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通络法治疗老年脑病
滋肾通络法治疗老年脑病(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者:赵东奇 158人已读
改良三甲散: 龟板、鳖甲、牡蛎、地鳖虫、地龙、制首乌、刺五加、当归、赤芍、僵蚕、石菖蒲
老年脑病的基本病位在脑,是由于年高体衰,脏腑机能衰退而引起的各种以脑部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具体而言,包括:中风、眩晕、郁证、震颤麻痹、痴呆等。大致相当于西医学中所说的脑血管疾病、震颤麻痹、痴呆疾患、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
老年脑病尽管病种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可见有头晕耳鸣,健忘失眠,神志变化,肢体麻木或不遂或颤动等,但其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当属神志异常。故而抓住神志变化的表现,对诊断和治疗老年性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神志志异常是滋肾通络法治疗老年脑病的重要的适应证,但在具体运用滋肾通络法时,更应注重肾虚、瘀血、痰浊证候的辨析,抓住其辨证要点,突出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
老年脑病尽管其病种较多,病证复杂,但无论是何种老年脑病,真阴亏损的表现大多较为显著,肾阴虚衰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二方面,一为肾阴不足,不能制阳,君相火亢,上扰神明之象,如烦躁易怒,坐立不安,夜不安寐,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一为真阴亏损,脏腑形体失于滋养,精髓化源匮乏之象,如眩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两足无 力,行则振掉,咽干口燥,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而干,脉象细数等。
瘀血是老年脑病重要的病理因素,瘀血征象的辨析,可从下述二方面着手:其一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善忘易怒,甚则发狂,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巩膜瘀丝累累,舌紫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涩等;其二为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和纤溶指标的高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微循环的状态,血小板的功能,脑血流图的变化等,CT或M RI发现脑梗塞病灶的存在,则是瘀血的明证。
痰浊也是老年脑病重要的病理因素,痰浊阻于脑府,蒙蔽清窍,扰乱神明,除见有神志异常的主症外,还可出现心情烦躁,多疑善虑,言语颠倒,举动不经,头痛失眠,甚至哭笑无常,忿不欲生等l 临床表现,并常伴有喉中痰鸣,口多涎沫,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舌苔黄腻或自腻,脉滑或涩等痰浊为患的一般症状;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脂含量的增加,体内自由基的蓄积,均可作为痰浊的客观指标。
总之,肾虚、瘀血、痰浊证候的辨证要点是滋肾通络法临床运用的指征,三者常常同时并存,互相兼杂,相互为患,因而临床应详加诊察,仔细辩明孰轻孰重。
肾精不足,瘀血阻络,痰浊蔽窍是老年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因而临床治疗老年脑病当从补肾壤精,活血化瘀,涤痰化浊三方面着手。滋肾通窍法正是将此三法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并将补肾、活血、涤痰的治疗思想集中地体现于改良三甲散中,方中以鳖甲、龟甲、牡蛎、何首鸟、刺五加滋肾生髓,以充养脑府,滋润脑脉,养神益智;以地鳖虫、地龙、当归、赤芍活血化瘀,调和血脉,畅通脑络,促运神机;以僵蚕、石菖蒲涤痰降浊,通络开窍,安神聪智。诸药相合,共奏补脑生髓,疏畅脑脉,通窍明神之效。具体而言滋肾通窍法在立法方面具有下述显著特点:
1.滋肾养脑,贵在填精
真阴亏损是老年脑病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因而填补肾阴是治疗老年脑病的重要大法。选用介类咸寒滋肾养阴之品来滋补肾阴,填充脑髓是滋肾通络法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
介类重镇之品如鳖甲、龟甲、牡蛎等,性昧咸寒而质地重浊,咸以入肾,质重故善治下焦,因而具有较强的滋肾充髓之力。如《本草蒙筌》提出:龟甲“ 专补阴衰,善滋肾损” 。另外牡蛎既具有较强的滋养下焦肝肾真阴的功效,又具有收敛之性,故能预防某些养阴之品滑腻泄阴之弊。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 下焦篇》论述以单昧牡蛎组成的“ 一甲煎” 的作用
时指出:“ 牡蛎一味,单用则力大,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 。故而鳖甲、龟甲、牡蛎等介类药物既有着较强的滋阴作用,同时又有敛阴防止阴液滑泄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介类药如鳖甲、龟甲、牡蛎等含有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酶类、动物胶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脑细胞的修复,很有稗益。
介类药物除了有较强的补阴之力外,大多还有重镇潜阳,安神宁志的作用。因此老年脑病运用介类重镇之品治疗,不仅能填补肾精,充髓养脑,还可通过其质重潜镇之特性,发挥出安神明志,健脑益智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介类药物虽为重浊之品,滋阴之力颇强,但某些介类药如鳖甲、牡蛎等同时又具有破滞散结之功,如《本草新篇》说:“ 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汤液本草》说:“ 牡蛎,入 足少阴,成为软坚之剂”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功效。在老年脑病的病变过程中,瘀血阻滞脑脉,痰浊蔽阻机窍为其主要的病理环节,运用介类重镇之品,可在滋肾充髓的基础上,利用其攻坚散结之性,协助逐瘀涤痰之品,促使瘀血、痰浊的消散,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滋肾养脑的功能。
2.祛瘀涤痰,注重搜剔
瘀血痰浊阻闭脑府是形成老年脑病的重要因素,因而治疗老年脑病祛瘀涤痰之法必不可少。运用虫类药物消散积聚于脑府的瘀血、痰浊,以达到祛瘀通脉,涤痰透络,净化机窍,促运神机的目的,是滋肾通络法立法的又一显著特点。
改良三甲散中以地鳖虫、地龙搜脉逐瘀,以僵蚕入络剔透痰浊。由于虫类药物具有辛散走窜,善于攻坚破结之特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因而其活血化瘀,涤痰降浊的效能显著。如《大同药学》提出:“ 疗死血,虫类为要药” 。老年脑病大多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瘀血、痰浊滞着脑脉,多呈凝聚难散,锢结难解之态势,若选用一般化痰行瘀之品,恐难奏效。而选用虫类祛瘀、涤痰之品如地鳖虫、地龙等,则可借其辛味透散、攻冲走窜之性,促使脑府瘀血、痰浊的消散、以通畅经遂,调和脑脉,达到纠正脑循环障碍,改善脑供血状态,增加脑血流量,恢复和提高脑功能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虫类药物如地鳖虫、地龙等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降低血脂等用,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地龙、僵蚕等具有明显地抗惊厥、镇静、催眠作用,这些均为虫类药物祛瘀涤痰,通窍益智提供了客观依据。此外,滋肾通络中运用虫类药物还可利用其辛散之性,制滋阴药物特 别是重浊滋腻之品的粘滞之性,促进养阴药之药力的运行,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咸寒重浊滋阴药物滋肾养脑的作用。
3.权衡主次,攻补兼顾
肾虚、瘀血、痰浊是老年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三者常常同时并存,互相兼杂,相互为患。老年脑病的病理本质为虚标实,因而治疗应扶正祛邪、玫补兼施。但在老年脑病的治21111详加诊察,仔细辩明肾虚、瘀血、痰浊的标本主次,轻重缓疗措施的侧重点。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多为久病正虚或高年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不畅,既不耐攻,也不受补,因此,治疗上即忌峻剂猛攻,也当防虚不受补,总以消补平衡为度。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本病尤其当忌蛮补,这是由于瘀血、痰浊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痰瘀不除,盲目进补,反易招致气血壅阻,痰瘀难化,加重其害,所以治疗必当疏理通调,攻补并施,这样既能消除痰瘀之患,又能抑制补药之粘腻滞邪之弊,为充分发挥补剂的效能扫清障碍。
滋肾通络法与其它治法的配合应用
肾虚、血瘀、痰浊是老年脑病形成的病理基础,但神志活动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影响因素众多,脏腑气血的病变均可影响人的神志活动,出现神志异常的表现,所以在运用滋肾通络法治疗老年脑病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与相关治法的配合运用。
1.配伍养心安神法
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其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在老年脑病的病变过程中,由于真阴亏损,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易致心肾失交,心失所养;加之瘀血、痰浊阻塞心脉,干扰心神。同时心脏本身亦因年老而致气阴不足。《灵枢· 天年篇》指出:“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为卧” 。故老年脑病患者常常在肾虚、瘀血、痰浊的病变基础上伴随出现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的证候,见有记忆力明显减退,性情怪异,幻觉妄想,惊悸怔忡,心烦不安,失眠多梦等临床表现。因而在运用滋肾通络法治疗老年脑病的过程中,当配合养心安神之法,常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茯神、夜交藤、合欢花等药物。本法对于老年脑病伴见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心烦等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见症者尤为适用。
2.配伍平肝熄风法
肝主疏泄,畅情志,与神志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老年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易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血气并走于上” ,导致高血压、中风先兆、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发生,而出现神志失常的表现。故老年脑病患者若见头晕目眩,脑中疼热,面色如醉等肝风内动之先兆,当及时救治,治疗时应在滋水涵木的同时,配伍平肝熄风之品,常用药物如淮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生牡蛎、川楝子、青蒿、麦芽、菊花、钩藤、葛根等。本法多用于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先兆,或中风时、中风后属肝阳化风者。
3.配伍健脾益气法
脾主运化,营养精微物质之吸收与输布全赖脾胃之功能正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 后天之本” 之称。高年之人,五脏皆衰,脾虚表现
多较明显,临床常可见胃纳不振,体倦乏力,神疲思睡,或不寝心烦,动作反应迟钝,步履艰难,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侯。
故而在运用滋肾通络法治疗老年脑病的过程中,常配合健脾益气之法,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神、黄芪、陈皮、淮山药、益智仁等。强调健运脾胃的另一原因是,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脏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之功能亦须借助肾中阳气的温煦,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因此,补肾还应重视健脾,强后天以补先天。陈直《养老奉亲书》云:“ 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 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近代岳美中也曾指出:“ 治疗老年病要首重脾胃。” 这些均是强调治疗老年性疾病包括老年脑病,除补肾之外,还应重视健脾,强后天以补先天,且I晦证须时时顾护胃气。另外,对不受补者,更宜先调理脾胃,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使补不滞脾,补不碍胃,脾胃功能健旺,气血生化有源,肾脏间接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