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冠軍帖》
張芝,字伯英,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鐘(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
可惜的是張芝的書法的作品留下傳下來的極少,宋代《宣和書譜》中收錄了傳為他寫的草書《冠軍帖》等。
釋文: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
佳也。冠軍暫暢釋,
當不得極蹤。可恨吾
釋文:
病來不辨行動,
潛處耳。
終年纏此,當復何
釋文:
理耶?且方有諸分張,
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
竟不竟,可恨,汝還當思
釋文:
更就理。所游悉誰同?
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
索。祖希時面,因行
釋文:
藥欲數處看過,
還復共集散
耳。不見
釋文:
奴,粗悉書,
雲見左軍,
彌數論聽
故也
張芝《冠軍帖》,傳為東漢張芝所書。此帖始於宋代名臣法帖第二,題為「漢張芝書」。關於此刻本:一種版式較短,共20行,如《淳化閣帖》;另共18行,如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行草》中《冠軍帖》。因為刻帖的第二行中有「冠軍」二軍帖;又因為此帖的開頭四字為「知汝殊愁」,所以又稱《知汝殊愁帖》。「草書之祖」的張芝,他的墨跡自宋代之後就湮沒殆盡了,今天僅見《淳化閣帖》中有四帖傳刻,其中的第一帖就是《冠軍帖》。
張芝~唯一讓王羲之自愧不如的人,出自孫過庭的《書譜》。
《書譜》記載:王羲之雲:「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鐘張雲沒,而羲獻繼之。又雲:「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王羲之的意思是:「我的書法水平,跟鐘繇比起來,略勝一籌;跟張芝相比,張芝略勝一籌。但是,張芝太用功了,如果我也這麼用功,未必不如他。」解釋一下,雁行的說法很形象,請想象一下,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的情景。不管說人字,還說一字,大雁之間是有先後的,所以王羲之的意思是,張芝在自己前面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