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关乎肝脾,国医大师这样处方【一点资讯】

胁肋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出现发怒、生闷气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胁痛。虽然症状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背后的病机大有不同,只有分清了其中阴阳寒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辨证用药。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下国医大师刘志明先生针对不同病机总结的3张经验方。

经验方1

【组成】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太子参12g,白芍12g,连翘12g,栀子9g,茵陈9g,藿香9g,枳壳9g,白术12g,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9g,甘草9g。

【功效】调和肝脾,清利湿热。

【主治】胁痛,属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者。症见胁痛,面黄无华,乏力,纳差,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肝失条达,脾胃不和,湿热中阻,斡旋不利,乃成肝脾不和、湿热内蕴之证;肝郁脾虚,后天失养,生化无源,故见面黄无华等症,治宜调和肝脾、清利湿热。方中柴胡疏木,使半里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开结痰、豁浊气,使痰浊得以清化;参、芪、术、苓、草等健脾益气,以资化源;茵陈、栀子清肝利胆。腹泻明显者可加生薏苡仁、藿香等。刘老认为肝炎发病机制与肝胆及脾胃湿热密切相关,而慢性肝炎实乃虚实夹杂之证。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久之则瘀血内停,此实也;病程日久,湿热伤阴,或治疗中过用苦寒,致肝阴内耗,甚则肝肾阴虚,加之肝郁脾虚不运,精血生化乏源,此虚也。故治疗中应分清虚实,虚实同治,如此方能取效。

【验案】

黄某,男,40岁,1994年12月22日初诊。

右胁痛,伴恶寒、发热7天。患者于12月15日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9.5℃左右,继而出现右胁部疼痛、乏力、纳差、便溏、小便黄诸症,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谷丙转氨酶298U/L;乙肝5项HBsAg阳性,抗HBc阳性,抗HBe阳性。诊断为: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后经治疗,但疗效不佳,故来求诊。就诊时见:精神不振,面黄无华,腹软,右胁痛;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滑。肝肋下2.5cm,质软,边缘清,有触痛;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可见肝掌。

西医诊断: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

中医辨证:肝脾不和,湿热内蕴。

治法:调和肝脾,清利湿热。

处方: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太子参12g,白芍12g,连翘12g,栀子9g,茵陈9g,藿香9g,枳壳9g,白术12g,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9g,甘草9g。

1995年1月14日二诊:服药20剂,上述诸症有所减轻,原方加生黄芪30g,继续服用。

3月2日三诊:继服60剂,肝脏缩小,肝功能恢复正常,原方又加茯苓15g,继续服用。

5月22日四诊:再服60剂,复查乙肝5项HbsAg及HbeAg转阴;后随访1年,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

经验方2

【组成】柴胡9g,桂枝9g,前胡9g,厚朴9g,茯苓9g,木香9g,陈皮9g,白芷6g,苍术6g,甘草6g,生姜6g。

【功效】化湿通阳。

【主治】胁痛,属湿浊内困,阳气不振者。症见胁肋胀痛,全身乏力,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本证虽呈畏寒、嗜睡、便溏、尿清、苔白舌淡等阳虚证候,但其脉弦滑,不见虚象,可知此乃湿浊内困、阳气不得伸展所致,故不宜作阳虚论治,而应以疏通表里、化湿通阳治之。方中柴胡、前胡、白芷疏散表邪;桂枝、生姜、木香通阳化湿;陈皮、甘草、茯苓和中运脾;苍术化湿。如此则阳气得通,湿浊自然分化。

【验案】

周某,男,39岁,1977年10月27日初诊。

两侧胁肋部胀痛5年,加重1周。患者1972年患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至今未愈,平时感觉两胁胀痛,全身乏力,厌食油腻,恶心呕吐;查谷丙转氨酶持续在400U/L以上,曾住院治疗,无明显效果。1周前劳累后再次出现发热症状,待热退之后,出现畏寒,精神倦怠,嗜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诸症;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

中医辨证:湿浊内困,阳气不振。

治法:化湿通阳。

处方:柴胡9g,桂枝9g,前胡9g,厚朴9g,茯苓9g,木香9g,陈皮9g,白芷6g,苍术6g,甘草6g,生姜6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12日二诊:畏寒减轻,但肝区仍痛,夜寐不安;腻苔渐化,脉弦滑,加板蓝根15g、茵陈9g、夜交藤9g。15剂。

12月4日三诊:畏寒已解,精神渐复,夜寐较安,偶有肝区疼痛。苔腻渐化,脉弦滑。仍守前法调理至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经验方3

【组成】太子参9g,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白芍9g,川楝子6g,延胡索6g,滑石15g,玄明粉4.5g,鸡内金7g,橘核12g,枳实6g,金钱草24g,甘草6g。

【功效】清热除湿,疏肝利胆和胃。

【主治】胁痛,属肝胆湿热者。症见胁痛不适,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偏干;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胁痛一证,主要责于肝胆,因其经脉皆循胁肋。胁痛患者常以肝胆湿热证候为主,即使有些患者出现胁痛隐隐,神疲乏力等阴虚、气虚之证,亦常伴有肝胆湿热证候。肝胆湿热与肝气郁滞可互为因果,临床常常并见。因此刘老认为清利肝胆湿热,疏通气机是治疗胁痛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临证常以大、小柴胡汤及四逆散为基本方灵活变通。若肝脾失和,气机郁滞明显,则多选用小柴胡汤、四逆散;若里气未虚,又出现肠胃燥结等湿热化火之象,则选用大柴胡汤。同时还兼顾调理脾胃,扶助正气,常用太子参、柴胡、黄芩、半夏、当归、白芍、枳壳、川厚朴、郁金、茯苓、砂仁、滑石、甘草等。

【验案】

钱某,男,15岁,1980年1月5日初诊。

患者近1个月中多次出现突然发作的右胁部绞痛,疼痛难忍,手足发凉,冷汗自出,每次发作时间约持续2个多小时。曾做胆囊造影、胃钡餐透视、肝功能等多项检查,除见胆囊增大外,余未见明显异常。现症见右胁疼痛不适,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偏干;苔薄黄腻,脉弦细滑。证属肝胆湿热。治宜疏利肝胆,清热除湿,佐以和胃。

处方:太子参9g,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白芍9g,川楝子6g,延胡索6g,滑石15g,玄明粉4.5g,鸡内金7g,橘核12g,枳实6g,金钱草24g,甘草6g。

服5剂后,右胁剧痛未发,宗前法加减,治疗近3个月痊愈。

(0)

相关推荐

  • 一个排石的好方

    五千年的中医医学,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医家.当代闻名天下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老教授,101岁高龄还对家乡中医院院长强调中医要辨证施治. 介绍一个他的胆道排石汤. 所排的石当然是结石,是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 ...

  • 【内科名医方系列(61)来春茂内科方16首】精

    【内科名医方系列(61)来春茂内科方16首】精

  • 八味中药,排掉结石

    五千年的中医医学,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医家.当代闻名天下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老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介绍一个他的胆道排石汤. 所排的石当然是结石,这是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物质.常见的有 ...

  •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小儿唇风.郁证.发热验案

    华医世界 图*国医大师路志正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从医70余载,学验丰富, 善于运用脾胃理论指导内科疾病,并将其引入小儿治疗等方面,临床治疗儿科经验丰富. 今天小师妹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用 ...

  • 悼黄膺白先生并论肝癌治法

    姜佐景 这是很可哀悼的,我们的黄膺白先生逝世了!我们看到先生的遗言,就晓得先生对于国家的忠诚,是何等热烈!我们追悼之余,不免联想到可怕的肝癌病.我们在医言医,姑且来检讨一下所谓肝癌是否有治法的. 据西 ...

  • 胁痛关乎肝脾, 国医大师这样处方

    小编导读 胁肋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出现发怒.生闷气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胁痛.虽然症状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背后的病机大有不同,只有分清了其中阴阳寒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辨证用药. ...

  • UC头条:胁痛关乎肝脾, 国医大师这样处方

    胁肋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出现发怒.生闷气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胁痛.虽然症状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背后的病机大有不同,只有分清了其中阴阳寒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辨证用药.今天小编就 ...

  • 胁痛关乎肝胆,国医大师这样处方

    胁肋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出现发怒.生闷气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胁痛.虽然症状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背后的病机大有不同,只有分清了其中阴阳寒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辨证用药.今天小编就 ...

  • 胁痛关乎肝脾,国医大师这样处方

    小编导读 胁肋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出现发怒.生闷气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胁痛.虽然症状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背后的病机大有不同,只有分清了其中阴阳寒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辨证用药. ...

  • 胁痛关乎肝脾,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肝胆病经验

    胁肋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出现发怒.生闷气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胁痛.虽然症状表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背后的病机大有不同,只有分清了其中阴阳寒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辨证用药.今天小编就 ...

  • 预防甲流国医大师开处方 市民预防不用再发愁

    昨日上午,副省长郑小明带领省卫生厅.财政厅.教育厅.物价局等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5名中医药专家,到西安市的大.中.小学检查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情况并召开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题会议.郑小明指 ...

  • 男子行事太快,不仅问责“肾”,更多的在于心、肝、脾与火热邪气【一点资讯】

    男子之疾,诸证万千,但皆以"性.精.育.腺"为四大主证,"性'之疾,其范畴主要体现于男子的功状态,尤其易泄之证,青中年患者尤其之多,世人遇此证,不辩虚实.不察病机,认为肾 ...

  • 紧急警告:养肝就是保命,3种野菜,农村很常见,养肝护肝,肝好身体才健康【一点资讯】

    简约而不简单的款式让人过目不忘.想怎么穿就怎么穿.男人"失精".保留药材最珍贵的药性.按照道医的搓丸手法技巧.同时再来一双"小白鞋".也不要10个客户就做一锤子 ...

  • ED为何要从脾论治?【一点资讯】

    导语~ED为何要从脾论治? 最近很多身体虚弱的朋友问我我也补肾了,也吃了很多补肾的草药为什么没有好?其实对于日久伤身的朋友来说补身体那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并不是你补的多,补的贵就说明你补的成功,关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