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默读临夏/北野
在临夏,总喜欢穿过北山公园,沿着北塬山坡登临万寿观,独立于七台顶乾元宝塔前,宁静地观赏山下的这个古称河州的城市。从万寿观望下去,临夏城像极了一本狭长的线装古书,对面郁郁葱葱的南龙山是书的封面。山下逶迤的大夏河澄清似练,两岸风格迥异的穹窿型的清真寺和拱北殿阁星罗棋布,周边层层叠叠的回族民居以及街巷里流动着的生活内容就是书的内页。北塬山坡的枹罕山庄、万寿观以及穆斯林公墓构成的古典画面就是书的封底。傍晚时分,教众进行晡礼时赞圣的音乐从清真寺的的上空袅袅升起,弥漫在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城市更显神圣庄严。这是一个底蕴丰厚的城市,其独特的穆斯林建筑风格、鲜明的伊斯兰宗教气氛、别开生面的民族生活方式就构成了一幅浓郁的伊斯兰风情画卷。古河州有着极其古老的历史记载,闻名遐迩的河湟雄镇很早就形成了民族融汇之所、西部宗教之城。临夏又堪称物华天宝之城,地处北塬坡、南龙山、路盘山和凤凰山诸峰合围的黄土高原河谷腹地,地势平坦。大夏河穿城而过,牛津河和红水河在境内汇入大夏河后注入黄河。城外老鸦关、土门关和槐树关古来重兵防守,了无兵燹之难。临夏状如襁褓里酣睡的婴孩,四季如春,是青藏高原上距离中原最近的避寒之地。三河流域形成水草芳美的天然绿洲,如同陶渊明笔下邑民怡然而乐的世外桃园。
徜徉在临夏的街头巷尾,在浓郁的穆斯林文化氛围里穿行,更能强烈感受到这个城市别样的恢弘气度。我曾从红园出发,缓慢地行走在大拱北、河沿头拱北、老华寺和八坊民居之间。我想缓慢地体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随处洋溢的宗教精神,宁静地探寻这个城市的楼舍里巷流溢的民族气息。
当我来到八坊民居,如同来到了别一重国度,这里有着千百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积淀,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文化情调的生活氛围。走在街上,每隔二三里就会发现一两座清真寺和高高的塔楼,清真寺精雕细刻,琉璃瓦盖,檐顶镶银描金,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来来往往的多为回族居民,男戴白帽,女戴纱巾,偶尔遇到三三两两身穿白色长袍的穆斯林教众,他们高雅的举止和非凡的气质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我不觉放轻了足音,无声地行走于浅灰色的砖石铺砌的街道上,默读街巷里来往行走的人们的脚步,默读静坐于屋檐下的那些居民的安闲生活方式和笃定的思想情绪。那些男子,穿着对襟青夹小袿,戴着白色圆顶小帽,显出安顺天命、和蔼可亲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做着手头的活计。那些女子,戴着密实的头巾,从你面前急急而过,不是羞赧胆怯,而是一种固有的庄重自敬。这一切,让人感受到穆斯林真是一个质朴的含蓄的民族。进到一个名为南栅门的悠长小巷,白墙青瓦使人陡生来到江南古镇的恍惚之感,而面前白墙上显眼的青灰色的砖雕又强烈地提醒人们这是临夏古街。默读那一幅幅民间的传统工艺砖雕作品,感受着小巷内的清雅幽静,真愿时光长久地停驻在这个古老幽深的小巷子里。触目而来的砖雕让我深刻地感觉到穆斯林人民的质朴与含蓄,即使表达人类情绪的艺术创造方式也是质朴而含蓄的。
在八坊清真北寺门前,我长久地默读那块“龙凤呈祥”砖雕影壁,似乎读出了雕刻者内敛含蓄的技艺中洇渗着的一种泓韧刚毅的情绪。那四线刻凤凰,花枝掩映之间静穆伫立,华贵吉祥。浅浮雕墨龙,层云堆叠之中乍隐乍现,偶露峥嵘。整幅作品刀法精准流畅,线条通透细腻,珠圆玉润,磅礴大气。这块影壁定格了雕刻大师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一种自然的本真的美好的圣洁的情绪。如果没有泓厚刚毅、坚韧宽和的胸臆和内蕴,仅凭纯熟技艺难以雕刻完成这样的作品。面前的砖雕影壁让我读出了雕刻大师超脱了生活艰辛的一种升华了的灵魂与感情。在城北的榆巴巴拱北砖木结构的礼拜殿内,我见到了一位回族老人。其时他背对着我,正全神贯注地端详着面前的一幅砖雕图案。阳光从左上方的窗棂里泻进来斜斜地投射到老人身上,象给他披上了一条水银似的柔软的缎带。老人浑然不觉,正在用手触摸图案上的云纹和凹线,一会儿又迷上眼睛后退几步,抬起手臂对着砖雕比划一番。然后又走到跟前,细细地端详那幅图案。显然,我逢到了一位砖雕艺术大师,老人全神贯注地默读那些昔日的作品,而将自己也静穆成拱北墙上的一方砖雕了。他不知道,我在廊间正在默读他的略显佝偻的背影,我读出了他的背影上凝结的神圣的信仰气息。正是这些质朴的民间大师,在冰冷的砖石上寄托他们温热的情怀,在普通的材质上刻画他们圣洁的情思。默读这位民间大师的背影,我读出了临夏砖雕里的宗教文化因素,那精致雕镂里体现出的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一种情绪、一种敬仰与感动。
曾经浅薄地认为,雕刻是最耗费心血和体力的创造活动,艺术家往往要选择存世长久或珍贵的材质来进行创作。所以,见到玲珑的玉雕、庞大的石雕、精致的木雕还有大气磅礴的金属雕刻时,虽有惊羡之情却无惊讶之感。当我看到临夏砖雕后却在头脑里涌起一线惊讶之念,体现着艰辛创造的精美雕刻,为何要选择砖石这样的普通材质?经过长时间地默读临夏,我才明白了河州人用这种普通的材质雕刻自己情感信仰的良苦用心和精微寓意。因为砖石雕刻随时随地、随意顺手即可进行雕刻操作,经年累月便可形成规模庞大的民间雕刻艺术群像。那些馔玉、奇石、名木和闪亮的金属,仅是材质的珍贵就让人不敢轻易下刀,何谈形成民间艺术广袤隽永的群体画廊。没有了真情实义,雕刻在珍珠上的图案也是苍白的印迹,有着虔诚的信仰,本色的砖石也能雕镂永恒的画面。远古的河州先民采用这种带有泥土情怀的雕刻方式,更能传递出明晰的艺术感觉和通透的生活智慧。春蚕吐丝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而河州先民却以明晰的艺术觉悟一刀一凿地雕刻出了一座青砖上的城市。
临夏市民普遍喜爱牡丹,他们在城市里种着牡丹,器皿上饰着牡丹,花儿里唱着牡丹,甚至,就将他们最喜欢的唱的花儿民歌也直接叫成牡丹。这种对牡丹的喜爱现象绝对超过了菏泽和洛阳,“牡丹之乡”果真名不虚传。如果说砖雕将热烈挚深的感情用冰凉的砖石凝固下来,花儿将婉约的感情用畅达的声线传播出去,那么牡丹则将河州人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寄托在如火的花瓣和靛绿的枝叶上了。
在临夏,我的静默的眼神读到了太多美好的事物,蝴蝶楼、彩陶罐、神奇的葫芦画、连亘十里的绿色长廊、红底牡丹瓶里盛装的纯美酒浆等。读得久了,那些精粹的特质已经浸透于我的心灵了。
在离开临夏的好长时间里,那本名为河州的线装古书会在我的脑际自动翻开,许多内容不用回忆也会在眼前哗啦啦地流淌,然后汇成唱歌般的朗读声音。而我仍然想把这本翻开的古书合拢,并想使劲屏息了脑海里的琅琅书声,愿意在无边无垠的静穆里默读临夏,品悟这个城市的文化意蕴,品悟穆斯林民族性格中奋进不息的生命精神。
作 者 简 介
北野,原名程对山,字悟峰,汉族,甘肃凉州人。历任教师、编辑、编辑主任、副主编等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员,自由撰稿人,独立传媒评论者。在《中国文学》《飞天》《杂文报》《甘肃日报》《党建文汇》等报刊发表作品近100多万字。主编或参编《中华之最年鉴》《甘肃地方辞典丛书》《甘肃政区大典·武威卷》《武威地区志》《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石羊河流域志》等书籍多部。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