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赏花 | 抱娘蒿与孝思
《诗经》中的草木情缘(二)
抱娘蒿与孝思
作 者:付 丽
播 音: A K
编 辑:付 丽
2017年7月28日,“付丽赏花”栏目推出了“寻找《诗经》中的植物”系列文章,承蒙各位厚爱。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也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诗集之一。我每每读起《诗经》,都觉得是件很神奇的事情,2500年来,我们的文字、语言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文化却通过文字代代流传。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我们,仅仅通过一本书,仍能够与2500年前的古人神意相通,这就是文化震撼心灵的力量所在。
2018年,我愿与您继续走进《诗经》,认识和领会2500年前草木,和她们与我们的情缘。
这是一首孩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深情的回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了不能报答父母深恩的痛苦心情。全篇情感浓烈真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全诗由三种植物而起,即莪(é)、蒿(hāo)和蔚(wèi)。
莪(é),在今天它被叫做“抱娘蒿”,是十字花科播娘蒿属植物。别称莪蒿、麦蒿、萝蒿、播娘蒿。
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叶子像针,开黄绿色的小花。抱根丛生,就像三五岁的娃娃粘着连着父母的样子,所以历来被人称为“抱娘蒿”。
它是野菜的一种,嫩叶可以食用,口感极佳。
明代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西楼的《野菜谱》,收野菜52种,其中就有抱娘蒿。还特意在“抱娘蒿”的后面写了这样一首儿歌:“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又一次生动的描述里抱娘蒿抱根丛生的形态特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但是,中国植物志将抱娘蒿定名为播娘蒿。
不过我还是喜欢“抱娘蒿”这个名字,因为它既形象,又生动,而且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起,就把它与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联系在了一起,是一个有传承、有故事的植物。
另两种植物,一个是蒿(hāo),指青蒿;另一个是蔚(wèi),指牡蒿,都引申为野草。
和莪(é)相比,它们一是没有用处,属于野草;二是形态散生。这与“莪”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看见了蒿和蔚,却错当成了莪,于是心有所动,以比喻的手法开始全诗。
“莪”香美可食,并且环根丛生,既比喻成材,又比喻与父母相依,孝顺;而“蒿”和“蔚”,都是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不结子,比喻既不成材又不能尽孝。
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的愧疚与悔恨。诗人一连用了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九个“我”字,语拙而情深,言直而情真,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而调急,哭诉一般,声声泪,字字血。
这首诗被方玉润评为“千古孝思绝作”,其所表达的孝念父母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晋书·孝友传》中记载,东汉王裒的父亲无罪却被处死,他悲伤至极,隐居起来以授课为业,上课时每当读到《诗经·小雅·蓼莪》时,都痛哭不能自已,他的学生不忍看他如此伤心,要求以后废去《蓼莪》一篇不讲。由此又生出了蓼莪废讲这一典故成语,同样表示对亡故父母的追思伤悼之情。
因而,“抱娘蒿”也称为中国传统的象征思念父母的植物。
附:中华书局-《诗经》(王秀梅 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