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分享]太极拳名句与十要阐述,重在感悟!
习拳感悟
一一一舒尚杰
我习练太极拳一直在路上一招一式丶一点一滴慢慢体会感悟,细细品味斟酌。深感趣味无穷,伴我人生。
我的恩师扎西大师一直教导弟子们,'德先于拳'。要'德艺双修'。
又一位名师讲,'真正懂得太极拳、修炼到最高境界的太极大师,不以武论高低,而以养生为快乐,研修太极拳的阴阳学说,以“无形无象” '全体透空”,以”延年益寿”为极大乐趣, '不徒作技艺之末”。
这些教海意味深长,很值得我们终生悟道。
2020年10月25日
附1:太极拳名句欣赏
1,下盘沉稳如盘石,中盘灵活如珠,上盘轻如杨柳。
2,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
3,因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柔才能轻灵,能轻灵才能练就虚无气势,从而步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
4,太极拳是太极哲理与拳理相融合的拳术,要练好拳,必悟太极之理,必悟阴阳相济之义。
5,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6,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7,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转走螺旋。
8,太极八法:掤在手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弓,采在十指,挒在转肱,肘在曲尺,靠在肩胸。
9,逢力必掤,逢掤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10,学练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寥若晨星。
11,要想打好太极拳,一定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细抠拳谱,守规矩;二是要精通拳理,找规律;三是要钻研拳法,懂劲道。
12,常言打拳三个圈:一是大小动作自身处处都要旋转。二是大小动作所走的路线,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三是定式全身处处掤圆。13,动必进步,进必套插。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
14,力起于脚跟,主宰于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
15,技击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
附2:太极拳十要
一、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三、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渠。沟渠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八、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九、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十、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贲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