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农村托儿所

1947年上半年,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专)学生会决定结合幼专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市郊农村开办农忙托儿所,作为学生实习锻炼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学校地下党支部委员、学生李名英与老师张文郁研究后,决定去大场地区办农忙托儿所,因为那里有陶行知先生的山海学校和育才学校,群众基础好。大场山海学校本身也有建立农忙托儿所的要求,苦于缺少人力,听说幼专有此打算,山海学校立即积极配合幼专,尽力将托儿所办好。

山海学校和幼专同时开始了筹备工作,山海学校要落实地方,发动农民将孩子送托儿所。山海工学团曾办过幼儿团,农友们都十分支持。有的借出客堂、有的借出门板、有的借出高凳矮椅。一些妇女积极分子东奔西跑找空房子,动手修门窗,借桌凳。他们认真解决同学们及托儿所的住宿、上课、活动场所,丝毫不马虎。同学们也和山海学校的其他老师一样,到农友家吃派饭。

陈鹤琴校长在大场农忙托儿所

幼专着重解决农村托儿所的物资筹备。说到底,就是要解决经费。当时,幼专经费紧张,师生们都很清苦,但老师们都尽自己所能捐了钱。陈鹤琴校长捐了一些大米,又从学校菲薄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钱来充作开办经费。陈校长又向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卫生部门请求支援,筹得了行军床、蚊帐、婴幼儿奶粉、炼乳,鱼肝油丸、衣服、药品等物资。同学们也将部分衣服出售换取资金,置办了坐车、玩具等物品。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益友社闻讯也支援了一些物资。

大场农忙托儿所的孩子们在活动

1947年的7月8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一个农忙托儿所在沈家楼总校的一间教室里成立了。此后,大家又陆续在孟港巷、大桥头、姚家庵等处办起了托儿所,共收托婴幼儿130多人。托儿所不收取托费,每月还免费提供婴幼儿奶粉、鱼肝油丸、牛奶点心、衣服、毛巾等物品。

同学们将在学校学到的幼儿教养理论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每天的活动和作息制度。

孩子们进托儿所后,会先进行清洁检查。托儿所每天都安排了丰富的自由活动和艺术活动。例如早会歌、午会歌、跳舞、讲故事、竹园游戏等活动。在托儿所,孩子们每天都能准时休息午睡。托儿所还随时按天气情况或幼儿兴趣调整活动内容,力求把一天的内容做到丰富多彩,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集体活动习惯。

到了晚上,学生们会串家访户和家长们接触,介绍孩子们的情况,交流教养孩子的知识。有时,学生们还会联合育才学校组织纳凉会和纳凉联欢,与家长们一起,讲讲形势、唱唱歌、表演文娱节目,深受农友们欢迎。

很多儿童进入托儿所后,鼻涕不流了,痱子、头疮也治好了,变得又会唱歌又懂事,家长们都很开心、赞誉连连。

同学们虽然很辛苦,精神上却格外愉快。他们在农村中看到了不少新气象:师生关系、学校与农友关系都亲密无间、鱼水相处,宛如一家人。同学们在政治上,业务上都得到了锻炼,虽然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大家却学到了不少东西。

大场农忙托儿所的孩子们在活动

暑期结束,同学们要回校上课,农忙托儿所停办在即,但农友们强烈要求托儿所长期办下去,同学们也认为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托儿所刚走上正轨,舍不得停办。

对此,陈校长出了个两全主意:将大场农忙托儿所转为常年托儿所,作为幼专的幼儿教育实习场所,组织同学们分批轮流下乡实习,两星期一轮换,山海学校也接受了这个办法。因学生人数有限,原来的几个托儿所合并为孟港巷、姚家庵的两个托儿所。

大场农忙托儿所的孩子们在活动

为了加强领导,托儿所成立了董事会,聘陈鹤琴校长为董事长,本地农友、有关人士当董事。同时又成立了由王淑君、李名英等10多位同学组成大场农村托儿所计划委员会(简称大托委员会),研究发展事宜。托儿所还有若干专职人员,做到了使轮换交接时工作不受影响。在经费上,也争取到了幼专每月拨出一定的物资资助,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也会供给若干物资设备,使托儿所没有断炊之忧。

大场农忙托儿所的孩子们在活动

1948年2月开始,为了建造托儿所的新房子,计划委员会的同学们群策群力,开展“大托之友”活动,向社会募捐,并请育才学校为托儿所举行义演。

农民们知道他们要在大场造房扩展托儿所时,高兴极了。孟港巷的农友自愿捐地2亩,姚家庵的幼儿家长把一大块竹林地献给托儿所。农民的这一举动,使同学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决心要在孟港巷和姚家庵两个村子都建造新房。陈校长和张文郁老师出主意将“大托”的发展蓝图、“大托”儿童的活动图片、文字说明资料等编印成册,并译成英文,趁陈校长赴菲律宾讲学的机会,展示给华侨们。

华侨们看了很受感动,纷纷自动捐款。有位华侨慷慨捐赠1000美元。得到资助后,扩建工作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了纪念“大托”成立,一方石碑镶嵌在托儿所的墙壁里,上面镌刻如下字样:

“中国第一个农村托儿所成立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八日,新屋奠基于三十七年八月——大场农村托儿所计划委员会。”

陈鹤琴校长与孩子们在一起

不久后,孟港巷托儿所新瓦房落成了,宽敝轩亮,新漆的门窗和地板,招人喜爱。农友们喜气洋洋,山海学校为此召开了盛大的落成典礼。陈鹤琴校长亲临参加,慈祥的面孔上溢满笑容。小朋友们穿着新衣上新所,景象动人。

姚家庵的活动房子建造进展也很快,门窗是一位热心的建筑师所赠送的。落成后也举行了庆典仪式。

两个农村托儿所在环境、房舍、设备等方面终于有了些规模,并配有风琴、桌椅、卧具、餐具、玩具、卫生用具等设施。托儿所的专职保教队伍也有所壮大,同学们看到这焕然一新的农村托儿所在自己手中逐渐成长壮大,欣慰之情难以抑制,虽有些劳累,但做事的劲头却更足了。

大场农村托儿所的诞生和成长,是山海学校和幼专共同努力奋斗的可喜成果,在幼儿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托”的那一方石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至今还保存在上海市宝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内。

资料: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徐世恒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