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精华是如何天长地久

​更可谓精华中的精华,更是暗藏了成功的秘诀。

1

知止不殆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适可而止,就不至于招来无妄的祸害,可以保持长久。

《止学》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大智知止,小智惟谋。”在蝇头小利上的蝇营狗苟只是末流的小智,真正有大智慧者是“知止”之人。

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能得”为终。利无尽处,命有尽时,《周易》在“即济”卦之后是“未济”,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一旦不知足,变得贪婪,只知道一味索取,那么离灾祸不远了,《红楼梦》中有一幅著名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看似暗指贾家,又何尝不是给我们一个警惕?

在欲望的驱使下,明知道前面是深渊地狱,但自己依旧奋不顾身去做,不肯停下来,直到深陷黑暗,被欲望所控制,悔之晚矣。

做人最重要的是,精简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能自拔,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幸福。

2

宠辱若惊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对于普通人来说,“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

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像生了大病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如果想不再“宠辱若惊”,就要将外在的那个被功名利禄困惑的假我彻底抛弃,转而看清那个原本纯朴自然、真性情的真我,内心清虚守静,无为而修身。

学会以“无畏”的心去坦然面对得失、宠辱,你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3慎终如始

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是说,谨慎行事,小心处事,从一而终,就不会有失败一说。

“慎终如始”听起来有多简单,做起来就有多难。

想对一件事很容易,但做好一件事却没那么简单,而最困难的恰恰是善始善终。

人们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想像比较美好,就像登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还没上去就想到了无限的风光和万千气象。

可越往上走,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信心也就越动摇。在最初的踌躇满志过后,就开始得过且过。人生就是这样被荒废掉的。

《荀子·修身》中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成功往往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如何才能在数年工作的苦乏之后,仍像一个实习生一样富有干劲与热情?如何在荒废学习多年之后,依然像个青少年一样对知识常怀探索的激情?

始终不能如一,是人生败局的重要原因。

4

自知之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意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明智的,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

“自知”是“知人”的基础,要了解别人,首先要对自己要有深刻的了解。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

一面镜子,可以照尽天下万物,却独独照不到本身。

如同人往往在评论起别人时头头是道,却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客观评价。

正确的自知,首先要有勇于剖析自己的勇气,用以保证客观的态度,然后对自己的性格,道德,行为等方面来衡量。还要虚心向别人请教,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知晓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5

大器晚成

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意是说,最方正的却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洪亮的声音却听来无声;最巨大的形象却看来不见;“道”精深而无名。

大器免成,一般人都说大器晚成,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人的才能各有不同,早慧与晚熟并存,历史上,少年居名者确实不少,但他们最终能成大器者则是凤毛麟角。

成就大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有价值的事物、最伟大的业绩都是在缓慢的打磨中完成。

最终有大成就的,往往是立志而能坚韧专注的人。

人生在世,志向远大,固然不错,但更应该追求适合自己的目标,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好走捷径。

如不肯打好基础,或急于求成、偷工减料,到头来只会自讨苦吃,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做返工,得不偿失。

只有那些具有的毅力和直抵成功彼岸的信心,经得起失败的锤炼的人,才会“大器晚成,终必远至。”

6

天长地久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意思是:天地所以能亘古而存、长久存在,是因为其演化万物,以万物为生机,而非是为己求生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所谓“人道”,不过是“天道”的依归。因此,道法取之自然,用于人生,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哲理。

道家的处世哲学是:既然人人争先,何不闪过一边,看潮涨潮落,静观万物而自得。面对死地,人人皆欲后退,何不挺身而出,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既然众人谋一己之私,何不舍我之私,先成他人之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何乐而不为?

人与人之间若想长久,就要向天地学习,先利人,后利己。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带着私利的心,越是想去得到,就越是得不到。当你真正看开了,能以更高一层的角度忘私地去处理事情时,反而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谦虚无争反而能走在众人前面;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很好地生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