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极致刻画,写中国精神——“具象中国34位油画家2021双年展”综述
□ 王秉良
“具象中国”画展第三次将艺术盛筵奉献到世人面前,从2017年、2019年到2021年,从27位、31位到34位画家,队伍在发展,探索在深入,展出的作品在持续深化着这个艺术团体的艺术主张。
这是一个宣示,清晰展示着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高度;展示这一西方画种和中国人文精神深度融合后,怎样的大放异彩;展示把造型技法做到极致之后,作品达到何种“形而上”的精神境界。
这是为“人”的艺术,放射着人性的光辉
“具象中国”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劳动者、普通人是聚焦的主题,是刻画的主角。画家们倾情对平凡人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探寻,通过对普罗大众生存状态、生活情节的精细描绘,来展现人的情绪、神采、思索和向往。这种特质,是根植于中国百年来的政治、社会变迁的必然存在。有句颇有调侃意味的话说,“希腊哲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哲人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它也体现出一个事实,中国人的哲学,更关注人本身,更关注解决人自身的问题。
我们看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对中世纪精神枷锁的解放,把对“人”的研究和表现作为艺术探索最中心的课题,迎来了对宗教神圣的人格化,乃至于把凡人神圣化。从《蒙娜丽莎》散发的人性光辉,到丢勒把自画像画得像基督,都展现着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生命高贵的尊严。当今中国,艺术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一样,打破了条条框框,是真正意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山水和花鸟画这种寄托人们逸兴雅怀的题材更受欢迎,人物画则多体现在宗教、祭祀、旌表等方面。陈独秀曾说:“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他主要是基于传统画以临摹古人为根柢,大都不能摆脱陈陈相因的僵化习气而发出呼吁的。徐悲鸿曾痛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流弊,“写人不准以法度,指少一节。臂腿如直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面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半面可见眼角尖,跳舞强藏美人足。此尚不改正,不求进,尚成何学。”
王沂东油画《蒙山儿女》
写实人物画在近代以来才得以勃兴,是顺应着时代剧变的历史必然。油画被西方传教士第一次带到中国,国人的观感是颇有些瞠目结舌的,清初姜绍书《天声书》中写道:“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其后,随着郎世宁、潘廷章、王致诚等擅长油画的西方传教士在清廷供职,也将画技、画法传播到中国。他们的作品,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也融合了中国工笔水墨的画法。
20世纪初,西方油画在数百年传承,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风嬗变后,已进入现代主义时期。中国的学子身负学习先进文明、救亡图存的使命,纷纷赴欧、赴日学习油画。建国初期,一批学子又赴前苏联学习,1955年前苏联教育家马克西莫夫来华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油画训练班,也培养了一批画家。伴随着战乱、革命、建设、探索、改革开放的百年历史,油画在中国留下了鲜明的历史演进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20世纪末到当下,西方艺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艺术,以各种前卫的姿态展现的时候,中国的写实油画却仍在潜精研思、深窥堂奥,使这门艺术深植中国博大厚重的沃土后,还在日益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关照现实,直面人生,反映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人的精神世界,并以此影响人们,塑造更新更美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油画的优秀传统,也留下了许多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
苏勇 油画《 天珠 》
换言之,西方艺术家在轰轰烈烈地破除、反叛着传统,中国画家却在把写实技法、古典精神往深层里开掘。怎样理解这种似乎有些“悖论”的现实?我们从“具象中国”画家的作品中就能找到答案。我们可以自信,几十年来,中国油画以对社会环境的写实塑造,和对“人”的刻画入微,来“究天人之际”,在世界画坛也是可以傲视诸邦的。
这是“物象”的升华,体现出对美的极致追求
艺术,首先是一种诚恳的技术劳动,是“艺”与“术”的完美结合。写实油画是建立在深厚的造型基础之上的,要求画家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艺术美,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漂亮,但成其为艺术,一定是精到的。“具象中国”画家们把严谨的造型,作为实现艺术理想的不二法门,通过对物象的精微刻画,来达到精妙入神的境界。物象立体、生动起来了,神采气韵也得以传达到人的心中。所谓“颊上三毛,睛中一画”,不都是靠笔墨形象来体现气韵的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有的物象都是通过光线,通过视觉来呈现的,神采和气韵是基于物象的心理感受,也受后天教育、文化熏染而形成的审美习惯因素影响,所以,“具象中国”的艺术坚守是清晰明确的。
乾隆皇帝曾写道,“水画(中国水墨画)意趣深长,处处皆宜,……至于写真传影,则可用油画”。可知他对油画的写实造型能力是赞赏的。蔡元培也曾说“中国之画以气韵胜,西人之画以技能及义蕴胜”。蔡元培还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中,有一番真知灼见:“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合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彼西方美术家能采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
其实,油画在近当代中国经过长期融合之后,也在汲取中国美术的优秀养分。它不同于摄影的根本,在于画家是用主观思维把握着创作过程,进行构图、明暗、虚实、色彩的调度,把一系列矛盾统一到自我感受的和谐状态,传递出想要呈现的艺术形式。
王沂东油画《翻绳》(2020年)
当代美学家宗白华说:“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是中国艺术的两元”。用这句话来衡量“具象中国”的艺术特色,也是非常合适的。我们看王沂东的作品,把“情节化表达”做到了极致,他总是捕捉人物一颦一笑、最微妙的一个动作的瞬间,通过深入幽微的细节刻画,把人物的精神状态传递出来。作品《翻绳》,描绘旧时北方农家夜晚常有的小游戏“翻花绳”,撷取了人间情味最温馨的一幕。油灯柔和的光照亮清纯秀美的红衣新娘,她的姿态是那样安闲愉悦,老奶奶转头对着看画的我们一笑,让人感到一股暖流直淌到心田。女性青春和衰迈形象的对比,让人感悟着生命的历程。两人手臂相交的两个环形,让人物呈现交融、传递的意象,指尖变幻的红绳,也让人感怀生活的百变情态,人类的血脉不也像一条红绳吗?而针线笸箩里的老虎头童鞋,又是对未来新一代的隐喻。生命的历程像翻花绳一样新新不已,柔和的灯光打亮了美丽新娘的面庞,未来总是给人以憧憬和希望。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中就有对翻花绳的描写。青年封云亭与梅女因长夜难遣,“为交线之戏”,二人“促膝戟指,翻变良久”,“愈出愈幻,不穷于术”。这富于生活情趣的情节,让小说读来可亲可喜。画家用敏感的心灵,像一个高妙的导演一样,选用最典型的人物,把最能打动人的情态刻画出来,倾诉着自己的哲思,让这一刹那成了永恒。
这是“中国”的油画,流溢着民族的风韵
“具象中国”宣言:“我们坚守'充沛的民族精神’,因为我们认为她是中国具象油画的价值依归。画家对待生活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作为一名中国油画家应自觉地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绘画精神传统的责任,对民族文化有意识地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创新,进而找到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才有可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具象中国”的作品,有浓郁的中国气派、民族韵味,充溢着中国式的诗性表达,通过唯美的情境营造,把典雅、蕴藉、淳朴、恬静等多样的审美感受传递给观者。
“具象中国”的作品,有些场景是已经远去的乡土回忆,如王沂东的《翻绳》《蒙山儿女》,高玉杨的《山妞妞》《秋梦》;有些是田园、牧区原生态生活的展示,如张宏的《父子》《夏马克先生》、马琳的《火焰山》、胡国栋的《父亲 母亲》《在那遥远的地方》、周梅元的《天光》《祥光》、刘爽的《芳华》、曹自杰的《远山》;有些是“锦灰堆”式的静物刻画,如康蕾的《乐园》《惊蛰》、徐青巍的《玉带·石榴》《六柿图》、周梅元的《浓秋》《一剪梅》、仝紫云的《观物》《审视》等,这些无不是典型的中国风貌、中国风情。
王沂东油画《青山海棠图》
王沂东的沂蒙红衣少女,早已是美术史册的一个亮丽范式。这次画展中,他的《青山海棠图》《荔枝图》,以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黑红对比,把经典宋画《果熟来禽图》《千里江山图》等作为背景,精心刻画出安谧清雅的维吾尔族少女形象。民族服饰、中国画,加上人物的生动情态,使得画面清丽典雅,出尘脱俗。
王珂油画《升龙幡》
王珂以戏曲人物、戏曲演员这一独特的中国元素为主题,既展示出雍容优雅的中国韵味,也在人物和角色之间的离合中营造出一种玄妙的氛围。王子娇和路昊的作品,则充满着青春的气息,也有一些玄幻空灵的意味,
张峻明油画《新废墟》
张峻明的废墟系列作品,是国人“悲秋”“思古之幽情”的现代表达,是对荣枯兴衰的深沉思考。薛广陈的怪石从物态中体现人文精神,氤氲的云气和苍古奇逸的石头,营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意境。
信息时代,地球真的已经是小小村落,地球两端的人可以随时视频通话。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却变得更加压力重重、精神荒芜。那些优雅的、精致的、淳美的精神生活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木心诗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最该珍惜的真情和浪漫,从最本真的梦想出发,向着精神的故乡探寻,在从容不迫、淳朴温馨的心灵依归之地安住。这或许是喧嚣多变时代下,许多人的共同心声,也是“具象中国”表现最多的主题。
这是“我”的表达,是对世界的独特关照
艺术家塑造“人”、表现“物”,其实都是“我”的折射。这让我想到有人曾这样理解《西游记》:去西天取经的其实就是唐三藏一个人,至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只是唐三藏“心猿意马”“贪嗔痴”等心理因素的人格化表达而已。同样,“具象中国”画家画笔下的场景,虽然是不同审美意识下的“中国”,其实也是对“自我”精神的刻画。
王沂光油画《日月辉映唐古拉》
画家基于自身的人生积淀、文化心理、审美趣味和塑造能力,把“我”体现在画面语言、表现形式综合而成的风格里。同样是画西藏人物,苏勇是细腻精巧的,王沂光是飞扬灵动的,李善阳是苍茫淳厚的,曹自杰则是浑穆静谧的。
徐青峰油画《妻子肖像写生》
徐青峰的《妻子肖像写生》,笔触细腻,刻画精谨,很好地传达出了人物形象的精神气质。姜衍波《窗外的风景》系列,有浓郁的印象派的风格,笔触老辣简洁,把节奏、韵律铺陈到画面中。白羽平的《大汖》,张艺波的写生作品《西柏坡》《太行山脚下的农家院》等,光影表现得自然明晰,显示出娴熟的造型技巧。侯作存的《帕米尔之舞》,色调明快,造型奇崛刚劲,让人想起韦尔内的《猎狮》,他的作品都投射着一种苍茫浑厚的力度。胡国栋的作品则视域广大,气象浑穆,观之有赏读边塞诗的豪壮之感。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生活是立体多面的,“具象中国”画展背负为当代中国塑形、为时代传神写照的宏大艺术追求,也在持续精研、探索艺术表现形式,以深厚的文化和笃定的信念滋养笔墨,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东方古国、崭新中国的动人魅力。
王剑 油画《天国春秋-为汝归》
王剑 油画 《采日玛的巴桑卓玛》
王沂光油画《风的诉说》
马琳 油画《雷声》
马琳 《雷声》之三
高玉杨油画《秋梦》
李善阳 油画《吉祥祖国》
张峻明 油画《走过冬日》
梁晓宁油画《心愿》
侯作存油画《帕米尔之舞》
薛广陈 油画《烟霞仙圣》
薛广陈 油画《元真气象》
徐青巍油画《六柿图》
王子骄油画《船》
胡国栋油画《在那遥远的地方》
胡国栋油画《父亲 母亲》
胡国栋油画《燕云怀古》
周梅元油画《浓秋》
周梅元油画《一剪梅》
仝紫云油画《春春》
刘向东油画《高秋图》
满云凤油画《空谷幽兰》
曹自杰油画《远山之二》
曹自杰油画《远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