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书友】北京遇上西雅图之感受篇

  读《查令十字街84号》

文/欣雅

如果在四十岁,我仍然单身,我想我会决定前往英国的查令十字街一趟。这话当然不是说着玩的,也不能说因为年轻决定的事儿而不作数。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我刚好无牵无挂,对生活亦无多大追求,想过平静的生活,唯有流浪了吧。我知道八十四号书店是已不复存在的,但查令十字街84号却是真真存在的,如果不亲眼看看,余生会有遗憾的。

     朋友们,你们当中有看过薛晓路导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人吧,看过《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人,一定会去寻找海莲·汉芙写的《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的。然后看过这本书的人又一定会想去美国的查令十字街看看,就冲着“马克思与科恩书店”里的二手精品书,就冲着那一群可爱的人儿,我想大家一定也会想去的吧。但凡看过《查令十字街84号》别册的人,都该早已清楚,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只是出现在海莲·汉芙的书中,或许很久以前它真的存在过,但我们看到的只在书中才有。现在现实中的84号是什么店,我也不想从书中复制过来,直接告诉你们那里面是做什么的,我是要去亲眼看看的。听说查令十字街离泰晤士河不远,那里的查理十字街车站也是个美丽的地方。瞧,这些就足够有理由要去走一遭的,但最诱人的还莫过于唐诺形容的,“一个无垠无边的智识世界,却是由一个个小的洞窟构成的”。

     查令十字街上有许多个小洞窟,里面承载着人类亘古的记忆,也是一个供人逃避现实种种压迫的地方,它使人穿过不同的未知世界,在其里遨游。

    那些洞窟里的书籍又很便宜,便宜到海莲·汉芙从遥远的美国付钱买书,还自掏腰包的送书店里那些素未谋面的朋友食物与丝袜,却仍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是不是听了这些就会想把他们的书店搬回家呢?当然,这只是书中所说。当真我们是囊中羞涩的人,也是可以去的,它绝不会像中国某个胡同里书店,连进去参观都要先付一百元观光费。现在暂且不说了,因为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在我的看来毕竟是不真实的,还是那句话,我需要亲眼见证。

     自从看过《查令十字街84号》,我就幻想终有一天,我会走在曾经的邮递员来往于“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到邮局的那条路上。我也想看看海莲·汉芙眼中那种不苟言笑的英国式男人。最好也是在书店,最好是我们也有共同的语言,最好我遇见的那个英国男士会比海莲·汉芙笔下的弗兰克·德尔要热情幽默的多。

     我失望于为什么海莲·汉芙不提早去见见她心上的人儿,而偏偏等他离开人世,才觉得自己被掏空,一片冰凉。二十年间的情感寄予笔下,寄予书缘,在情缘最灿烂时又消失在人间。人生就是这样,错过的美好,终究可以填充这空虚的记忆。(哈哈,三十不过的年轻女人,老谈人生这样的广义无边的词汇,总感觉是尴尬的。)

     等我去英国的查令十字街,如果你们也是看过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而去查令十字街……路过84号时也请站在那里深情凝视,对那份遗憾的情缘做一个祭奠。我也会献上一吻,不是代海莲·汉芙的,是代一个年轻人儿曾经向往的。

     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说“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弗兰克·德尔是一本书,海莲汉芙也是。我们均在读他们的故事。

欣雅,一个对生活充满想象,不屈与现实的浪漫情怀小女人。执迷于远方,希望自己在未来的路上,边走边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