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杨逸临《封龙山碑》追求一种特殊的意境和神韵
曾熙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曾熙对此十分重视,且要求严格。他初从金文入手,继学汉隶。他善于临摹,但仅把临摹作为学习的手段,扬长避短,遗貌取神。他强调的“遗貌取神”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变化、有创新、有自己的轨迹和神气在,才能“卓然自成一家”。临作抓住 《封龙山碑》 其高古的格调,直追三代篆籀气息,在笔法上掺和一些大篆的笔意,使线条纤细极富力量感,并取《礼器碑》的绰约和《韩仁铭》的典雅。他所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形象美,而是一种特殊的意境和神韵,故能虚实相生,动静互寓,进入潇洒出尘,风神超逸的境界,收到空灵隽永,意居形外的效果。
曾熙临《封龙山碑》
杨逸
清人朱和羹在其《临池心解》中说:“临池之美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此话道出学好用笔,需要具备更高的悟性和融会于胸次的学识修养,单靠死功夫只能掌握结体。董其昌对用笔之难也发出:“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的感叹,用笔之难可想而知。杨逸临碑掌握原碑整齐紧密,空间匀称等特点,用笔直率,变化细微,取势适当注入行书用笔。可见杨逸对该碑形成自己的审美视角。如从严格法度来讲,杨逸一些用笔过分的直过,当十分忌讳。
杨逸临《封龙山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