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系统横空出世,是真有实力,还是吹了个大泡泡?|聚技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丨 www.autoju.com
引言 | 真要弯道超车了?
其实之前就有这个说法,比亚迪的第四代DM技术,将分化为两个方向,即现有以性能为取向的架构,将被归为DM-p系统,同时还将推出以经济为取向的DM-i系统。
这个其实也挺正常,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和电机性能持续进步,让各大厂家有了更丰富的玩法,现在各大车企的都在推PHEV车型。比亚迪作为插电混动技术的先行者,想做得更深入一些一点也不奇怪。
昨天晚上,比亚迪官方宣布将推出主打”超低油耗“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并曝光了一部分参数和基础架构。但关键性的技术信息暂时还没有,看到大家的关注度比较高,车聚君就尝试着从技术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
1第四代DM技术“转舵”了
比亚迪DM技术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最早一代是2008年推出,从2013年的第二代开始,比亚迪DM技术的主体架构就已经基本奠定了,那就是以双离合变速箱作为动力分流装置,发动机和电机通过它进行动力分流。
比亚迪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力确实强劲,分为EV模式和HEV模式,EV模式下靠两个电机带动,HEV模式则可以让发动机和两个电机共同发力。不同于丰田本田的HEV架构,比亚迪这套系统的HEV模式可以直接让三个动力源动力叠加,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比如汉DM的综合功率可以达到321kW,系统综合扭矩是650N·m,0-100km/h加速时间为4.7秒,而凯美瑞的综合功率只有160kW,没法做到发动机和电机同时尽全力。
如果单纯比绝对动力,比亚迪在同级车型中早已没有对手,2015款唐DM的百公里加速就已经达到了4.5秒,同级车型甚至没有接近它的。
在汽车的世界里,“快”其实是一个非常“值钱”指标。比如迈腾的280版本和330版本,价格差了3万3,而330版本和380版本,价格又差了3万,最主要的差距就是后者更“快”,动力更足。
但比亚迪的DM系统的劣势在于,不管是双擎四驱也好,三擎四驱也罢,都要依赖电机发力,也就是需要充足的电量。而一旦电量不足,比亚迪DM车型的动力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并且油耗比不上同级的纯燃油车。
而买PHEV车型的用户,往往是充电并不怎么方便的,如果是默认自家都有独立充电桩,他们往往会直接选择Model 3纯电车型,因为纯电续航里程更长,性能不差,系统简单、故障率低,用车成本也更低。
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纯燃油车的“快”值钱,纯电动车的“快”也值钱,偏偏比亚迪DM系统的“快”不值钱。唐DM早在5年多之前就能跑进5秒,但压根卖不动。
这其实并不只是比亚迪的困扰,也是所有推PHEV车型的车企的困扰。一方面,它们希望推PHEV车型取得新能源积分,当然也希望把性能做好,但另一方面,很多用户的PHEV车型买回去,就是当纯燃油车在用。厂家宣传的性能多么多么劲爆,用户用到的几率并不大。而PHEV车型所宣传的超低油耗,往往被用户嗤之以鼻,因为馈电状态下比纯燃油车更费油。
所以从今年开始,逐渐摸到“门道”的车企们换了口风。比如广汽新能源开始宣传自己的PHEV车型,不充电也省油,上汽eMG 6宣传在馈电的B工况下,油耗可以达到3.9L/100km。
而比亚迪选择推出DM-i系统,其实某种程度也是迎合这种需求。就是给那些需要新能源牌照,但充电条件并不算好的用户准备的。从一套性能取向的系统,转化为一套经济性取向的系统,可以说比亚迪下了很大的决心。
2DM-i超级混动系统,看上去很美
但与上汽和广汽不同的是,比亚迪这套新系统与之前的架构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比亚迪官方公布的信息,新系统由一款全新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加一套E-CVT变速箱,再加一款高容量电池组成。等等,前面说了,比亚迪的DM系统是以双离合变速箱,也就是一款实体变速箱,作为动力分流装置的。其他主流PHEV厂商,比如吉利和大众,也是这样的。
但DM-i混动系统,却走了另外一条路,它是采用的E-CVT作为动力分流装置。E-CVT其实和机械式的CVT变速箱没什么直接的关系,虽然丰田和本田的E-CVT控制方式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它的作用都是作为动力分配器。它没有实体挡位,而是对发动机和电机进行调速,决定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油电一起用,配比各是多少。
它的优势很明显,那就是理论上只要控制的足够好,可以让油和电的分配足够科学,最大程度实现节能。缺点就是,想法简单,控制起来却非常复杂。复杂到丰田都已经公布一大堆专利,但几乎都没有厂家跟进,因为觉得做起来费劲,也很难达到类似的效果。所以比亚迪这样突然“半路出家”要做以E-CVT作为动力分流装置的架构,没有经验的积累,说实话,并不是很看好。
为了达到更出色的油耗,比亚迪开发了一款1.5L自然吸气的阿特金森发动机。
目前真正量产的发动机来看,热效率最高的是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3%,其次就是丰田凯美瑞上的那款2.5L阿特金森发动机,热效率为41%。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强如日产的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也只能做到39%。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全民研发涡轮机的时代,在纯粹热效率方面,自然吸气发动机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今年“涌现”了一堆热效率优秀的国产发动机,比如东风宣称达成了42%热效率,广汽宣称达成43%热效率,这俩还都是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在真正量产之前,暂不发表评论。
而阿特金森循环,即压缩比小于膨胀比的燃烧方式,已经被两田反复证明,确实可以切实提高发动机效率,就是在性能方面,尤其是低速扭矩表现会差一些。但混动发动机低速运行的工况很少,车辆低速时主要是用电机拖动,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所以说比亚迪选择做一款1.5L自然吸气的阿特金森发动机,理论上讲确实容易获得更高的效率。
我们比较一下比亚迪公布的这款插混专用发动机,与同样1.5L的本田混动发动机相比,它的压缩比更高,功率和扭矩也略有优势,比起丰田的1.8L混动发动机,性能也不占劣势。并且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3%,与马自达压燃发动机持平,官方宣称新车型可以把综合油耗控制在4L/100km以内。
而根据比亚迪之前透露的信息,经济版DM系统将会搭载在秦DM和宋DM上,即使是“块头”相对小一点的秦,尺寸也是和凌派和雷凌相当的。也就是说,比亚迪的这套系统,整体效率会比已经做了十几二十年的两田更高。
3DM-i系统的问题点在哪
在车聚君看来,这套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太“完美”了。根据比亚迪之前对于DM-i的说法,它们不打算做成两田式的HEV架构。因为两田HEV架构下的电池太小了,并不能支撑车辆长时间纯电运行。
而比亚迪选择做PHEV,那就一定要把大容量电池的优势发挥出来。那就是充分发挥电机的优势,性能比两田HEV车型更强,然后现在又宣布油耗更低、效率更高,简直是两头都占了。
而且比亚迪还表示DM-i车型成本更低,只比燃油版车型价格多出2万出头。而现有的秦Pro DM,相比燃油版本要贵出了5万多。而PHEV车型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的基础,是纯电续航里程至少要达到50km,并且越高越好,所以电池这块接近1万的成本,是省不掉的。虽然取消了双离合变速箱,但新增E-CVT变速箱,再加上电机和控制系统,这个成本控制非常难达成。
作为类比,本田刚刚量产的1.5L混动系统,混动版本比燃油版本价格要高出4万元,丰田对A级车的混动总成做了一些“让利”’,但差价也还是有2万左右。而这两者的电池都是非常小的,成本也就两千元左右。
而关于它的全新发动机,也完全难以置信。首先它采用了15.5:1的超高压缩比,所有车企都知道提高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效率,为什么它们不这样干呢,因为压缩比提上来之后,爆震就随之增加了,发动机运转不稳定,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马自达费了那么大的劲,开发了一套火花塞点火控制压燃点火技术,听起来都绕口,实际控制则更加复杂,但也只把压缩比提到了15:1,代价是还要加95#汽油。而比亚迪轻描淡写就把它超了,并且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比亚迪的新款发动机也没有用到什么新型技术。阿特金森循环+高滚流进气道+冷却EGR,其实都是市面上比较普遍的解决方案。
而且比亚迪本身是有1.5L自吸发动机的,现在秦Pro上搭载的就是,性能各方面都只是平平无奇。因为比亚迪的重心早就不在自吸发动机上了,并没有像马自达一样一直在研究提升自吸发动机性能。而突然爆出这样的“大招”,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要超早就超了,这么多年,你在等什么呢。
大概率,这个DM-i又是比亚迪弄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像之前比亚迪疯狂炒作的IGBT技术,以及高性能的碳化硅模块一样。弄了半天,股价是炒上去了,结果并没有什么下文。车聚君每个月都会统计新车的上险量,比亚迪官方宣传的销量和上险量往往差距很大,然而很多用户又反馈提不到车,供不应求,真的搞不懂比亚迪的车都卖到哪了。
实际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得说一下,不管厂家宣传的多么厉害,大家一定要以最终量产的产品质量作为评判标准,产品够好,消费者才会真金白银支持。
车聚小结
从比亚迪透露的信息来看,它的DM-i第一代系统就比丰田和本田更强,而且是全方位的强。性能更加出色,油耗更低,而且成本也更低。
如果成真的话,10万元就能买到混动版本的秦Pro,性能比雷凌双擎更出色,可以当纯电动车开,而且亏电情况下油耗还能控制在4L/100km以内,还能上绿牌。这都不只是大杀器了,这会直接成为现有A级车市场上的“终结者”。
但根据比亚迪历来的表现来看,车聚君认为水分非常大。万丈高楼平地起,没道理一下子就从0做到了101,对于这些数据,车聚君是持怀疑态度的。
不过如果比亚迪真的做成了,车聚君也非常乐意被打脸,让这一切都成真。市场上能多一些有真实力的车型,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总归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