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丨留在村里的乡亲们
大部分人都奔城里去了。而他们依然固守在乡村。成了乡村里一群忠实的守护者。
他们在这片辽阔的天地上自己一边创造生活,同时也一边愉快地享受生活。
俗话说“人要饭撑,屋要人撑”,如果房子没人住,没人管理,再好的房子也会荒芜,甚至到掉。所以留守的乡亲们一方面打理着家,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双手自给自足,随说挣不了大钱,但大家欲望不高,只要身体健康无痛无病就行,日子过得清闲自在,无忧无虑。
虽说大家没有城里人时间观念极强,看起来不紧不慢的。可大家干的时候干,玩的时候玩。
人人都知道过日子就是菜贵,油贵。所以乡亲们必定种好菜,收足油,这可是吃饭的两大要素。
乡亲们的菜园里种的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提着篮子去掐菜。五花八门的菜,让你绝不感到单调。青椒、茄子、黄瓜、豆类、西红柿、各类青菜等你喜爱什么任你挑选,除了肉要用钱去买,其他的只是随时要随时去园里取便是,都是用农家肥种的菜,既新鲜又莹嫩。
每年五一前后,大家都要忙活一阵子,种下花生,打上除草药,然后隔三差五的去田间地头溜达溜达,瞧一瞧,看看长势,顺便管理一下。只要农药控制准,根本不需要你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奔波,你只等季节一到,你去收获就可。种了油菜的,此时等菜角变成鳝鱼黄了,要挥镰收割。老透了,敲下来,就可以去打油了。现在装油都是用大水缸或是大胶桶,那个一家上十口人一整年只能限控吃到四五斤油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乡亲们家家都能用油洗澡,吃油根本不打算盘。所以,无论市场上的油再好,再贵,大家都不稀罕,只有自己种出来的,才都是货真价实,原汁原味,而又放心的。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脏和累,让筋骨劳累那么一阵子却能换来一年的高枕无忧,何乐而不为?
大家种的油能供应自家吃就满足了,并不在乎靠它能卖多少钱。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靠人力种田想发家致富,那是累死也发不了的。所以现在的农民不再如以前了。不再天天陷在田里。
政策越来越好,乡村越来越美,条条大路通乡村,门前屋后皆舞场。
村东头和村西头分别修建了两个很宽敞的大舞场,音响设备国家早已配备了。跳舞的扇子啦,衣服啦,腰鼓呀,一应俱全。大家白天忙的时候就一鼓作气干农活,在地里碰到舞伴,说:“今晚继续去跳舞啊。”“可以的,事照事做,舞照样要跳的。哈哈……”于是,即使忙着种庄稼,大家依然去娱乐。劳作和娱乐两不误。大家不再效仿父辈子们一直劳作到老死,一生没有个闲宁之时,享受之时。现在日子过好了,生活富裕了,一切越来越好。人们也知道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要极时享乐生活。
你看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六十多岁的王嫂和陈嫂,都加入了舞蹈队,也能和着舞曲,踩着鼓点翩翩起舞。看她们扭动的腰姿,熟练的动作,你简直不相信这就是在白天在地里劳作的庄稼人。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大家的心声,踏着轻快的节奏,大家跳出了自己的喜悦,跳出了自己的开心,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
歌声继续在村子的上空飘荡,乡村的夜,快乐的夜!
作 者 简 介
刘云,生于湖北红安。热爱文字,爱情不自禁书写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用一双多情的眼睛欣赏世间万物,用一颗敏感的心来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我笔,抒我意。偶有小文在红安县网站发表。前两年写的《老陈的喜怒哀乐》和《多养一个孩子》曾入围湖北省师德故事二等奖。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