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了还在痛斥父母,是家教失败还是王猛从未长大?
子宏生命日记(569)
34岁了,还在痛斥父母?是家教失败还是王猛没有长大?
文:胡子宏 图:网络
(一)
大家应该都知道王猛(化名)是谁了。他是80后男性,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他写了万余字的长信,回顾了自己与家人的过往。行文间言辞激烈,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网络舆论像钱塘江大潮,总是瞬间就会风起云涌。最幼稚的吃瓜群众没有什么分析力,在他们眼里,王猛受了那么委屈,像是丢掉了玩具的孩子。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对王猛父母的痛恨,很多人以为,王猛的父母打着爱的旗号,折磨着孩子的心灵。
嘿,偌多的吃瓜群众似乎成了圣明的教育家,而王猛的父母成了弱智——他们四六不懂,在家庭教育上像白痴那样错招迭出。
很少有人提及,王猛17岁考入北大,迄今34岁,他脱离了父母掌控已经17年了。这17年,他有足够的时间改变自己啊,为什么,还像个孩子那样喋喋不休地控诉父母呢?该有多大的仇恨,让当年的状元10年不理睬父母呢?
如果王猛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没有成功之处,怎么会让孩子成为本地状元,顺利被北大录取呢?
从家庭教育的层面讲,王猛的父母施加的教育影响其实跟很多家庭并无二致,甚至更加成功。那么,问题出在哪呢?问题出在王猛本人的自我教育存在着缺陷乃至败笔。
(二)
我们都习惯于把一生受到的教育影响,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人出生后接受的最直接的教育影响,接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渐在孩子的成长中,产生影响力。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人生中的比重逐渐改变。孩子成年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就比较薄弱了,此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强。等孩子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力也会减弱。
现实中,我们容易忽视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影响,即自我教育。人之一生,受到的教育应该是4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会贯穿人的一生。周国平说过,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善于自学的人。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跟父母、老师敢于对抗了。这是因为,孩子汲取外界的教育影响力,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了相悖之处,于是在行动上就有了抵触。不管是对是错,这就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
(三)
我们家小儿子六年级,他看电影的时候,已经不同意由爸爸妈妈陪着去。他在作文中透出的认知,跟我日常灌输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校里的一些事情,他不愿意告诉我。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想向父母透露。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秘密。
随着孩子的生长,我们家长会发现,小孩子的世界里充斥着成年人察觉不到的内容。譬如,不知不觉,我家儿子竟然能认出来许多电影明星,还有着自己的爱恶标准。在阅读上,小子未必喜欢四大名著,但是非常喜欢读比较琐碎的科普知识。我家大儿子小学时,也对《百科全书》比较着迷,而对我推荐的读物,产生不了兴趣。
等孩子上了中学、大学,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越来越多地掺杂着自我教育的影响。孩子会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时的矫正,会对周遭事物产生独特的兴趣。他们对正误成败,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标准。如果自己遇到问题,他们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找老师和父母。
成长中的很多失败,其实就是一个人自我教育的失败。这种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一部分归结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陷,很大部分要归结于自我教育上的偏差。北大留学生王猛的状态,就属于上述情况。
近期,有家长与我聊天,我得知,有两位考入名校的大学生,没能迅速地融进学校的学习气氛中,一个沉溺于网络游戏,一个沉溺于网络创作。这与他们的学业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家长为此非常苦恼,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多么失败。实际上,这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是孩子进入新环境后,自我教育上产生了偏差。我得知,某名牌大学,确实有学生因为沉迷于游戏,成绩不过关,而被取消了保研的资格。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我们对父母言听计从,是听话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初中高中,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父母的某些话语就成了耳旁风。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与他人会产生差别,处事规则也会有自己的倾向性。这一切,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在产生影响。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其实就是一代比上一代在自我教育上更加进步,更加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科学性。
(四)
王猛写万字长文抱怨父母,其实是一种贻笑大方的无知。他成为本地状元、考入北大的时候,肯定不会对父母抱有如此强烈的抱怨。他肯定曾经陶醉于考上名校的光环里。实际上,父母把他送上名校这个平台,已经足够成功了。
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品德、信念,乃至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除了父母的影响力外,更多的是个人自我教育的成果。王猛这种34岁的男人,濒临中年了,却依然沉溺于少年时代的“委屈”中难以自拔,这怎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偏差呢?这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的失败。
日常中,我们会看到,有的父母很忠厚老实,其孩子却因违法犯罪而身陷囹圄。究其原因,父母的责任并不大,而是孩子成年后,自我教育上做得不够。再譬如,郑州城管抽走了装修工的梯子,间接导致工人坠楼死亡。你会纳闷,城管为什么如此暴戾呢?其实,这也是个人自我教育存在弊病,在行为中出现了蛮横无理。
从17岁到34岁,王猛这17年来,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家庭教育,尽管家庭教育在他看来,存在着很大的瑕疵或缺陷,导致他的心理出现了偏差。可是,在17年,你有能力留美读研,在学习上做得不错,为什么在心理上一直放不开呢?这不是父母的罪过,而是王猛自我教育的失败。
人之成长,必定要心存对父母的感恩、对师长的尊敬、对规则的敬畏、对人性的恪守。王猛读了这些年书,心理步入了死胡同,没有对父母产生感恩,甚至,在人性、品德上存在着缺陷。他只看到父母家庭的缺陷,却看不到父母的成功。他只看到自己受到的委屈,却看不到自己享受到的恩泽。这就是自我教育的失败。
自我教育的良莠,受家庭、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也许,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别。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名校里也会存在着伤害,也会产生犯罪行为。
34岁了还在痛斥父母?是家教失败还是王猛从未长大?答案不言自明。
王猛都34岁了,离开父母17年了,还在把无边的仇恨投向父母。想一想,再过17年,等他50来岁的时候,莫非,还要继续抱怨父母吗?到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是继续帮着他痛斥父母呢,还是斥责他没有出息、没有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