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极难造反的朝代,从立国到灭亡,无一人造反成功

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这种现象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其实归因于中国历史上最初的皇帝造就了“皇上”一词,却漏掉了皇上这一职位参选并成功登基的规则。我们都了解封建王朝的继承制度,简单来讲,就是自家人按照血统关系将皇位世代传承,由皇帝在众多子嗣中选出自认为最适合当统治者的人。

但是对于外姓人想要皇帝这一职位,上万种方法唯有起兵谋反可走,这就是所谓的帝位被推翻,新的国家开创者代替以前的政权,新的开创者自己做皇帝。纵观中国封建历史画卷,有极大部分的皇帝都是通过“走”起兵谋反的道路成功登基。

中国历史造反最难的朝代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有着文武双全的才人们,多多少少都会经历皇位被推翻的危险或者说是情况,而翻阅历史后,我们会发现造反最难的朝代是宋朝,从立国到灭亡三百多年的光辉岁月,没有任何个人或者团体成功造反过,这就要使我们要把目光转向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身上。

其实赵匡胤自己本身就是通过起兵造反谋权篡位的,这就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赵匡胤成功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第一时间收回了所有可能威胁自身帝位的兵权。

正是因为赵匡胤对武将的小心提防,将大大小小的兵权交予中央统一管理,以及他进一步的强大中央军队,将精兵们从地方调到中央,造就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造反最难的朝代。

宋朝的特例苗刘兵变

纵观宋朝的历史,我们还是会发现还是会有一些特例的。通过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系列动作,加之赵匡胤自身较强的能力,宋朝在建立之时就结束了延续多年的在多个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但是在赵匡胤第九子宋高宗赵构时期依然出现了一个特例,苗刘兵变(又称为刘苗之变,明受之变)。

此次兵变发生于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苗傅与刘正彦为了清君侧,妄图杀掉深受宋高宗赵构喜爱的大臣们。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苗刘在做出这一举动后,并没有实施下一步的计划,各地将领趁这一时机都采取了勤王平乱的立场,一个个都出兵镇压,场面一度失去控制。

苗刘见此,赶紧奉赵构复辟,但不幸的是,两人最终被打败,于建康闹市被处决。宋朝这唯一的兵变就此拉上了一段帷幕。

宋朝的农民起义

虽然宋朝在中央上只出现过一例起兵谋反,地方上的军队也没有与中央军队抗衡的能力,所以倒没有拥兵自重的事例发生,但是在宋朝三百多年历史中,农民起义有史料记载的就有四百三十三起。农民起义之多,不言而知。

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宋朝时期的农民起义的数量非常的震惊,但是起义的规模却是异常的小,更不用提有没有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了。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宋朝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了,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较高的情况下,闹事的例子就自然而然较少,毕竟谁会与自己过不去呢。第二,宋朝还是个文化昌盛的朝代,官民矛盾较少,而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严重的外患掩饰了内忧问题。第三,就是前文叙述的宋朝的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将可能发生农民起义的青壮年都招募去吃兵粮了。

这三点都保证了宋朝的农民起义规模较小且在初期都会被中央禁军和地方军消灭。

结语

查阅资料,我们会发现宋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造反次数最多,造反率最高的朝代,但是从立国到灭亡,没有一例成功造反过。但是同时,我们会注意到宋朝对外作战的能力却令人唏嘘,完全没有对内镇压的军队能力,这主要归结于宋朝的“守内虚外”的政策。

大量的兵力集中在开封周围,以致最后发生了靖康之耻,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帝王,进而使北宋灭亡。我们大胆想象,如果徽,钦二帝对外的军队能力可以向对内镇压的军队能力如此优秀,那么会不会北宋灭亡的悲剧便不会发生?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宋朝的加大中央集权着实使得造反有了约束,但是同样的,对外敌也应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快速的作战速度,如此平衡内外,才是宋朝最好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