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世界纪录:中国隧道挑战115米水深,水压能轻松挤爆火车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基建领域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在国内,大桥、高铁一座座拔地而起,并且还对外承包了许许多多的外国相关订单。在如此高调的行事中,我国“基建狂魔”的称号也响彻全球。
在全球国家正在和疫情做斗争的时候,我国趁着国内形势好转的当下,腾出多余的精力,开始拾起停滞许久的基建步伐,经过了一年的不懈努力,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项目—深江高铁的珠江口隧道工程进展顺利,有望在今年11月完成斜井进洞的盾构部分,而这部分一旦完成,那么,距离这条隧道的完工也计日可待了。而这条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直接震惊了世界,毕竟,这条隧道要想建成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在背后,我国人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2020年7月2日,深江高铁的珠江口隧道正式开工。这条隧道的建造其实是为了能够横跨广州和东莞之间的珠江入海口,将两个城市联系起来。虽然是入海口,但是也不能被地图蒙蔽,两岸之间其实也是十分宽阔,尤其是这块广州到东莞的入海口,可是珠江八个入海口之中最宽的地方。再加上,广东和东莞所在的入海口,需要承接大量从东江、西江、北江的河水。空间虽然不小,但是水流实在过多,拥拥挤挤之下,这段入海口的水流也会比较喘急,因此,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原先,在开通海底隧道之前,有不少工程负责人其实是想着要建造一座跨海大桥,但是,这个又宽又急的河流实在难以在水面动工,根据专家们的谨慎评估,最终还是做出了修建海底隧道的方案,就和如今厦门的翔安隧道一样。但是,即使换成了隧道,这段工程的难度其实也并没有降低多少。
首先,水流的喘急不仅影响到岸上的施工,与此同时,其实对于水下施工造成的难度也不小。在如此喘急的河流中,在水面上的盾构机其实很难完成对接,毕竟水流的退推移是会影响到在对接的时候,两部分的对比,这就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组装积木一样,如果在组装过程中,有一股特定方向的外力袭来,自然也会影响盾构机的准确度。
其次就是水深了,虽然,长江的水没有黄河那么浑浊,但是,115米的水底至少以我们目前的视力而言,其实还是难以窥探的,但是,盾构机还需要人工操作。这就等于操作者在连接这一段隧道的时候,可能基本都是依靠感觉或者猜测。
除了在建造过程之中的难度之外,在前期制作建造材料上,其实难度可能还更大。这块珠江口的水势如此恶劣,使得林则徐都不得不感叹这里等于金锁银关,进去难出去更难。在如此恶劣的水势之下,要想建造隧道,对于隧道的材料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毕竟这是在海下行驶,首先就要使这个隧道的材料能够承受水流的侵袭。
再者,对于水下工程,水下的气压因素也至关重要,据说这一段河水里面的气压已经超过了整整十倍大气压。十倍的大气压什么概念?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标准气压的环境中,如果将气压放大十倍,那么就会形成压迫感。据说这十倍的大气压能够十分轻松地挤爆一整辆火车。
面对着在施工过程中面对的种种困难,勤劳的中国人民没有就此放弃,而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最终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十倍水压方面,我国相关工程负责人主要通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来和水下的十倍水压相抗衡,毕竟,如果隧道的混凝土硬度和数量足够,那么隧道的防御度也会大大增加,海底隧道自然就不用担心想火车一样被挤爆了。
海洋之所以会对物体带来的腐蚀,主要是通过海洋之中的氯离子,而混凝土也不能比米阿尼,海洋之中的氯离子虽然无法侵蚀混凝土,但是却会渗过混凝土,直接对里头的不锈钢进行破坏。因此,我们就需要防止氯离子对这个隧道的侵蚀,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浸入型硅烷浸渍材料。
这种材料里头包含着丰富的有机硅分子,这种分子不怕水,能够牢固地贴在混凝土或者钢筋之上,形成一层紧密的防水保护膜,然后,隧道在海里,由于有这层防水膜的保护,自然关于海水侵蚀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今,这条隧道预计可能会在2025年完工并且通车,看着一步步完成的国际奇迹,有不少业内专家纷纷表示,珠江口的隧道工程建成后,将会成为又一世界级别的超级工程,也能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一旦隧道成功开通,那么,深江高速的成功落成也在眼前了。而如果神将高速一旦落成,那么,未来沿海高速通道将会打通,我们民众前往粤港澳将会更加便利,将会激发越来越多的经济贸易往来,能够有效地推动粤港澳的经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珠江隧道的建造进度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未来,这条海底隧道将有很大可能会成功建成并且通车,不仅能够促进我国部分地区的而经济发展,还能使我国向国际社会,交出一份难度更高的基建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