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冲突的言承旭,是不是像极了讨厌吵架的你?
最近言承旭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主动聊起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
印象中“横冲直撞”的道明寺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很害怕冲突的人。
“我现在真的跟以前很不一样了。以前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我总是在想,做这个好吗?做那个好吗?最后干脆都不做。你看我也消失了很久。可是如果不做怎么知道?”
因为性格的原因,言承旭错过了很多工作机会
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虽然很喜欢林志玲,却无法在她需要他的时候勇敢站出来,只是因为担心媒体会乱写。
“回避”是他很长时间以来用来处理冲突的惯用方式,可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错失了心爱的人。
假如他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多一些勇气和决断。极有可能人生会另一个样子。
人到中年他终于意识到冲突既是挑战,也可以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
两种常见冲突处理模式
无论是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婚姻中,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当冲突发生后不同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像言承旭一样极力回避的,有针锋相对的,也有妥善解决的。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也各不相同。
以结果好坏为标准,心理学家将冲突处理模式分为两种:破坏型和建设型。两者在观念、情绪、性格、态度、反应方面都形成鲜明对比。
破坏型的人有以下特点:
没有换位思考能力,不能够看到对方的诉求;
情绪愤怒、不满、失控、内心感觉很受伤、羞愧、自卑、不安等;
骨子里缺爱、害怕拒绝、怕被孤立、容易感到羞愧、怕被抛弃;
无法作出妥协或理解别人的立场;
总的来说害怕冲突或极力回避冲突,总担心后果不堪设想、自己无力应对。
建设型的人有以下特点:
共情能力强,能够看到别人的需求;
情绪平静、没有攻击性、懂得尊重人、包容、大度;
骨子里慈悲、不记仇、懂感恩、不愤世嫉俗、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很强;
能妥协、报复心不重;
总的来说不害怕冲突,反而觉得这是打破彼此心灵壁垒的好机会。
当两个破坏型的人碰到一起,就是火星撞地球,一点小事也会演变成重大事故;
当一个破坏型的人和一个建设型的人碰到一起,有50%的可能性冲突能够被妥善解决。
比如特立独行的rapper热狗特别坚持自己的想法,一言不合就开杠。然而碰到了很会处理冲突的赵文卓,只剩下respect了;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当两个建设型的人碰到一起,冲突则会促成一次心灵的碰撞。张晋和高瀚宇组队的时候,一个稳重一个跳脱,一个保守一个爱挑战,简直是两个极端,但是因为处理得当,很快就变得越来越有默契,甚至变得越来越像。
冲突处理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有意无意间都会卷入大大小小的冲突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冲突处理模式。
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是童年早期的经历。
如果从小生活在冲突不断的家庭中,比如父母总是吵架或常常打骂孩子,长大后就会很害怕冲突,因为那种经历实在是太痛苦了。更可怕的是,这种记忆会剥夺人的力量感,希望感。
试想一下当你和伴侣或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那样?
你会发现,对冲突的恐惧让你瞬间变成了那个无能为力的小孩。你不由自主地变得很情绪化。
童年经历对一个人有深刻的影响
是因为冲突太强烈了吗?大多数时候答案是否定的。你之所以会失控,根本原因在于早年的痛苦记忆被类似的场景激活了,曾被封存的感受喷涌而出将人淹没。这就是为什么不懂得处理冲突的人容易反应过度或翻旧账的原因。
成年后的失败体验会进一步强化破坏性应对模式。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若每一次都不能妥善处理。它们造成的破坏力也会继续叠加。
心理学认为冲突的本质是一种威胁,如果没有被好好处理,它并不会解除而会一直都在,并且在潜意识里不断发酵。
时间久了威胁会叠加,就像核能一样聚集,产生比单个威胁更为严重的破坏力。
而且,人越是害怕,就越没有能量消化冲突,人所感受到的威胁也更大。
简单来说就是越怕冲突越多,冲突越多越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爸气十足的赵文卓非常善于处理团队里的冲突
相反,若过往经历给你的印象是“冲突是可以被妥善解决的,没有什么可怕的”。长大后自然不会害怕冲突,而是总能保持冷静客观,专注于解决问题。
一言以蔽之,对冲突的恐惧是习得的,勇气也是习得的。
怎么提高自己的“冲突处理”能力?
每一段正常的关系,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冲突。
毕竟没有两个人可以在一切问题上达成共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害怕冲突,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建设性地处理冲突。
首先,想办法释放情绪。
人一旦卷入冲突,就会下意识地调到应激模式,也就是好战、情绪激动、失去理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几乎是自动运行的,在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启动了。
但是它的运行脚本主要还是后天写就的,也就是习得的。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冲突处理能力,首先要想办法把情绪稳住,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恢复理智,找到应对方法。
情绪控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松弛法、正念、暂停、转移注意力等。它们的共同点是要意识到情绪泛滥不利于问题解决,然后将注意力集中于放松肌肉,通过控制生理感受,来改变情绪体验。
其次,找到自己的恐惧点。
冲突是一种威胁,所以会让人害怕。可是到底在怕什么呢?
在情绪被释放后,可以拿出一张纸依次写下:
我现在面对的冲突是什么?
冲突总是对应着某个未被满足的内心需求,所以如果无从下手,可以这样梳理:
我想要……但现实却是……
冲突背后往往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冲冲突很多时候并不只有一个,而且很多时候冲突点太多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梳理。也许会让人头昏脑胀,但在这个过程中会一点点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在害怕什么?
面对冲突,不同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焦虑、羞耻、无力、内疚、迷茫等等。不同的感受背后是不同的恐惧。
焦虑是因为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妥善处理或害怕无力承受某些后果;
羞耻是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负面评价等;
无力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其实不够强大的事实;
内疚是因为害怕直视内心某些不足或不允许自己犯错误;
迷茫是因为害怕未知。
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澄清“如果解决了……或者如果……不是一个问题,我就不会害怕了。”
我想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发生冲突的时候,多想一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两个人共同的诉求是什么?
对于共同的诉求尽力合作达成,对于各自的诉求,保持互相尊重。如此便可以化绝大多数冲突于无形。
在节目中言承旭和黄贯中等组队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害怕冲突的人,总是说好听的话。虽然很和谐但没有凝聚力。
言承旭注意到了这一点,率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然后真诚地邀请大家都能够多提意见,共同打造一个更好但节目。在他的影响下大家也变得更开放。
社恐的言承旭也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怎么实现?
沟通是冲突处理的必要过程。积极倾听和简明沟通是促进高效沟通的两大法宝。
积极倾听的核心是听话听音。尤其是发生冲突的时候,言下之意或非语言信息比说出口的话更能够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要关注这部分信息,同时保持开放、接纳的心态,试着去理解他这么说的出发点是什么,而不是揪着只言片语的是非对错不放。
简明沟通拆开来有4步。
我注意到(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觉得(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表达我的看法)
我打算(告知我的行动计划)
明确了彼此的行动后,冲突处理才能落到实处。
最后,我想说每一种恐惧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某个我们最渴望的东西。当我们能够直面它的时候,也就拥有了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可能性。
当言承旭能够主动去化解冲突的时候,也意味着他逐渐与内心那个害怕冲突的自己和解了。当这种束缚被解除的时候,时过多年,他终于再一次站到舞台上挑战自己。
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不也是如此吗?
愿这个腼腆的大男孩越来越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