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七 2024-04-23 00:38:32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七却说穀城山在班妤山西部,该山扼平逢山之东,山势拔地通天,独出云表。班媫妤初次到穀城山时,面对这里的优美山水赞叹不已,若问穀城山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有空山落叶的诗为证。《咏穀城山》:“古村背依穀城山,白云穿行绿树间。鸟雀飞落竹林去,溪流潺湲阡陌闲。滴流泉边结寒冰,荩吾园中雪漫天。童稚灯前正诵读,龙吟虎啸出高贤。”到了明代,穀城(今古县)人陈尚表,字荩吾,任山西大同府经历,诰赠荣禄大夫。陈尚表重视家乡教育,出资设义学于古县,义学所在地名:小荩吾园。当时的人把穀城山下的古县村称作“荩吾山庄”、“穀巘山庄”。有了学校,又有人重视教育,就会出人才。荩吾山庄的学校建成后,古县村先后有二个人考中了进士。陈耀,又名陈具茨、字完朴,明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公元1619年)中殿试第三百四十五名进士,任官山西韩城县令。陈耀考中进士之前,曾经多年在古县村的学校中任教,陈耀著有《荩吾诗集》、《四书辨证》传世,可惜今人不能读到,只有书名记载在孟津县志中。公元1619年,28岁的王铎又回到穀城舅父处读书,此时王铎还没有考中举人,王铎写的《己未穀巘山居》七首诗(见王铎著《拟山园选集·五言律卷四》),很能表露王铎这时候的心情。“其一.终始爱吾拙,山情吉且安。古香飞断续,远兴落巑岏。当烛石疑曙,隔溪星自乾。赖从题小甲,盍去料渔竿?其二.欲看谷虚白,清晨省往还。无心学古啸,随意拜真山。茶灶烟成趣,芝林月共闲。镜中惜事业,惟恐误朱颜。其三.不解旧时节,几分罗友心。濡头题败壁,入市补烧琴。幻梦浮云变,生涯野水浸。射堂故濯濯,人寂落花深。其四.蓄意复清眺,逆风开院门。药栏忘甲乙,枳落任朝昏。王屋三峰峙,黄河一线奔。忧时山定哂,吟望且丘樊。其五.何故逭城市?邃幽涧水凉。毒蛇刚脱湿,甘橘乍生香。鑱曲忘辰盥,坡平伴夕阳。白云惜与别,赤脚伫微茫。其六.小酌微吟处,湿岚觉起予。阴晴真未已,紫翠亦何如?鼎腹馨香匝,人心侘傺竦。有怀只独寤,身上月明虚。其七.天门扶八翼,梦醒仍溪湄。屋漏云全裹,山低日倒垂。抄经临古井,采葛引荒陴。漫道勋华事,长安讲战旗”。《拟山园选集·五言律卷四》还载有王铎《荩吾山庄》诗一首:“不达看山兴,山空旦气封。数层环竹箭,几面削芙蓉。履滑苔斑乱,泉多瀑影重。水皮如绿粉,可否吊潭龙?”王铎在《拟山园选集·七言律卷二》中写有《穀巘山中怀玄宰、眉居、石叟、邺仙》,诗曰:“满林锦树夜沾霜,流水孤村总断肠。梦里青山谁故旧?天边鸿雁几他乡。燕城秋老芙蓉社,穀巘风高薜荔墙。欲寄愁心无那远,桐枝橘刺月苍苍”。以上两首引诗说明,穀巘山(穀城山)在王铎时代是一个山挂飞瀑,满目叠翠,风景优美的地方。清顺治三年岁次丙戌(公元1646年),穀城人陈爌,字公朗,考中殿试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陈爌调任洛川知县。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在洛川任职的陈爌主持下和李楷、东荫商编撰了《洛川县志》。陈爌官至陕西布政使。顺治戊子科乡试,陈爌任浙江省主考官。陈耀是孟津人神笔王铎的舅舅,王铎十几岁时曾跟随陈耀在穀城读书。陈耀死后,王铎写诗怀念,该诗见王铎著《拟山园选集》诗《廿年重游穀巘陈荩吾园,园予旧读书处为之怆昔》载:“小苑依然旧辘轳,不堪闲过草痕枯。曾书壁上樱桃帖,记画床头蛱蝶图。高下一亭偕古砚,荒凉几树见栖乌。低首空有羊昙泪,冥漠重泉泪到无”。王铎的母亲陈氏,祖籍今河南省孟津区横水镇古县村。王铎的母系亲属主要有:外公陈惟兰,号泰宇,公元1590年贡生。陈惟兰的哥哥陈惟芝,号光宇,明万历庚辰(公元1580年)三甲第49名进士,授陕西延安府洛川县知县,历官应天巡抚、佥都御史。陈惟兰有一女一子,女即王铎的母亲陈氏;子即陈耀,字具茨,明万历己酉科乡试举人,己未科(公元1619年)三甲第136名进士,授陕西韩城知县,调渭南知县,升礼部祠祭司主事。陈惟芝有五子:三子陈镳,字复卿,号允叶,明天启甲子科举人,崇祯癸未(公元1643年)三甲第95名进士,授江南青浦县知县,升中书科中书。四子陈燝,字暗孚,号湛明,明天启甲子科举人,授直隶吴桥知县、官定州兵备道佥事。五子陈爌,字去炫,号公朗,明崇祯壬午科顺天举人,清顺治丙戌(公元1646年)二甲第2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编修,弘文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升陕西布政司左布政使。王铎的舅父有以下排行记载:陈镳(七舅),陈燝(八舅),陈爌(九舅),陈耀,陈燝,陈熝等,排行不详。穀城山的北面半山腰有滴溜泉,滴溜泉是穀城的一大自然景观。清嘉庆版(公元1816)《孟津县志》载:“滴溜泉,《旧志》载:'在县西七十里穀城北。悬岩飞瀑,错落如珠帘。冬则凝为玉绠,修拖数尺,春深方解。亦奇观也。’”穀城在清代嘉庆年间有商汤王庙,清嘉庆版(公元1816)《孟津县志》载:“商汤王庙共十一所:一在西关,有司春秋致祭;一在旧县;一在圈子村;一在穀城山下;一在邢家苑;一在柿林;一在长秋堡;一在孟庄;一在文公村;一在官庄;一在花园村。孟津为商畿内陆,且以桑林祷雨事,水旱皆祈之”。所以,穀城是历史的穀城、文化的穀城。穀城不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符号。穀城、穀城山和瀍水都是孟津人的骄傲。却说陈绩显,号沧州,明末今孟津区横水镇古县村人。陈绩显的父亲陈尚表豪侠仗义,任官安庆府知亊,大同府经历等职。陈绩显十三岁时,以父亲的功绩,选入孟津县儒学读书。不久之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孟津。当时,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盗贼如毛,土匪经常大白天入室抢劫杀人。陈绩显说:“天下已经大乱,还读什么书!”就辞别家人,毅然参加了大明朝廷的军队,在河北省宣化府当了兵。由于陈绩显是秀才出身,不但有文化而且谋略超众,很快就得到了上级赏识,七年之间就从普通战士升任宣府团练副总兵。宣府团练是朝廷出资组建的正规部队,宣府即今河北省宣化县(今属于张家口市),因为总兵官署位于宣化府,所以又称宣府镇。当时的河北省蓟县、山西大同平远堡一带长城内外,均属宣府团练辖区。宣府镇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关之险,右拥云中之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大明王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清兵南下的咽喉之地。宣府山川险峻,气势完固,号称易守难攻,距离京师不足四百里,号称北京的锁钥。陈绩显率领部队疏浚护城壕,建立烽火台十数座,还在各隘口派兵镇守。不久之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包围北京,其一部攻破了宣府团练官署,总兵战死,陈绩显被俘。农民起义军将领百般规劝,希望陈绩显投降。陈绩显乘起义军防守松懈,用绳子绑在城垛上逃出城外。陈绩显逃出宣府城之后,召集家丁到处寻找流散的部下,重新组建了800多人的队伍。陈绩显对部下说:我们只要有刀枪在手,团结一致,才能保命。如果像牛羊一样散伙,大乱之中连自已的性命也难以保全,更别说为国家效力了。陈绩显秘密派亲兵化装成百姓潜入宣府城,打探城中的虚实,侦得宣府城中的起义军仅有2000多人守城,而且军心大乱,正在各家各户征收军费,掠夺钱财。这时,投降清兵的吴三桂已经带领清兵占领了北京城,大明宣告灭亡。陈绩显遂设计让100多名部下潜入宣府城,乘夜深时里应外合打开城门,鼓噪而入。农民军不知道兵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攻破宣府城的兵有多少,宣府城中大乱,农民军弃城而逃。陈绩显入城后招集失散战士,扩充部队,安抚百姓,组织民众自卫,宣府城一时人心大定。宣府城儒学有秀才王履信、赵守贤等九人,在农民起义军破城后宁死不降,因此被杀,九名秀才的妻子女儿为了不被污辱,矢志殉节,集体从城头投入护城河中自杀。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命令部下救人,宣布谁救出人,这个女人就归谁所有。有30多名农民起义军战士手持竹竿、木棒、木梯蜂涌而至。十多名妇女中没有一个人愿意活命,拒绝救援。农民起义军战士大怒,持竹竿、木棒将十多名妇女捺入水中淹毙。陈绩显入城后听说此事,流着眼泪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宣府城破,无辜百姓被冤杀无数,吾之罪也!”陈绩显命令部下将妇女们的遗体捞出,集中葬于城北,百姓们称这个冢为:九女冢。百姓还出资在九女冢旁建庙,陈绩显亲笔题写了九女庙匾额,该庙至今犹存。大清兵入主中原后,清廷朝野对陈绩显忠君爱民的亊迹敬慕不已。顺治皇帝下诏:擢升陈绩显为川南道监军,管辖陕西、四川两地军务。陈绩显辞官不受,涕泣横流说:“如今改朝換代,百姓有了活路。我自从进入军伍以来几近30年,参加大小战斗不下40余阵,部下官兵阵亡者1500余名,我一见红顶子,就想起了阵亡的弟兄,他们的父母妻子如今怎么生活?我怎么忍心再穿异邦的官服!”陈绩显辞官回家后,夜里经常做梦,梦中常常听到阵前廝杀之声。有一次,陈绩显梦见一个女子身穿绣花裙,头戴红玫瑰,跪在地上悲戚地说:“沧州老爷!小女子为大人磕头了!”陈绩显第二天醒来,惊奇地发现书桌上有一柄碗大的团扇,扇面上画的是一对工笔鸳鸯,扇面右边有一首小楷写的诗:“十年血海惊残梦,宣府城外绽红英。忍把胭脂涂素练,鸦啼昏月是泣声。”诗后的署款是:宣府王履信泣书。陈绩显大惊,又想到阵亡的部下官兵,就毅然把600两银子的积蓄全部捐出,在原孟津县河清里庙后村购地20多亩,建了一座罗汉寺,请来僧人主持,为阵亡部下超度亡灵。后来,陈绩显享年八十岁,无疾而终。雍正初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罗汉寺僧人因为生活所迫,将10数亩庙地典当,罗汉寺僧人的生活愈发困窘。因为天下大旱三年,罗汉寺的僧人们困于生计,就将寺院外的供养地悉数典当或卖给了富人。因此罗汉寺年久失修日渐破败,不少僧人为谋生计离开罗汉寺到别处谋生。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罗汉寺的窑洞和佛像相继被拆毁。如今的罗汉寺仅有遗墟和几块石碑。罗汉寺虽然被毁,却留下了一些文化符号。雍正十三年(公元1732年),雍正皇帝下诏,全国所有寺院原已典当的庙田悉数归还寺院,经时任孟津县令郝博文遵旨协调,典当的庙田悉数还归了罗汉寺。《罗汉寺捐舍典地银两记》碑文中说:孟津县城西河清里有寺名罗汉,地号坡头,系邑宦陈绩显创建,山主□□各有施舍香火地亩。因屡遭岁荒,寺僧典当殆尽,数年来苦无焚修之资。兹值圣天子雅意□善,实心奉佛,稽察香火之田,永为奉佛之具。蒙本县郝老爷仰体皇恩,劝谕谆切,凡典地人等悉欣然乐从,无论银两多寡,尽行捐舍无吝,上行下效,诚圣世休明之治也。亊当永垂不朽,谨勒石以志。今罗汉寺仅有遗碑数通,原寺内建筑已荡然无存。丁酉年夏,空山落叶重访罗汉寺遗址,只见荒草离离,碑卧道侧,追慕乡贤,抚碑嗟叹,怅然而归。穀城山北麓有半坡村,空山落叶辛丑秋游其地,作《人间秘境半坡村》,全文略记于下。今洛阳市孟津区有三个名叫半坡的地,一个俗称神州坡,在会盟镇老城村南、一个即常袋镇小浪底旅游公路专用线西侧之半坡村。今所谓半坡村者,横水镇阎庄行政村娑罗沟南坡之半坡村也,此半坡村堪称人间秘境,世人多不知之者也。越穀城西部山脊,循北麓山道向下即娑罗沟南坡,此地山高谷深,北望远隔黄河的太行山巍然如屏,东望黄河小浪底水库烟波浩渺大坝耸峙,俯瞰脚下群峰竞秀乱山奔涌深不可测。入穀城山北的山坳即半坡村,全村座落山壑半坡仅四五户人家。犬声吠,八十老翁赤膊露脊出,讶以相迎,问讯饭否。目前有巨柏数株,冠盖如云,松鼠蹿行枝叶间。又有合抱皀荚树一株,豆青色皀荚垂垂满树,迎风络络摇摆如匕首。远望有大古槐一株,虬枝腾空,古槐下左右疏竹掩映者为张公老宅矣。张公老宅前五丈许,地面向下深陷三数丈,下方三四户人家十数间瓦房凌空簇集,鳞次栉比。询之知乃民国河洛鸿儒张运筹老宅,运筹曾设帐民国军政闻人新安张钫家,深得倚重,其学问非一般业儒者能比。空山落叶赞曰:穀城山,洛邑西北瀍河源头之名山也,其大名屡载典籍。书载汉张良曾隐居并死葬于此,莫非半坡村即张良隐居处焉!明代津邑人王铎曾就读于穀城山下小荩吾园,并遗有“小园依然旧辘辘”、“记画床头蛱蝶图”之句,此地真天下古今儒者读书处也;此半坡村人间秘境,近人知,而远人不知者也;亲友知,而外人不知者也。故而能潜藏其秘,使树能成其大材,人能成其大用。空山落叶称其为不显山不露水之地,进而成其为龙虎潜藏,龙德隐者之地而俗人不知者也矣。今略记之,使后人知之。空山落叶叹曰:穀城山,真天下之奇山也!山奇、地奇、水奇、树奇、草奇、人奇,为瀍水发源地,龙脉起首处也。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赞 (0) 相关推荐 寻踪堡林——2020年11月张家口古堡考察之行(下) 11月13日,早晨睡了个懒觉.来蔚县已经两晚了,还没有能好好感受一下这座难得完整的古城,今天的行程,主要就在坐拥多达9处国保的蔚县城中展开. 在上篇游记中,曾经简单介绍过蔚县的情况,在明朝,它叫做蔚州 ... 明一统志卷五 永平府[东至山海闗一百八十里西至顺天府丰润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海岸一百六十里北至桃林口六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五百五十里至南京凡三千九百九十五里粮四万五千零] 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天文尾分野初虞分冀州东北为营 ... 齐国史话三:献公当初的一时心软,险些毁了这座历史文化古城 在前面的五篇四国"史话"中,笔者给大家讲述了宣王统治中期,曹.楚.秦.鲁四国发生的种种事件后,宣王做出的或冷漠或过分干预的不当反应,让众诸侯逐渐疏远了与周王室的关系.特别是上一次的 ... 明一统志卷八十八 贵州布政司 贵州本西南夷罗施鬼国地元于此置八畨顺元等处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本朝洪武初以其地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始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贵州宣慰使司及贵阳思州思南镇逺石阡铜仁黎平都匀八府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 定远侯班超死后,葬于今洛阳市邙山孟津区境内.班超的后人屡次迁徙,为了给班侯守墓祭祀的方便,班超后裔的重要一支,最终定居今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班家沟村. 古代时的洛阳历来称为帝王之都,在中国"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七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七 却说定远侯班超薨逝后,国葬于洛阳北邙山张阳里. 张阳,古名獐徉,是邙山上的一个村子名,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张阳在邙山岭半山腰,前临瀍洛,远眺嵩山,向南俯视洛阳,向北依托邙山,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一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一 却说南来北往客匆匆利禄人,谁也不知道自己生于何处葬于何方.一千多年前,洛阳北邙山却葬了一个南唐皇帝,这位皇帝生在南京烟花罗绮丛中,前半生享尽了人间富贵,不惑之年却惨死在洛阳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二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二 却说南唐灭亡后,有一个名叫衷愉的人很有骨气,衷愉学识过人,善书法,尤其精通草书.李煜执政时期,衷愉历官监察御史,累官礼部尚书.李煜投降大宋后,衷愉深感耻辱,弃官归隐于东阳岩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五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五 却说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江山没有铁打的江山,兴亡离合,古今攸同.空山落叶开篇诗曰:班妤山前春花浓,如何落叶又秋声.冷雨敲窗霜降到,惊破瀍水又出龙. 再说强大蒙古帝国统治只有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七 微卫星 摄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七 本章开篇诗曰:伊洛瀍涧四真龙,汇入黄河成一统.五龙奋志入苍海,七彩光耀振雄风.悠悠往事七千载,煌煌功业万世功.寄意后昆多壮志,炎黄子孙尽英雄. 黄河和伊洛瀍涧之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七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七 却说某一天班媫妤正在吃早饭时,贴身侍女卫紫跑来说:"娘娘啊,你平日里经常书写画画用的笔笔头开花发叉,我试了试都不能用了,还是換新吧." 班媫妤说:&qu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 却说公元92年班固死的时候,班超正在西域对匈奴作战.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年迈的班超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京城洛阳养老. 这时候,班固已经死去了八年,远在西域的班超也已经七十岁了. 班昭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 班家沟又称班沟,因早年班氏家族聚居于此地而得名,如今班沟村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的一个行政村,建村历史一千七百多年. 班家沟村地处瀍河主河道南侧,是一条瀍河支沟进入瀍河河谷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