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文言文

《劝学》课文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劝、学、疾、强”等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等文言常用虚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暴、知”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古代有个富翁,他不识字,因此经常吃亏。为了不让儿子不自己的后尘,他请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识字。先生对孩子说: “一字是一横。” “二字是两横。””“三字是三横。”孩子把一扔,跑去见富翁,兴奋地说:“现在我已经会识字写字,还要先生干什么?”于是富翁就辞退了先生。一天富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喝酒,就叫儿子早晨起床写张请贴。到了中午还没有看见儿子把请贴送过来,富翁就去儿子的书房看个究竟。儿子说:“天下有那么多种姓氏,为什么就偏偏姓万,我从早上到现在只写了五百画。”

这则笑话是笑话的是自以为聪明的人,那些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人。有句俗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女不学习,不如养头驴。怎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感知作者和写作背景方面,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2. 字词方面,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译课文,并勾画出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字词和文中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译课文。把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特殊句式找出来并解释。

  3. 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而”字并进行归类。

  4. 解题:《劝学》的“劝”字是什么意思,勉励人们要不停?

明确: “劝勉”。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4.  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中心论点的?

明确: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2.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明确:“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明确: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明确: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四、拓展延伸,总结写法

  1. 《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你认为荀子的观点过时了吗?

  2. 小组合作:就观点“学可以已”和“学不可以已”进行辩论。

  3.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运用了排比和对偶,文章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排比还增强语势、增强说服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 背诵课文。

  2. 结合荀子的《劝学》,写一篇读后感。

  3. 尝试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来写一段话,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0)

相关推荐

  • 语文漫谈︱目标决定方向

    前几天涂校长让我看看高一学生誓词,我自然就想起学生誓词中最常用的一句:"目标是我的方向." 在周四的备课会上,组长杨老师让我谈谈<离骚>的教学设想及思路又让我触及&qu ...

  • 高考回归课本:高中经典篇目阅读写作知识梳理(三)

    编者按:这些都是徐徐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备课和备考经验梳理出来的,可以说,抓住了这些经典篇目阅读.写作上的一些精华.讲真,徐徐老师并不是一个博学的写者,之所以能够写点小书,很多经验也大多来源于这些经典篇 ...

  • 《芣苢》教学设计

    <芣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教学重点:赏析 ...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6课的两首首诗.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

  • 谁在采芣苢——《芣苢》教学片断

    今天讲<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诗文网是这样翻译的: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 ...

  • 北关一中崔梦雪老师关于《如何审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北关一中  崔梦雪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研读中招试题,学会快速.准确审题.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试卷一 ...

  •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 第十四课《小虾》教学设计

    14.小 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 1.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打 ...

  • 第十三课《蜜蜂》教学设计

    13.蜜 蜂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第十二课《花钟》教学设计

    12.花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2.(板书课文题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花钟"的理解. 3.过渡:是呀,花钟可真奇妙!这可是作者 ...

  • 第十一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