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的抵挡汤,可用于治疗发狂血管肌瘤心肌梗死老年痴呆等多种危重急症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千金要方论中风及风湿痹病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116篇原创文章
抵挡汤出自《伤寒论》,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组成,主要功效为破血逐瘀,用于蓄血证。
抵挡汤由4味药组成:水蛭(熬)三十个、 虻虫(去翅足,熬)三十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酒洗)三两。
抵挡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涉及条文共有五条:
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以上两条出自太阳病篇,原有太阳表证,因失治或误治,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热与血结,出现变证。其病位在下焦,病机为血热瘀结,症见脉沉,少腹硬满,并出现“如狂或发狂”等精神症状,方用抵挡汤。仲景认为可通过小便畅利与否来辨别蓄水证或蓄血证,“小便自利者”,为蓄血证;“小便不利者”,为蓄水证。
237条:阳明证,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善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以上两条出自阳明病篇,举证说明血瘀证的不典型表现,在阳明证的基础上,如出现“善忘者”,认为多有“蓄血”。病人无表里证,但发热多时未能缓解的,就算有“脉浮”,也可用攻下的方法来治疗,方用抵当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妇人月经不利,非虚即瘀,不能利下,血必内停为瘀。抵当汤不是女人专方,亦可治男子下焦(膀胱)瘀血所致硬满拘急疼痛。
方药解析
本方集水、陆、空最善活血之药于一体,以善饮血之水蛭为君,而利于水;以善吮血之虻虫为臣,而利于陆,用以攻逐膀胱蓄血,使出于前阴;以善破诸经瘀血之桃仁为佐;以草木善行君令之将军大黄为使,破血逐瘀,荡涤邪热,推陈出新。
《本经》谓水蛭“治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虻虫“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癥瘕。”二药直入血分破其坚结,更配泄热逐瘀的大黄与润利活血的桃仁,则攻逐之力更比桃仁承气汤为峻猛。
药理学研究表明抵挡汤有抗凝、抗栓、降压、降脂,改善血流变参数,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水蛭、虻虫均为虫类,善能破血逐瘀,消癥化积;益以大黄、桃仁,用以荡涤血热之结。
本方治妇女血瘀经闭,瘀血癫痫,跌打损伤,瘀血凝聚等证,其效果也很理想。
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下瘀血汤组成和功效相近,同具破血下瘀的功效,均可治疗瘀热互结于下焦的蓄血症。
桃核承气汤证属瘀血初结之时,病浅而轻,此时的“少腹急结”多为自觉症状,为逐瘀缓剂,服后微利。
抵挡汤证瘀结日久,证重病急,少腹硬满,精神症状明显,为逐瘀重剂,服后或有瘀血排出。
抵挡丸证瘀结日久,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治疗不可峻攻,故改汤为丸,药量亦减,其作用介于桃核承气汤与抵挡汤之间。
下瘀血汤证为干血积于脐下,营血干燥而凝滞,少腹有硬块,由大黄、桃仁、蟅虫加蜂蜜为丸,破血下瘀之中兼有润燥缓急之功。
临床医案解析
一、发狂。冉门焦姓人,七月间患壮热舌赤,少腹闷满,小便自利,目赤发狂已三十余日。初用解散,继则攻下,但得微汗,而病终不解。
诊之脉至沉微,重按疾急。夫表证仍在,脉反沉微者,邪陷于阴也。重按疾急者,阴不胜真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矣。此随经淤血结于少腹也,宜服抵当汤。
乃自制虻虫、水蛭,加桃仁、大黄煎服。服后下血无算,随用熟地一味捣烂煎汁,时时饮之,以救阴液。
按语:壮热舌赤,里有热也;少腹闷满,病在于下也;小便自利,其人发狂,血证谛也;脉沉而微,重按疾急,淤热内结也。此蓄血重证,当下淤血,宜服抵当汤。本案识证准确,叙理甚明,果断用药而不拖泥带水,正中其病,故疗效非凡,一剂竞愈。
二、下焦蓄血证。仇景莫子仪,病伤寒七八日,脉微而沉,身黄发狂,小腹胀满,脐下如冰,小便反利。
医见发狂,以为热毒蓄伏心经,以铁粉、牛黄等药,欲止其狂躁。予诊之曰:非其治也,此瘀血证尔。
仲景云: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鞕,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也,可用抵当汤。
再投,而下血几数升,狂止,得汗而解。经云:血在下则狂,在上则忘。太阳,膀胱经也,随经而蓄于膀胱,故脐下胀,自阑门会渗入大肠,若大便黑者,此其验也。
按语:本案属下焦蓄血证。病人身黄发狂,小腹胀满,脐下如冰,小便自利均是瘀血与热邪互结于下焦所致。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中论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挡汤主之。”
可见仲景所阐述的病证和病机与本案极其相似,许氏正是按仲景之法,用抵挡汤水蛭、虻虫、桃仁破血逐瘀,大黄活血祛瘀并泻热结,使内蓄瘀血从下窍而去,体现了“其下者,引而竭之”的用药原则,因而效如桴鼓。
三、淤血目障。刘某某,女,31岁。产后受风引起目疼,以致视力逐渐下降已二年余。病变先从右眼开始,视力从1.2降至0.1。经眼底检查发现眼底水肿,黄斑区呈棕黑色变化,被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
经过治疗,有限视力恢复到1.0,但左眼视力又从1.5下降至0.1,用中成药石斛夜光丸后,视力有所上升,左眼达0.8,有限至1.2。但患者常觉后背疼痛,右侧少腹亦疼,每临月经两腿发胀,腰腹剧痛。而且精神紧张,惊怖不安,少寐善忘,舌质暗绰,舌边有疾斑,脉弦滑。
根据上述脉证,辨为下焦蓄血,气活血淤,淤浊上扰,乃用遂淤活血之法治疗:大黄9克,桃仁15克,虻虫6克,水蛭6克,丹皮9克,白芍9克。
服药后约六七小时,出现后脑部跳动性疼痛,同时小腹疼痛难忍随即大便泻下颇多,小便赤如血汁,而后诸痛迅速减轻,顿觉周身轻松,头目清晰。
此后转用血府逐淤汤加决明子、茺蔚子,又服6剂后,视力恢复如常人,经眼科检查,黄斑区棕黑色病变已基本消失。
按语:本案辨证抓住了两点:一是少腹疼痛,经期加剧,此淤血之特征;二是精神紧张,惊怖不安,此情志之异常。故辨为下焦蓄血。血蓄于下,新血不生,肝血不能养目。故致视力下降。用抵当汤使淤去新生,目得血养,而视力恢复。
四、腹痛。金某,男性70岁,左下腹疼痛2年,昼夜疼痛不减,但能忍受,少腹凉,检查肠镜正常,故西医建议他看中医,鼻干结痂,便溏,舌暗舌薄白根腻稍黄,脉弦滑。
左下腹为肝经走行之处,便溏为脾虚湿滞,古有左肝阳右肝阴,之说,虑其肝阳虚,肝脉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以补气健脾活血理气止痛为法:黄芪30乌药10木香6川楝子10巴戟天6白术30鸡血藤30牛膝30桃仁10茯苓15莲子肉10大枣6枚白芍15元胡10薏米30黄柏10。七剂疼痛时间与疼痛程度都减了五成。
二诊考虑久痛入络,瘀在下焦,但患者年高,不宜强攻,虽仿抵挡汤因芒虫无货,仅加免煎剂水蛭3克,酒军6克以取缓攻。
3诊时,患者述药后泻下大量大便,未述便黑。腹痛完全消失。观其舌脉舌根剥苔,有伤阴之像,遂以健脾养阴善后。
按语:伤寒论太阳篇:“太阳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挡汤。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挡汤。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宜抵挡丸。此案虽属寒症,仍然可以变通运用而获效。下血不一定是大便下血,应该是淤血用下法可以愈,也可以理解药后,肠道循环改善了,糟粕从大便而下,而病愈。
此患者泻下许多大便,将肠道积聚的大量粪便排除也减轻了肠道的积滞,对于循环一定有好处的,我们一定有腹泻的经历,虽然泻后感觉无力,但是感觉爽快了。水蛭善祛积瘀坚瘕,蓄血不化,舍此安除乎。水蛭正有形之物,以散有形之血耳,何必过惧哉。论及大黄,凡有闭结,必须多用补剂,使之生血以出陈,败瘀以致新也。
五、腹胀疼。余尝诊一周姓少女,住小南门,年约十八九,经事三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劳初起。
因嘱其吞服大黄庶虫丸,每服三钱,日三次,尽月可愈。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差矣。越三月,忽一中年妇人扶一女子来请医。顾视此女,面颊以下几瘦不成人,背驼腹胀,两手自按,呻吟不绝。余怪而问之,病已至此,何不早治?
妇泣而告曰:此吾女也,三月之前,曾就诊于先生,先生令服丸药,今腹胀加,四肢日削,背骨突出,经仍不行,故再求诊!余闻而骇然,深悔前药之误。然病已奄奄,尤不能不一尽心力。第察其情状,皮骨仅存,少腹胀硬,重按痛益甚。此瘀积内结,不攻其瘀,病焉能除?
又虑其元气已伤,恐不胜攻,思先补之。然补能恋邪,尤为不可。于是决以抵当汤予之。虻虫(一钱) 水蛭(一钱) 大黄(五钱) 桃仁(五十粒)
明日母女复偕来,知女下黑瘀甚多,胀减痛平。惟脉虚甚,不宜再下,乃以生地、黄耆、当归、潞党、川芎、白芍、陈皮、茺蔚子活血行气,导其瘀积。一剂之后,遂不复来。后六年,值于途,已生子,年四五岁矣。
按:丸药之效否,与其原料之是否地道,修合之是否如法,储藏之是否妥善,在在有关,故服大黄庶麻虫丸而未效者,不能即谓此丸竟无用也。
五、男子劳力凝血而变蓄血腹疼。蓄血一证,见于女子者多矣,男子患者甚鲜。某年,诊一红十会某姓男子,少腹胀痛,小便清长,且目不识物。
论证确为蓄血,而心窃疑之。乃姑投以桃核承气汤,服后片时,即下黑粪,而病证如故。再投二剂,加重其量,病又依然,心更惊奇。因思此证若非蓄血,服下药三剂,亦宜变成坏病。若果属是证,何以不见少差,此必药轻病重之故也。时门人章次公在侧,曰:与抵当丸何如?
余曰:考其证,非轻剂可瘳,乃决以抵当汤下之。服后,黑粪挟宿血齐下。更进一剂,病者即能伏榻静卧,腹胀平,痛亦安。知药已中病,仍以前方减轻其量,计虻虫二钱,水蛭钱半,桃仁五钱,川军五钱。
后复减至虻虫水蛭各四分,桃仁川军各钱半。由章次公调理而愈。后更询诸病者,盖尝因劳力负重,致血凝而结成蓄血证也。
六、腐败之物压胎而腹疼。丁卯新秋,无锡华宗海之母经停十月,腹不甚大而胀。始由丁医用疏气行血药,即不觉胀满。饮食如常人。
经西医考验,则谓腹中有胎,为腐败之物压住,不得长大。欲攻而去之,势必伤胎。宗海邀余赴锡诊之,脉涩不滑,不类妊娠。当晚与丁医商进桃核承气汤,晨起下白物如胶痰。更进抵当汤,下白物更多。胀满悉除,而腹忽大。月余,生一女,母子俱安。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亶其然乎?
曹颖甫曰:《金匮妊娠篇》宿有症病,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方中丹皮桃仁芍药极破血攻瘀之能事。丹皮桃仁为大黄牡丹汤治肠痈之峻药,芍药为痈毒通络之必要,今人之治外证用京赤芍,其明验也。桂枝合芍药能扶统血之脾阳,而疏其瘀结,观太阳病用桂芍解肌,非以脾主肌肉乎。用茯苓者,要不过去湿和脾耳。然方治平近,远不如桃核承气抵当丸之有力。然当时非经西医之考验,及丁医用破血药之有效,亦断然不敢用此。而竟以此奏效,其亦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义乎?
临床应用思考
1、抵挡汤是桃核承气汤之重症。桃核承气汤与抵挡汤证均为太阳专属阳明证的淤血证,但抵当汤比前汤更进一步。前汤治血之新瘀者,本汤治血之久瘀者。故二者见证显分轻重。彼曰“小腹急结”,此曰“少腹鞕满”,“鞕满”原较“急结”为重。彼曰“如狂”,此曰“发狂”,“发狂”原较“如狂”为重。彼有“血自下”者,此则须下其血乃愈,较血能自下者为重。彼不曰脉,当在浮而数之例,此曰“脉微而沈”,原较前为重。彼用植物性药,此用动物性药,动物性药之功原较植物性药为烈。此皆其彰明较著者也。
2、抵挡汤证为太阳阳明证的急当救里之法。伤寒论:“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沈,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二条均属太阳阳明同病,惟前条先治太阳,后治阳明,为经。本条先治阳明,后治太阳,为权。所以有经权之分者,以血证有缓急之异也。前条血证不过急结如狂而已,故虽属阳明病,犹当先治太阳。本条血证已至鞕满发狂,甚或击人上屋,其候已急,故暂舍太阳,先治阳明,正符“急当救里”之例。伤寒论“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此即桃核承气汤及抵当汤二条之提纲也。汪琥注曰:“大约治伤寒之法,表证急者,即宜汗,里证急者,即宜下。不可拘拘于先汗而后下也。汗下得宜,治不为逆。”何其明澈允当也!
3、抵当汤药物性味峻猛,后很医家用时多望而生畏,此是辩证不准确所致。仲景于方中处方后并嘱大剂频服,使医家却步。但在实际临床上,很多有经验的中医家在治疗瘀血重证的经验,用水蛭 30g,未见有不良反应和中毒之弊。方中虻虫属虫类走窜之品,常用量 3 ~ 6 克,即使用至 15 克,一般亦无不良反应。在伤寒论中,本汤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假使有效成分全部溶出,每服水蛭不过 13g 余,大黄不后下,取其入血分而逐瘀,无峻下阳明之弊,至于虻虫、桃仁每服不过 2 ~ 3g,不足为虑。且本方虽大剂频服,然中病即止,终不致央乱,故本方原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根据很多中医家的临床经验认为,瘀血性腹征大体治疗思路如下,轻症以桂枝茯苓丸,稍重者可予当归芍药散,重者瘀热互结偏于热者用桃核承气汤,偏于瘀血者可与抵挡汤。强调使用抵挡汤应重视腹诊,符合此腹征时,方可以此方为基础辨证论治; 然当患者的腹诊症状不甚明显或未出现时,则应根据抵挡汤“下焦瘀热互结偏于瘀血”的病机来判断是否使用本方,如此则可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
4、有些老中医应用本条治疗脉管炎的经验。栓塞性静脉炎,多发于产后、术后或长期卧床抵抗力降低者,发于浅层者称为浅层静脉炎,发于深层者称为深层静脉炎,产后所发生的栓塞性静脉炎有其特殊性,中医认为产后栓塞性静脉炎是由于寒滞阴络,郁久化热,恶露不下,气血壅滞血脉,郁久化热,而至湿热邪瘀阻脉络则发热肿胀,疼痛难忍,咏道被瘀血所阻,此种瘀血均属死血,非一般活血药所能散,不能抵挡之。故水蛭 ,虻虫直入血络,破血逐瘀 ;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荡涤瘀热,因势利导,使瘀血从下而出。主要治疗瘀血阻滞的实 证,此非一般活血化瘀药所及。
5、本汤有应用于治疗心悸梗死证的机会。心梗死后心绞痛中医属于 “胸痹,卒心痛”范畴,病变在血脉,血 流阻滞致 “瘀”,瘀的形成可因气血,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血行 受阻,乃致血瘀;阳虚寒凝,温煦不利,致血瘀。早在 《伤寒论》中 太阳蓄血证提出活血通降之法 ,立抵挡汤。到清代王清任在《》林改错》中重视 “气”、 “血”,治血与理气相联系,立血府逐瘀汤,包 括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牛膝、柴胡、甘草等。后世很多医家更佐以温阳的附子,桂枝益气,生脉饮加减。使得 “胸痹,卒心痛”治疗更加完善。因此中医药治疗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非常关 键 可以有效的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降低其他位置的血管堵 塞,有效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临证表明,应用抵挡汤合方治疗重症梗死后心绞痛远超一般活血化瘀药的疗效。
只为传承古方医道更多人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