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孩子的作业问题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作业问题,近来许多学校开始探索“私人订制”的作业模式,即为不同能力水平或是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此举一经推出,顿时引来一番热议。老师们基本上肯定这种布置作业的模式,认为这样有助于因材施教,减负增效;而家长们却不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样做是人为地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有歧视后进生的嫌疑,也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虽然作为一名教师,但我绝不支持这种私人订制的作业。不得不承认,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布置作业之前,我们知道有些学生是完成不好的,但我们仍会要求学生去完成,这是为何?众所周知,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如果对学生放松了要求,降低了目标,有些作业,即使能完成,但那些所谓的差生往往也是不做的,尤其是中小学阶段,能够做到高度自律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中小学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度自律的习惯——对学生严格要求。所以,对待作业问题,在过程中,我们强调齐头并进,但在结果方面,我们尊重差异就是了。
另外一点,学生最需要是鼓励和自信,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来自外界的评价,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去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试想,如果老师说:“这道题有点难,成绩差的学生可以不做了。”
听了老师这样的安排,这些学生是很高兴呢,还是很受伤?人有一种很奇特的心理,自己可以默认自己是差生,但老师和同学绝不能说自己是差生,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啊。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成长是个动态的过程,谁能保证成绩差的学生会一直领先,谁又能保证成绩落后的同学将会一直落后呢?
学校的教育初衷是好的,但是所谓的因材施教绝非简化为因学习成绩而划等级。所谓的因材施教,应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学习习惯等等,给予其具体的指导,尊重差异但绝非过度简化为贴标签,所以,无论任何帮助,都不应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为前提。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明白,因材施教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梦想,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学校往往会对学生统一要求的,比如要懂礼貌,要爱学习,要勤劳,要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对于一个教学对象整体来说,它的顶部和底部极少数人确实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中间的大部分孩子应该走教育的范式,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大多数家庭和孩子,并不需要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坚守常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完成作业就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