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侠丨黄梦侠丨家书抵万金
在这个电子通讯覆盖全球的信息时代,书信成了奢侈品,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电子邮件,QQ、短信、微信取代了鸿雁传书,成了人们聊天、联系的便捷工具,还有谁用老土的书信方式诉衷肠!没有生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年代,当然无法感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贵;没有赶上大地震,更无从体会生死未卜,音讯皆无,望眼欲穿的心境。
忆当年,书信传递着亲人的思念,书信疏解了远方游子思乡的心结,书信传达着情人心中浓浓的爱意,书信更是治愈父母思儿之痛的良方妙药。提起书信,记忆的封条瞬间打开,往事又上心头。
1979年4月,哥哥被录取新兵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小村庄,在那个青涩的年代,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相亲们奔走相告,父母脸上也乐开了花,左邻右舍赞不绝口,我更是撒了欢的满街跑,逢人便说,“哥哥当上解放军了,哥哥当上解放军了”!临走那几天,东家请,西家宴,那可是全家人的荣耀。
小村庄的早上格外清新,炊烟袅袅,春风荡漾,柳绿花红,喜鹊飞上高高的枝头雀跃着,喳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和乡人们一样陶醉在欢乐中。这一天,离别的日子还是来了。早上,几乎全村人都簇拥在村东头,有家人、乡邻,还有村、镇干部。哥哥在亲人的相拥下换好了军装。“嗬,真精神!这小子可出息了,真神气。”乡亲们啧啧称赞,家人也乐在其中,只有母亲面带忧伤,边走边拍着哥哥的肩膀,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吃饱饭,多穿衣,出门结个伴,万事加小心。”姐姐们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到了部队先给家写信、报平安。那时我还小,懵懵懂懂,跟在后面屁颠屁颠的,无从体会骨肉分离的痛楚。汽车慢慢起动,亲人们挥手告别;母亲跟着汽车一路小跑,牵挂与不舍,思念与无奈,渐渐地汽车远去,母亲再也控制不住,喊着哥哥的名字大声地哭起来。
哥哥走后,父母苍老了许多,每天絮絮叨叨,“你哥平安到了吧,咋一点信也没有呢?”望着父母焦虑不安的脸,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把眼里正在打转的泪水压了回去。漫长的十几天后,邮递员一串清脆的车铃声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哥哥的书信报了平安,父母心中的那份牵挂才得以释然。自此,飞鸽传书,自当别论。每次提笔,亲人的祝福,父母的思念,丝丝缕缕说不完,扯不断。在往来的书信中,话新叙旧,传递着全家人对哥哥的疼爱、牵挂、思念和殷殷的期望,舐犊之情跃然纸上。母亲不识字,每当我读哥哥的来信时,常见她泪水涟涟。
看当下,当问候在电话另一端结束,当祝福在网络世界漫游,当思念在手机短信里停滞,书信渐渐地淡出了人们情感交流的舞台。试问,还有多少人,保留着往来书信的习惯呢?
今年十月,朋友的儿子去当兵了,儿子走后,每晚在我们结伴同行去锻炼的路上,絮絮叨叨,满脑子都是儿子。“儿子当兵去一个多月了,在家时不怎么在乎他,这一走还真想他,黄姐,你说他们在部队上吃的好不好,每天训练一定很辛苦吧,去了这么长时间就打了一次电话,部队限制每人三分钟,没说几句话就断了,不知道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望着她焦虑不安的脸,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看着她担心儿子的样子,默默的将心底涌起的酸涩咽下去,故作轻松地说:“你儿子长得帅,成熟懂事,部队领导一定喜欢他,不用太惦记了;儿子当兵,全家光荣,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既锻炼意志又培养能力,一定锤炼的更优秀,更出色的。”听了我的话,她的脸渐渐有了喜色,我的心也跟着舒畅开来。忽发灵感,“不能打电话,写信呀”!
第二天她真的没去锻炼,在家给儿子写信呢!
朋友平时不擅文字,为了儿子也真是拼了。不用说,肯定费了闺女不少纸,儿子苦吗,累吗,瘦了,黑了,能吃饱吗,好好干,别想家,家里都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舐犊之情流露笔端,殷殷母爱泪洒点点啊!
哪是不会写呀,只是未到情切时!
我脑海里甚至浮现出,儿子收到信时的惊!喜!以及战友的羡慕。“家书抵万金”,此言非虚。
遥想当年,正因为没有书信,才有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凄美传说;也是因为有了书信,古人才有了,千山万水,只为一句相思语,只为驿寄一枝梅的浪漫情怀;也正是因为书信,才有了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成语,流传至今。
想着这些,心中莫名地涌起一种冲动,翻翻地址,找找朋友,寄情鸿雁,也给他们一个惊喜!
作 者 简 介
黄梦侠,女,特教教师,笔名“兰彩依依”,唐山市乐亭县人。喜欢叙事散文,小说。喜欢用文字记录人生的经典,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漫步“行参菩提”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