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了没症状、难发现?这3个细节可能是致命信号!用好4样宝,血管更健康

如果把人体的血管比作高速公路,那么随着公路老化,“车祸”也时有发生:斑块、血栓、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等……

大家都见过节假日的大堵车吧?可可毫不夸张地说,一旦血管因为这些“车祸”堵了,情形只会更加危急和致命!

73岁的徐大爷有高血压十几年了,一直没有什么不适,血压也比较平稳。可某天却突发脑梗,抢救后更是发现了严重的冠状动脉堵塞!3条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钙化堵死,甚至在造影上完全“消失”,随时可能突发心梗……

血管堵塞竟然这么难发现?可可不得不告诉你一个真相……

一、血管堵塞,可能数年无症状

临床上很多心脑血管病都是急性突发,相当一部分患者很难提早发现!这里面其实有3个原因。

1、发展周期长

血管堵塞一般是从斑块产生,逐步发展为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形成梗塞的。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年或十数年,所以往往在早期很难察觉。

2、易被伴随症状掩盖

相当一部分血管堵塞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引起的,而这类疾病还有许多伴随症状,例如血压波动大、血液粘稠、头晕、耳鸣、视野受损、神经末梢感知迟钝等。

一方面,伴随症状会掩盖血管梗塞引起的不适,让患者疏忽大意;另一方面,伴随症状也是引发血管梗塞的高危因素之一。

3、血管代偿机制

当主动脉堵塞后,侧支动脉就自动承担起主动脉的工作量,大量血液从此经过,能保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说,血管启用代偿机制,如同心脏的“缓刑期”。

但它不仅会让人察觉不到主动脉堵塞异常,还可能会使侧支动脉也发生堵塞,随时有心梗或猝死的危险。

二、哪些忽视的小细节,也许是致命信号?

尽管血管堵塞早期难以察觉,但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只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所以,如果你遇到以下3种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1、突发劳累性胸痛

冠状动脉或主动脉出现堵塞时,很有可能导致慢性心肌缺血,引起突发性的胸部心区不适,或者一侧肩膀、手臂不适,有压痛感。

这种突然出现的疼痛多发于劳累、运动或夜间,持续几分钟或更长时间,但休息不动之后就会缓解或消失。

一旦胸痛发作频繁,还伴有不明原因的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常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

2、肢体疼痛伴肿胀

由于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所以更容易出现血栓,血栓一旦形成,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导致肢体水肿。

所以静脉曲张患者,或久坐、久卧的人群,在发现下肢突然水肿后,千万不要大幅度动作甚至按摩,以免静脉血栓脱落后流入肺动脉,引发死亡率极高的肺栓塞。

3、夜间打鼾呼吸暂停

许多人夜眠时会打呼噜,有些人是因为天生下颌较短,而有些则是危险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这种恶性打鼾多表现为鼾声响亮、鼾声会忽然中断、中断几秒或几十秒后才能继续呼吸等。有些人会因为憋气而导致心悸、出汗、喘息、痉挛甚至休克等。

更加危险的是,严重的呼吸暂停可能会引发心肌梗塞、脑中风或猝死,尤其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三、一年更比一年堵,血管5大“堵塞”现场

有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于疾病类首位,甚至高于肿瘤!到底心脑血管是怎样一步步“堵塞”的呢?

1、斑块:血流障碍

斑块的产生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和病理基础。

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会像司机一样,载着内源性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细胞里。但这种“坏胆固醇”组合很容易被氧化,于是胆固醇只好中途“下车”,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硬化甚至斑块,从而增加心梗或脑梗风险。

2、血栓:血管狭窄

当血管里的斑块越来越大,长期压迫血管壁,就容易造成壁膜破损出血。出血后血小板会迅速聚集来止血,虽然能修复伤口,但也将过往的血细胞粘在了一起,于是慢慢形成了血栓。

血栓就像水锈,能沿着血管内壁延伸数厘米长,不仅会让血管变得狭窄,还将加重堵塞情况。

3、动脉粥样硬化:致命堵塞

血管里的软斑块如果不断发展,会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促使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吸引血液里的钙元素沉淀,形成钙化斑块。

这种斑块非常坚硬且难以溶解,会对血管造成严重堵塞,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发生在颈动脉或脑血管时,容易引发脑梗;发生在主动脉或冠状动脉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慢性心衰、心肌梗塞等高危疾病。

4、主动脉夹层:“假”血管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较低,但却和斑块、血栓拥有一个相同的发病原因,那就是高血压。

过高的血压易导致动脉壁薄弱,一旦内膜出现撕裂的伤口,血液就会涌入中膜内,形成狭长的假血管腔。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是心力衰竭。

5、动脉瘤:微型“炸弹”

动脉瘤不是肿瘤,是指动脉膨胀超过原来直径的50%甚至更多的情况,常见于颈动脉或腹主动脉。一般动脉瘤扩张有限,就像血管上的微型“炸弹”,随时可能破裂。

有两种动脉瘤破裂相对而言更加危险,一个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心梗、器官缺血坏死等;一个是脑内微动脉瘤,破裂后易引发脑中风。

四、关注血流变化,3个指标综合参考

想要知道血管堵不堵,可以在每次体检时重点关注3项指标。

1、LDL-C

LDL-C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浓度LDL-C是明确的、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通过血液检查即可查出。

  • 一般情况下,青年人平均约为2.7mmol/L或105mg/dl;

  • 中老年人约为3.37mmol/L或130mg/dl;

  • 超过4.14mmol/L或者超过>160mg/dl为明显增高。

2、颈动脉血流速度

颈动脉距离体表更近,检查方便,并且对于全身血管健康都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通过检测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来推测是否有动脉斑块或堵塞。

  • 健康的颈动脉血流速度为80~100cm/秒;

  • 若血流速度为125cm/秒,说明颈动脉狭窄50%;

  • 若血流速度为230cm/秒,说明颈动脉狭窄70%;

  • 若血流速度为40cm/秒,说明颈动脉接近闭塞。

3、颈动脉狭窄度

颈动脉狭窄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来检查,50%以下的颈动脉狭窄说明暂时安全,70%以上的狭窄则非常危险。50岁以下的人,建议每3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而5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

五、吃木耳“清血管”?用这4招更有效

木耳或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但效果实在有限,可可再给大家推荐一些其他办法!

1、大豆异黄酮

大豆类、豆制品等食物中富含的大豆异黄酮化合物,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比如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还能辅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具有一定抗心率失常的作用。

2、精氨酸

在人体的内皮细胞,精氨酸在和氧气结合之后,就可以生成瓜氨酸和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可以帮助舒张血管,有利于血管保持弹性。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主要有:海参、鳝鱼、泥鳅、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花生、杏仁、核桃、榛子等。

3、维生素P

维生素P又称芦丁,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当中,有一定辅助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维持血管年轻的作用。而维生素P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茄子、橙、柠檬、杏、樱桃、刺梨、荞麦粉等。

4、茶色素

通过20余万临床病例证实,茶色素作为药物时,具有一定抗脂质过氧化、双向调节血压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

茶色素是从茶叶中提取的水溶性酚性色素。而占茶叶总量约20%~35%的茶多酚,有一部分可以氧化合成茶色素。所以我们平时可以适当喝茶来调节血脂,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

食疗虽能起到辅助功效,但不能代替药物,有需要时还是得遵医嘱用药。

原创: 小编可可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