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大奸臣,撑起了王朝末日的繁华

    当太学生陈东将一份关于蔡京等六人如何魅惑圣上、构陷同僚、结怨外邦、欺压百姓的奏折呈送御前时,宋徽宗一笑置之。

    蔡京的字写得很漂亮。正所谓“字如其人”,宋徽宗深信,字写得好的人,大概人品也不会差到哪去。此时,宋徽宗通过与蔡京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字画上的造诣今非昔比,他离不开蔡京。

    数月后,金兵南下。

    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从爱好书画胜于朝政的父皇手中接过江山。迫于朝堂施压,宋钦宗将耄耋之年的蔡京流放儋州(今海南西北部),以示惩戒。

    流放路上,自知罪孽深重的蔡京,行至潭州(今湖南长沙)时,写下了一阙带有忏悔意味的绝命词: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数日后,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就死了。

    翻开《宋史》,对于这个“到头来终究一场空”的宰相有如下记述:“京起于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为,而京阴托绍述之柄,箝制天子……”可知蔡京原先就是靠党争起家,一步步走到后来的位置。

    不过,在位极人臣之前,他一度蛰伏朝堂数十年,几番起落,默默无闻。

    ▲蔡京剧照。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人,系出名门。在北宋文坛家族中,“三苏”“四蔡”久负盛名。这里的“四蔡”指的就是出身于兴游的蔡京、蔡卞、蔡襄、蔡确。他们四人身处同一时代,且都在书法上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蔡京从小聪慧过人,4岁时就能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倒背如流。相信这篇文章放到今天,依然是很多高中生难以跨越的一道难关。
    熙宁三年(1070年),24岁的蔡京和弟弟蔡卞赴京赶考。当时,北宋朝堂上改革之风盛行,在宋神宗赵顼的亲自部署下,宰相王安石正带领群臣有计划地实施变法。
    很幸运,此次科考,蔡京两兄弟皆“金榜题名”。北宋社会流行“榜下捉婿”活动,即发榜之日官员富绅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作为女婿。蔡京的弟弟蔡卞长得比较帅,很快便被王安石相中,成了王家的乘龙快婿。
    借着与王家的姻亲关系,初入官场的蔡京很快找准了仕途方向,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实拥护者。
    但初来乍到的他,毕竟还是个小角色。为了让他多积累些“职场经验”,在上峰的关怀下,小蔡先后在杭州、舒州(今安徽潜山)等地任职。
    元丰七年(1083年),已在地方官场上历练了十余年的蔡京,终于得到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蔡京书法作品。
    自“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时期。为加强双边沟通关系,这一时期,北宋频繁派出“奉辽使”觐见辽朝皇帝,以修两国之好。这一次,“苦尽甘来”的蔡京,获得朝廷指派为本年度“奉辽使”兼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辽道宗)生辰庆贺大使。
    不久后,从辽国回来的他,即被任命为皇帝身边的中书舍人,进入了帝国决策层的秘书班子,负责起草各类文书。由于文书写得好,很快,蔡京便获得皇帝的认可,以皇帝侍从顾问的身份出任首都开封府的行政长官。
    文章写得好,大概只能说明这个人文化修养还可以。但作为帝国的行政官员,没点执行能力,怎好在北宋文臣云集的朝堂上邀功请赏呢?

    2

    一年后,随着宋神宗中风,突然驾崩,由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终因部分操作不得人心,触动了当朝权贵的“蛋糕”,夭折了。
    由于新登基的哲宗皇帝,年龄尚小,所以曾经对新法群起攻之的宋神宗母亲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得以重新执掌朝政,恢复旧法。
    重掌大权的司马光决定尽快铲除王安石变法的“荼毒”,要求地方官吏在五日内恢复旧法。
    接到司马光命令的各地官员叫苦不迭,纷纷表示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然而,同样的命令到了蔡京手上,他居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北宋名相司马光画像

    此举自然为司马光提供了可大力宣传的政治典范。司马光逢人就说,我看蔡京这小伙子的政治觉悟高,人也是勤奋的,要是我朝官员每一个都像蔡京,何愁大业不成。

    不过,都在官场上混,大家的眼睛还是雪亮的。蔡京刻意谄媚司马光的行为,直接结果就是惨遭群臣弹劾。故此,风头还没出尽的蔡京,转眼就被贬到了扬州,自然也没有机会得到保守派实权人物的进一步赏识。

    蔡京在扬州看了八年琼花之后,支持恢复旧法的高太后薨逝了,司马光也走了。

    17岁的宋哲宗终于重掌实权。这位皇帝在短短七年的亲政生涯中,两败西夏,收复失地,给宋仁宗之后的大宋王朝好好地长了回脸。他的年号“绍圣”,即为继承前人之志。在政治上,他是认同神宗朝王安石变法的。于是,作为曾经支持过变法的大臣,远在扬州的蔡京被重新召回朝,任户部尚书。

    可惜好景不长,年轻的宋哲宗刚想有一番作为时,却突然崩逝。

    继承皇位的是宋神宗第十三子,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史称宋徽宗。徽宗皇帝是个典型的才子皇帝,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自创“瘦金书”,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堪为佳作。除此之外,他的球技(蹴鞠)还相当不错。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刚登基的宋徽宗还没来得及发现蔡京的“好”,就匆匆地把他踢出权力中心,先贬太原知府、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而后干脆革去一切行政职务,将他罚到临安(今浙江杭州)道观中洒水扫地。

    3

    新登基的宋徽宗到底还是酷爱书画,喜欢玩乐。上位没多久,就展露本性,准备利用手中权力,收罗奇珍,以供自己享乐。不过,宋徽宗想要尽情玩耍也不是马上就可以随心所欲的。
    与其他朝代不同,北宋皇帝们似乎都明白上行下效的道理。自宋太祖开始,宋朝的皇帝普遍都以身作则,奉行节俭。如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某天夜里突然嘴馋,想吃口热乎的烤羊腿。身边的内侍说,简单,皇上您只需降一道圣旨,咱们让御膳房天天备着,岂不美哉?但宋仁宗还是忍住了口舌之欲,愣是没下旨御膳房做烤全羊。
    尽管宋徽宗赵佶是由藩王入继大统,但身份不同了,身为皇帝,做事自然也不能太出格。于是,宋徽宗偷偷找来了亲信太监童贯,让他秘密到江南去给自己找些好玩的东西来。
    终于,在杭州吃斋、欣赏西湖的蔡京等到了自己的“伯乐”,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童贯。
    ▲醉心书法游艺的宋徽宗
    在得知童贯此次到江南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各种名家字画、古玩奇珍,以供皇帝学习鉴赏后,蔡京喜出望外。且不说极力收集名家字画,就是自己随便写两手交上去,那也是令皇上刮目相看的名家精品。况且早年间,端王赵佶还曾花大价钱收藏过他的作品。
    童贯在杭州时,蔡京就极力巴结讨好他。蔡京的“美名”,也通过童贯所言,直达天听。本就对蔡京书画艺术造诣极为认可的皇帝,在童贯等大臣的美言下,给了蔡京一个重返权力中心的机会。
    此时在北宋的朝堂上,皇帝手下的两位宰辅韩忠彦和曾布,面和心不和,彼此都想把对方踢出朝堂。而受皇帝青睐的新人蔡京,自然也成为了两人权势斗争的重要砝码。
    而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两位曾经的宰辅纷纷落马,接替二人执掌朝政的,正是砝码——蔡京。

    4

    宦海沉浮多年的蔡京,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宋宰辅——尚书右仆射。
    诏书下达的当天,宋徽宗亲切地接见他,并表明自己未来的执政方针是继承神宗以来实行的王安石变法,让他好好准备,尽快拿出个可实施方案来。久经官场的蔡京,当然知道要高举新法大旗,拥护老板宋徽宗的方针政策。
    但如果只是喊口号,大概谁都会。既然老板要求恢复新法,那怎能不用新党人?
    自神宗以来二十余年的党争局面,新旧两党从政见驳斥、人身攻击再到政治迫害,主要手段都是通过像“乌台诗案”这样的文字狱打压对手,但谁也没给对方定过性。如今皇帝支持的是新党人,新人新气象,自然也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小打小闹”了。蔡京经过一番总结与思考,亲自操刀设计出了一块流传后世的“元祐党人碑”。
    在这块碑上,司马光、苏轼等过去反对王安石变法的309人均被扣上“元佑奸党”的帽子,成了北宋王朝的“黑五类”分子。
    ▲被划归元祐党人的大文学家苏东坡
    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还未逝世的,要么关起来,要么流放到鸟不拉屎的地方。他们的诗词歌赋等作品一律列为禁书,不得流传。
    此外,由于过去蔡京时常被台、谏等监察部门弹劾,这次蔡京“公报私仇”,他们也跟着元祐党人倒了大霉。

    5

    持续了二十余年的新旧党争终于告一段落了。但作为北宋帝国的新任宰辅,蔡京其实并不轻松。

    因为党争只是政治形态上的行为,决定帝国命运的还是社会经济。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怎么支撑帝国每年庞大的外交事务费用、国防开支预算?

    还好,历任地方行政岗位多年的蔡京也不是吃素的。在其当政期间,北宋的盐法茶法改革、市舶关税、货币政策、民间保障及教育事业均得到大力发展。

    在经济方面,如茶法改革,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茶法自政和以来,官不置场收买,亦不定价,只需茶商赴官买引,就园户从便交易。”意思是,北宋以往实施对茶叶的专买专卖制度,改成了百姓人人皆可开门营业,只需要到官府办一张营业执照即可,这极大促进了北宋时期小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民间保障方面,蔡京率先倡导建立的“漏泽园”“居养院”和“安济坊”,可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先进探索。

    所谓“漏泽园”,即官府出钱为客死他乡或无钱安葬的人安排墓地,妥善处理后事,类似今天的公益性公墓。而“居养院”,类似于今天的孤儿院和养老院的结合体,主要为鳏寡孤独、无力赡养自身者提供收容关爱服务。至于“安济坊”,则是给社会大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地方。

    ▲清明上河图(局部)

    除此之外,蔡京还在全国各地兴办教育事业。由他主持的“崇宁兴学”,是北宋三次兴学运动最成功的一次。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在全国各地实施“三舍法”,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递进的教学系统,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九年义务教育;另一方面是新建辟雍,扩建太学,开设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方面专业。

    这些首开先河的社会经济改革、福利保障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可谓相当人性化。平心而论,放在古代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探索和实践,蔡京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6

    蔡京推行的改革和制度一下子盘活了北宋社会经济,让国库赚得盆满钵满。

    按照历史学者孙隆基的说法,此时的宋朝已经揭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宋徽宗时期的中国已全部齐备。

    而宋徽宗的真实心思却是,经过蔡京一番改革后,帝国的经济稳定了,百姓生活富足了,这个时候再不抓紧搞搞文化艺术生活,陶冶陶冶情操,更待何时?

    不过,在奢靡之风开启前,还欠缺一个正当的理由。

    身为宋徽宗倚重的大臣,蔡京此时又怎会不明白皇上的“难言之隐”呢?

    他翻遍了古籍,最终在《周易》中找到了四个大字:丰、亨、豫、大

    他告诉皇帝如今是太平盛世,应该花钱,花大钱,能花是福。花钱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方式,说明我们国家足够富强。

    宋徽宗一听,这个理由不错,能说服群臣。

    因此,在皇帝的授意下,蔡京主抓具体事务。结果,帝国百姓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被一种叫“花石纲”的玩意弄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所谓“花石纲”,就是蔡京为了迎合皇帝对于天下奇花异石的爱好而全新打造的特殊运输方式。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

    在运送途中,往往会遇到某件奇石体积太大,运不走,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不计代价,清除一切障碍。挡住“花石纲”的民房、山坡等等,通通被铲平。

    “花石纲”极大丰富了宋徽宗这名艺术型天子的创作灵感。在书法名家蔡京以及奇石名花的陪伴下,宋徽宗沿袭唐朝大臣薛曜之风,自创了“瘦金书”,以及“院体”绘画手法。

    然而这些,不仅没让北宋王朝更加强盛,反而逐渐引发了方腊、宋江起义。官逼民反,北宋王朝即将玩完。

    7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十月,金兵南下,兵临汴梁城(今河南开封)。

    一直沉浸于书画的宋徽宗,方才如梦初醒。

    本着不想当亡国之君的心思,宋徽宗把目光投向了太子赵桓。他急于将这张烫手的龙椅交出去,开始了各种装病闹剧。最终,皇位落到了悲催的太子赵桓手里,是为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

    ▲被逼坐上皇位的宋钦宗

    也许是出于报复父皇的心理,宋钦宗决定对前朝人事任命的弊端进行清算。其中就包括了已年近八十、先前被太学生陈东列为“六贼”之首的蔡京。

    那会儿,蔡老爷子已经老眼昏花,退休在家两年了。但按照圣旨的最新要求,蔡京被安排流放,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偏远的海南岛。

    年迈的他哪还有什么力气,拖家带口去海南岛看风景钓鱼?结果中途走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一代大奸臣就老死了。

    蔡京死后,终于得以享受先前由他创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安葬在漏泽园。

    他的门生吕川卞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其中提到:“天宝之末,姚宋何罪?”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跟开元时期的贤相姚崇、宋璟有什么关系呢?意思是,北宋走到如今地步,跟我老师蔡京又有什么关系呢?不仅为蔡京叫屈,还认为他是一代贤相。

    虽然在当政者眼里,“能臣”和“庸臣”才是评判官员的终极标准。但一个帝国毕竟是由皇帝、文武大臣以及天下百姓所组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何为忠,何为奸,相信一切自有定论。

    参考文献: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99年

    孙隆基:《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千年》,《二十一世纪》,2001年4月号

    张呈忠:《蔡京的“福利国家”》,《书屋》,2019年第7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