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12个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答题关键,实验题满分就靠它了!

化学的实验基本操作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点,看似简单,但回答必须要规范,以下这12个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答题关键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浓硫酸稀释操作

【规范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二、分液操作

【规范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三、焰色反应

【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四、容量瓶查漏操作

【操作规范】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五、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

【规范操作】(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或反应试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六、沉淀洗涤操作

【规范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答题关键】①浸没;②重复2~3次。

七、沉淀是否洗净操作

【答题模板】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八、常见试纸的使用

【答题模板】(1)定量试纸(如pH试纸)  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2)定性试纸(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等)  ①检验溶液:  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溶液具有×××性质。  ②检验气体:  取一小片×××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如试管的管口)附近,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该气体是×××。

九、气密性检验

【规范操作】(1)装置a: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捂热(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上升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装置b: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漏斗口,继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静置观察液面是否变化。
【答题关键】(1)①密闭;②加热;③气泡;④水柱。  (2)①关闭活塞;②注水;③液柱。
【答题模板】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十、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液操作

【规范操作】(1)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2)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答题关键】①固定;②观察;③旋转活塞或挤压玻璃球。

十一、滴定管排气泡

【规范操作】(1)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2)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答题关键】(1)①倾斜30°;②使溶液迅速流出。  (2)①胶管弯曲向上;②挤压玻璃球。

十二、气体验满和验纯操作

【规范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5)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答题模板】用……放在集气瓶口,若……(现象),说明……(“气体已满”或“是……气体”)。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ebda900102xlj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