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与楚汉文化的关联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人与文化之间具有一种共在关系。一方面,从广义上讲,所有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品质,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和身份象征;另一方面,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来自于、表现于和存在于生生不息的人的世界之中,是人的生命力和主体性的张扬与展示。正是依据这种共在逻辑,徐州人在言说自己的家乡时总是习惯以楚汉文化为标识,以两汉文化为实证,以刘邦项羽为骄傲。楚汉文化不仅成为现代徐州的城市文化名片,也是现代徐州人伫立淮海大地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本。在这个意义上,楚汉文化作为徐州人的文化本体与徐州人作为楚汉文化的文化主体具有本质性的关联。
楚汉文化滋养了徐州人
何谓楚汉文化?学界众说纷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楚汉文化是“秦汉之际,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上承炎黄文化的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成长、成熟起来的区域文化,它是“两汉文化的先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楚汉文化是地域文化和融合性文化,楚汉文化有其历史文脉,与楚文化和汉文化有历史的叠加是基本确定的。虽然有关楚汉文化的内涵地位、形塑过程和分布时空的研究仍有争议,仍需发掘实证材料,但楚汉文化生成在徐州这一客观事实是不能否认的。无论是战国时代彭城被楚国占领而属楚,还是秦末的张楚、西楚以及汉初分封的楚国,其文化主体都是生活其中的徐州人。也就是说,楚汉文化作为徐州人的文化和徐州人作为楚汉文化的创造者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有徐州人在就有楚汉文化在,有楚汉文化在就有徐州人在。
楚汉文化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在历史长河的流转中对徐州人品性的陶冶和化育也是不能否认的,这种陶冶和化育通过徐州人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凝结成徐州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样态。在《史记》中,司马迁有诸多涉及楚汉时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与评价,在简练朴素的语词里映照出徐州人身上所具有的楚汉文化的精髓,如《高祖本纪》中描写刘邦“喜施”“常有大度”“不敢忘德”等质朴、大气、勇猛、包容的文化品质,至今仍流淌在徐州人的血脉中。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塑造一方人,楚汉文化的确滋养了有情有义的徐州人。
当代徐州人传承楚汉文化
我们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楚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有其基本的文化构成要素和文化路线图,即它接续了古徐夷文化和大彭氏国文化的文脉因子,融合了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文化元素并对其后展开的汉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具象的楚汉文化的存在只是历史的一刹那,却是充满鲜活生命力和鲜明文化特征的瞬间,有其客观的文化印迹和影响。特别是楚汉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学者普遍认为,在中华文明史上,秦王朝实现了地理疆域和政治制度的大一统,汉王朝实现了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在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楚汉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学者提出在“汉”的血脉里最奔腾的是“楚”的基因。这里的“楚”即是有着徐州人作为文化主体的楚汉文化的楚;也有学者从“江苏的汉文化”这一视角来概括徐州人在楚汉时期的历史贡献,认为这一文化“初期代表人物是刘邦和项羽及其主要追随者。这一批英雄人物亦文亦武,传承了文明的历史,创造了崭新的社会,发展了中华文化”。
显然,刘邦和项羽及其追随者只是千千万万生活于淮海大地上的徐州人的代表,但这一具有楚汉文化品质的典型人物群体却证实了楚汉文化本质上是徐州人所具有的生命力的外化、物化和文化化。可以说,对当代徐州人而言,楚汉文化似乎只是一种历史遗存,但对历史的徐州人来说,楚汉文化是徐州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生存交往中创造出来的,能够连接楚汉时代的徐州人和当代徐州人的只能是他们所共同拥有的楚汉文化。
考量徐州人和楚汉文化的关系不仅要尊重已经显现的历史史实和考古资料,还要关注楚汉文化的文脉延展和精神家园的意义所在。毫无疑问,楚汉文化是徐州人的文化,也是徐州人的存在方式,过去是,现在仍然还是。徐州人总是能在楚汉文化中看到自己,也能在自己身上感受楚汉文化。作为历史镜像的楚汉文化已经成为了文化遗存,但作为精神气质的楚汉文化存活在每一个徐州人的身上。徐州人是楚汉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虽然今天的徐州人无法直接体验到楚汉时代的存在方式,但可以通过整合文化历史的碎片和对历史文化的传统价值的沿袭来认识和理解楚汉文化,实现观念上的时空穿越,与楚汉文化永恒共在。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