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气,最美的气质
文:网络 编辑:夕阳QQ:1050184607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之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人要有点儿书卷气。”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一部经典,半杯香茗,足以富可敌国、贵比王侯了。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读书,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
从书中,你能够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阅过人间冷暖,世间百态。阅读,让我们睿智聪慧;书,让我们谦和包容;阅读,让我们博大辽阔;书,让我们通透清明;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套用曾国藩名言:“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典文化充满了精华和珍品,我们应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在浩瀚无际书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尽收眼底。一个人要有点书卷气,脱离点庸俗气,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语间都要给人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样子。如果你对书卷气没有直观的印象,就想想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吧。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是曹雪芹写给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诗句,形容她的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这就是一种书卷气。书卷气来自于孜孜不倦的读书,在幽幽书香的潜移默化之中,浊俗可以变得清雅,奢华可以变得淡泊;一个人的心境可以从狭小变得开阔,偏激变得平和。生命的美容靠读书,靠读书所带来的书卷气。书卷气能有一种迷人的优雅,能让人消除傲气、娇气、霸气、俗气,自然散发出静气、秀气、灵气、大气。正是“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书有华,秀于百卉。”当我们有了书卷气就能做到“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虚伪、幸福抑或痛苦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
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最需要的书,读你最喜欢的书,读你最能收益启发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滴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厌恶“书卷气”,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读书妙决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字。请看:茅盾的“穷本溯源”,是为求通;秦牧的“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华罗庚的“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钟书的“取长补短”,是为求通;冯友兰的“知音解味”,是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则,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我们会发现书中风景美不胜收。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是沉沉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书卷气不可自封,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夕阳图书馆收藏)
图文编辑制作//夕阳QQ:1050184607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