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这样处世,人生越少灾祸,活得越高级

人活一世,越有智慧的人,越能透过世事的浮华看到生活的本质,活得越好。
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这样处世,人生越少灾祸,活得越高级。
01
懂得忍受委屈,韬光养晦。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岳麓书院读书时,遇到一位脾气暴躁的书友,不仅经常骂东骂西,并且爱针对他。
曾国藩在窗前读书时,他骂骂咧咧道:“别在这里看书,影响我了我的光线。”
曾国藩不应答,只是默默挪到一旁读书。
到了晚上曾国藩挑灯夜读时,这位书友态度更是十分恶劣,讽刺曾国藩假刻苦,影响他人休息。
曾国藩依旧没有言语,选择躺在床上默声学习。
到了放榜之日,曾国藩成功上榜,而那位书友却名落孙山,得知曾国藩中举后,挖苦讽刺,并说自己的好风水都他占完了。
此话传到曾国藩耳中,他忍受了委屈,依旧缄默,只专心做好的事情。
忍别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别人所不能成之事。
真正有智慧的人,大多都将锋芒藏了起来。
春秋时期,楚庄王刚开始统治朝政,三年内不发布政令,也不治理,有大臣劝谏,隐喻的说道:“大鸟三年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何?”
楚庄王回答道:“不飞翔,是为生长羽翼,不鸣叫,正是在观察。你大可放心,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果不其然,半年后,楚庄王亲自处理朝政,除奸佞,拔贤臣,自此楚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活一世,懂得韬光养晦,才能走得长远。
三国时,八岁的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司马懿虽位高却无实权,曹爽一时间权倾朝野。
曹爽专横跋扈,肆意打压跟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他还骄奢无度,吃穿用度均与皇帝类似,甚至拐走皇帝的才人充为自己的妾室。
朝中诸人忧心忡忡,有人在司马懿面前泣涕横流斥责曹爽,司马懿只说:“且止,忍不可忍!”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一静能制百动。
司马懿受曹爽的排挤打压并不显露愤懑,反而佯装出衰老迟钝的样子回避他。
有一次,曹爽派人去打探司马懿的情况,只见司马懿穿衣服时连衣服都拿不稳,喝粥时手哆哆嗦嗦,粥都流到胸前而不知。那人向曹爽回禀说司马懿耳背眼花,口齿不清,神志恍惚,似不久于人世。于是,曹爽逐渐放松对司马懿的防备。
司马懿得以暗地里谋划政变事宜,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巩固了司马氏在朝中的势力。
曹爽为人太过张狂,做事情不知收敛,如同一把刚硬锋利的刀,一通胡劈乱砍,轻易就被折断。
司马懿懂得韬光养晦,能够屈己从人,如同一把张弛有度的弓,隐忍不发,一发便可得胜。
做人平时忍受得了委屈,才能在关键处有所成就。
02
懂得装糊涂,藏巧守拙。
人人都会表现聪明,装糊涂却很难,这需要有装傻的智慧和风度,既能愚,又愚得起。
聪明不露,才具有惊人的力量。这正是所谓的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古今得祸,精明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不精明,乃所以为愚也。”
锋芒太盛的人,容易招惹灾祸,真正的智者,懂得装糊涂。
懂得装糊涂,是一种人生智慧。
见过太多“聪明反被聪明累”的人,才明白,真正活得潇洒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
在社会上,人显得太聪明,不见得是件好事。
锋芒毕露的人,易招人嫉妒;太有心机的人,让人不堪信任;机关算尽的人,难免被他人算计。
阿雷蒂诺曾说:“人不会装糊涂,就不懂如何生活;装糊涂既是盾,刀枪不入;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
装糊涂便是懂得藏巧于拙,这不仅是一种保身的策略,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白岩松曾说过:“人生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
处理生活中那些无关大局的小事,装装糊涂其实是极聪明的做法。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很聪明,才能装出糊涂人来,彻底成为糊涂人,要有足够的智慧。”
为人处世的真正智慧,便是不在于你有多精明,而是看你是否懂得装糊涂。
《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没想到惹上了命案,被打入江宁大牢。
知府刘墉得知实情后,审也不是,放也不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稍有不慎,便是欺君罔上的重罪。
聪明的刘罗锅想出了一个办法:大牢里只点了一支蜡烛,透过昏暗的烛光审案,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既保留了天子的颜面,也尽到了地方官的职责。
其实,在那间昏暗的牢房里,装糊涂的何止是刘罗锅一个人。
聪明易得,拙字难守。
聪明是一种能力,而笨拙是一种智慧。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老和尚在寺院里散步,看见墙角放了一张椅子,他知道一定是有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
老和尚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蹲在地上。片刻之后,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中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了院子里。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那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惊慌失措,准备等师傅开口责备。
但出乎小和尚的意料,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不必惊慌,快回去吧。”
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成在糊涂。
真正难的是,心有十分巧,只露一片拙。
真正有智慧的人,态度谦恭,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从不显山不露水。
因为他们深知,相比小聪明的浅显,抱朴守拙更具有深度。
在霸道的人面前,让他一步;在爱算计的人面前,输他一局;在喜欢滋事的人面前,忍他一忍。
这样的人看起来很笨,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内心足够强大,才不惧露“拙”。
懂得藏锋守拙,以谦逊之心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03
懂得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周易》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意思是,在该停止时就停止,在该行动时就行动,动静之中把握分寸,前途才能光明。
而不知道何时该停止,早晚都会落入危险之中。
有一位高僧在山中修行,远近闻名,山下许多人慕名前来求教。
有一位年轻人来拜访时,正好看见高僧挑着一担水往山上走。
他看到高僧的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水只是过半,于是非常好奇,就问高僧:“您为什么不多装一些水呢?”
高僧笑了笑,对年轻人说:“你看,我两只桶中都画了一条线,每次我都到此为止,再多就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和所需了。”
年轻人沉思良久才悟到,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事,一切都要量力而行,假如超过了能力范围,执意妄为,只会是自我折损。
《大学》中说:“知其所止,止于至善。”
适可而止并非不思进取,而是教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为人处世,要学会适可而止,说话做事留有余地。
《三国演义》中,有位谋略奇才贾诩,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贾诩从不说过头话,做事懂得适可而止,深得曹操赏识。
有一天,曹操召见贾诩,说起想要废除曹丕,立曹植为世子,询问贾诩的意见。
贾诩真实的想法,并不赞成曹操改立世子,但是直接反对,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一定会引起他的猜忌。
因此,他未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闭而不语。
曹操催促再三,他才慢悠悠地说:“臣是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情啊。”
袁绍和刘表都是东汉末年称霸一方的豪强,但均因立小不立长,导致兄弟之间明争暗斗,内局混乱,最终都被曹操灭掉。曹操听后,立马明白其深意,哈哈大笑起来,至此,再也不提改立世子的事情了。贾诩深知曹操喜欢曹植,意属曹植为世子,如果公然反对,必然引起曹操不满,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但是如果顺从曹操的意见,又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影响江山社稷,所以他说话只是适可而止,既化解了自己的两难境地,也令曹操心悦。
凡事,适可而止,做人有度,话不说尽,事不做绝,给对方留有余地,这是真正的智慧。
这世间,诱惑无限、烦恼无尽,唯有懂得适可而止,才可以避免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春秋诸国争霸后期,在一次战争中,越国兵败吴国。
在生死存亡之际,范蠡献计吴王勾践,作为缓兵之计,求和吴王夫差,归顺吴国为臣。
期间,范蠡、越王勾践及其夫人三人,屈身到吴国为奴。
经过三年的忍辱负重,越王勾践取得吴王信任,得以平安归国。
因为护驾有功,范蠡得到重用,辅佐越王管理国家军事。
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越国得以复兴,兵力恢复到战前,经过数次战争,最终消灭吴国。
范蠡辅佐勾践称霸中原后,因其战功赫赫,被授予上将军头衔,可谓功成名就。
而此时的范蠡却选择弃官从商,然而到齐国隐姓埋名,最终避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厄运,并成为流传千古的“一代商圣”。功勋卓著的范蠡,并未居功自傲,而是选择激流勇退,最终得以明哲保身,千古留名。
在功名利禄面前,懂得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
《增广贤文》中说:“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的一生,懂得适可而止,这样终身都不会蒙受耻辱。
凡事适可而止,掌握分寸,唯有知止,方得始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如果曹冲不死,曹操会传位给曹冲吗?

    2020-10-28 13:59 华人号:杂谈天下 在三国中,选世子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曹操的几个儿子也一直是大大问题,其中曹冲是个神童,可惜英年早逝,不少人就猜测如果曹冲活着,帝位哪里轮得到曹丕, ...

  • 【传统家训】母亲的救命之恩

    若论三国时期绝顶聪明的人物,诸葛亮大概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但或许是因为女子地位不高,另一位同样具有大智慧的女性就显得寂然无声了.她就是三国时期聪慧贤德的辛宪英. 辛宪英,魏晋时期著名才女:魏国辛毗之女 ...

  • 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这三点,人生越少灾祸

    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活得太累了,过得不开心!"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活得不够明白,不够通透. 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这三点,人生越少灾祸,活得越好 ...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懂得向3种人低头,人生越爬越高

    如果你是非常细心观察生活的人,你会很快就发现那种有大本事的人,他们内心都是非常的强大的.有大本事的人,往往低调而内敛,不会在人前轻易展现自己的强大,有时候甚至还会示弱.因为他们早已见过了各种风波和困难 ...

  •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人生有“三慢”,越慢福气越多,是哪三慢呢?

    如今,人们生活逐渐变得快节奏,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有的人还觉得时间不够用,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快节奏,快餐式的生活,虽然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但是人并不是机器,有时候缓一缓,慢 ...

  • 你迟早会明白,真正智慧的人,懂得“三不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走着走着,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在偏离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个人只有守得住内心的清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才能够怡然自得,享受自己的生活,往着幸福的方向奔去. ...

  •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坚守人生的四个“死穴”

    起起落落才是人生,分分合合才是感情,跌跌撞撞才是要走的路.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十全十美.真正有智慧的人,看起来更加完美,其实是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守住了自己的"死穴 ...

  • 人到中年,真正智慧的人,懂得把握这三样“东西”,晚年生活无忧

    女作家席慕蓉曾在散文<中年的心情>中写道:"今夜,在我的灯下,我终于感觉到一种中年的心情了. 这是-种既复杂却又单纯,既悲伤却又欢喜,既无奈却又无怨的心情.这是一种我一直不会完全 ...

  •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休息

    过去的一个月,我经历了长达半个多月的低潮期. 具体的表现就是,早上起不来床,上班路上总是行色匆匆,紧张无比: 好不容易赶到公司,却觉得困倦乏力,无法集中精神,工作效率低下: 于是不得不留下来加班,好不 ...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懂得向这三种人低头。

    历史充电宝1秒钟前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的时候,有人故意为难苏格拉底:"你既然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笑笑,毫不迟疑的说:& ...

  • 越有智慧的人,往往不说这四句话,做人有术,做事有度

    2020-11-14 10:33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为人处世就是把握人际关系的分界,不咄咄逼人,也不畏首畏尾,恰当的展示自己,成功的突出别人,这就是鬼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