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权成功后应该干什么?大多数人都做错了!
【原文】《资治通鉴》周纪二
周显王48年(庚子 公元前321年)
靖郭君欲城薛,客谓靖郭君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倍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译文】
靖郭君想在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建城,一个幕客对他劝阻说:“您没有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它,鱼钩也牵不住它,然而它一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今天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长期掌握住齐国,又要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即使把薛城城墙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靖郭君于是放弃了扩建计划。
【解析】
靖郭君获得齐国大权后,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自己封地的力量和实力。门客的一番道理,让靖郭君放弃了先前的决定。但是严格来说,靖郭君之前的决策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为什么他要放弃?门客的建议又高明在哪里?
靖郭君认为,齐国不是他靖郭君的,但是封给他的薛地却是他的。所以,靖郭君认为自己的根本是薛地,既然掌握了齐国的大权,那么用齐国的资源把自己的封地弄更好有和不可?这么想没有问题。就像你自己有公司,又在别的公司当了总经理,你多少也会想搞点利益输送(实际上这种行为违法)。
同样在多年之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自己的封地在现在的上海附近。借口说自己是抵御齐国的前线,因此利用自己掌权楚国的时候,把封地搞的非常牛逼,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这么做有个显著的问题:
首先,薛地再大能大国齐国吗?用尽齐国全力打造薛地,又能把薛地发展到什么地步?那个时候是农业社会,土地、人口基本上决定了经济,薛地再强最终强不过周边的接壤的齐楚魏赵。如果是发展出了工业文明,那么另当别论,可能真会吊打齐楚魏赵。因此,靖郭君的方案无用。
其次,靖郭君现在的强大来源于什么地方?是薛地吗?屁大点的地方够干什么?显然来源于他背后的齐国。就像江乙讽刺很多人害怕昭奚恤,不过是害怕昭奚恤背后的楚国而已(狐假虎威的由来)。同样,靖郭君的权力来源于齐国,来源于齐王的放权给他。一旦权不在了,靖郭君什么都不是。靖郭君的方法错了方向。
最后,靖郭君该如何强大?用资源堆砌?让薛地强大起来?完美诠释“打铁还需自身硬”,演绎一番“艰苦创业,从无到有”成为一方诸侯?都不是!靖郭君已经掌握了齐国的大权,为什么还要从零开始去构建呢?这是舍本逐末!靖郭君的错了思路!
门客的建议直指3个核心
1.齐与靖郭君一体
齐国可以没有靖郭君,但是靖郭君没有齐国他就什么不是。将薛地看成是自己的,却不把齐国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来共同对待,从意识上就已经把自己与齐国进行了切割。
2.借齐国之势
齐国相对于薛地强盛无数,只要在齐国依然控制住权力,那么齐国的一切都能够为靖郭君所用。靖郭君也能够平安无事。
3.把齐国当成自己的来经营
齐国齐王之位或许不是靖郭君的,但是不妨碍靖郭君经营齐国,把齐国打下自己的烙印,甚至让齐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总之,门客的建议是靖郭君要像一颗藤蔓一样缠绕在大树上,大树强藤蔓就强,就能够吸取大树的阴阳。
【启发】
这一篇的意义其实是对前一篇【权力的窃取与控制!】的补充,即当你窃权(获得权力)之后应该做什么?
大多数人,在一个单位窃取权力(获得权力)之后,很可能会搞利益输送、利益交换,把单位的利益换成自己的利益。
说难听点就是损公私肥,说通俗一点就是掌权之后立马迫不及待要变现。这个可以理解,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是以往经验告诉我们的。
但是这种的出发点是,他默认权力不会掌握在他手中,会流走。既然这么认为,自然权力也不会真正为他所用。
退一步来说,掌权之后立即权力变现,这么做合适吗?反正我是没听几个这样干的人最后都成功了的,反而最后锒铛入狱的不少。可见这条路行不通,不管是权力规则还是法律制度,都行不通。
因此获得了权力,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权力作用在变现上。而是要把权用在自我强化上。强化什么地方?窃权(获得权力)的地方!靖郭君窃权之后,他就应该强化对齐王以及齐国的控制,让这个齐国大全一直在他家族的手中。这才是窃权(获得权力)最终的目的!而财富、封地、美宅,不过是窃权(获得权力)成功后的必然附属品。
而窃权(获得权力)之后,应该干什么?包括但限于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自己权力来源的控制加强,控制住不让权力分流。
第二,利用权力在组织内部用自己人完成替换,完成从自下而上的控制。
第三,对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个体或组织进行清除。
第四,真正把窃来的权固化成自己的。
其实,不光是窃权(获得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你成功了,此时你要做的绝对不是享受成功的果实,而是立即把成果固化下来,把那些威胁到成果的人清除。
否则,胜利的果实不过是暂时寄存在你这里,你不是拥有者,而是保管员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