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只是岛屿小国,为什么在中国战场胶着时,还敢挑战英美等国?
全面抗日战争自1937年7月开始,此后两年内中国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受到巨大的损失,但终究还是将日本拖入了消耗战的深渊,从1938年到1941年之间,是中国独自面对日军最为艰难的几年。而这期间欧陆风云突变,德国席卷了整个西欧,大有同日本一道夹击苏联的战略企图。
但是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在这年冬天苏德大战的时机,奇袭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开战。那么日本为什么敢于在中国战场胶着不下的时候,再去进攻英美等国呢?
在很多人看来,二战是日本最为强盛的时刻,在最鼎盛的时期甚至占据了整个中南半岛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区,认为这是二战中日军军事实力强的表现,事实上这得益于日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英殖民地的闪电进攻,当然也与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有关,但其实当时日本选择进攻南洋地区,与英美直接对抗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日本是一个岛屿组成的国家,虽然早早就完成了工业化,但是本土的资源短缺迫使日本极度依赖对外贸易,而这种贸易体系又决定了日本的经济非常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1931年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局部侵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和国内因为经济危机和人口过剩导致的矛盾。
而此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同样如此,在1941年之前,日本所需的资源几乎全部是从美英等国处购买,这也是日本得以维持在中国战争的底气。
但是到了1940年的时候,法国的快速战败使得远东地区出现了权力的空白,尤其是法国的印度殖民地区,因此日本迅速看准了这一机会,占领印度,这就相当于直接对美英等国进行了挑战。因此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经济和贸易封锁,日本一度陷入了资源的短缺危机中。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在其他地区打开战争突破口,就成为了日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彼时的日本面临两个选择,北上同德国夹击苏联或南下进攻英美在西太平洋的殖民地,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日本最终选择了直面美英等国。而日本所倚仗的,正是他当时世界第三的海军舰队,日军想快速进攻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日本在前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如愿获得了西太平洋地区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但依旧是因为日本岛屿之地的属性,资源的运输成为了新的问题,而随着海军舰队在一次次同美国作战的不可恢复损失,日本兴于海洋的扩张之路,也因为海洋而彻底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