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张志,字之宽,安徽省六安市人,生于1963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现为中国民盟盟员,六安市金安区政协委员,金安区美协副主席,六安市政协书画院理事,六安市教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水墨画院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出版有<张志山水画集>。国画作品在<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皖西日报>等多家报纸发表。

2014年8月在皖西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山水画作品被安徽省文史馆、皖西博物馆、六安市委办公室、上海市普陀区区政府以及金安区政协等单位收藏。

2015年7月被国内外发行的《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杂志作为封面人物。两度在皖西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六安八杰国画作品展”。多次在六安电视台公共频道“读书”栏目接受访谈,电视台对本人多次专访报道。

2016年作为书画名人入编“金安区文化志”。

2019年9月在中美协主办的首届“大美观音山”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作品“佛光生辉大爱无疆”入选并获奖。

【作品鉴赏】

《仙境春长》

自序

我有幸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家父擅书法其少年读八年私塾,成年后教私塾,书法名于乡,当时很多私塾秀才都请年轻的家父写字,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叔祖张海峰是晚清秀才,叔伯张慕韩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大书法家,曾任卫立煌秘书,自号墨颠子,也是家父的书法老师。余作为“墨颠子”的门后,故书斋名曰“墨颠斋”。

《鸿运当头》

余幼年住的是三间茅草屋,吃的是粗茶淡饭,家境贫寒。住在农村,视野狭窄。在家父的影响下,喜欢舞笔弄墨!家父经常鼓励我。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年冬天,父亲外出归来,他悄悄而又神秘的从怀里掏出了两本8开大的黄黄的两本画册,父亲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这两本是民国二十三年出版的东南日报副刊《金石书画》,只准你看,不要给别人知道!”我点了点头,父亲对我笑了笑。见了这两本书我爱不释手!心花怒放!从此以后一有空我就按画册上的画临摹起来。父亲看到了我痴迷绘画,也很赞同。他先后又神秘而又悄悄地从亲戚家里取回来几十本明清托本和字帖(这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这些旧书都是文革期间的禁书)。又过了一段时间,家父又从亲戚家里取回来二十多帧民国时期画家涂滨先生的小镜片真迹!我更加兴奋,从此我走上了绘画的不归路。

《气壮山河》

改革开放后,文化开始复兴,合肥有了黄山画院等艺术培训机构,我报名参加学习了若干年,先后师从郑若泉,郭公达,肖龙士等老师。其间还有幸聆听了葛介屏,朱修立,朱松发等老师的讲课。

回顾一下余绘画已有三十余载,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生活所迫,以画养画卖画近二十多年,其间临古人,摹大家,师自然费纸四千有余。闲暇静心独悟,反省自身,洞见深浅,深知作画并非单纯自娛,而重在明理!中国绘画,体现气韵,乃越线条之上而求精神之意境耳!

余认为学习传统一方面是学习古人的笔墨气韵之技法和画论,另一方面是从自己本性禀赋调度出一种天然笔性,有了这种“笔性”你再与古人打交道就不会被古人一味套住,就有了主动权。

在我年近知命之年的时候,北上学习,在京城师从何延喆,霍春阳,丁雪峰,等老师,也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刘正成,宋唯源,刘万鸣,刘贞麟,等老师的讲课。通过在京城的学习,我对师古人有了新的认识,师古人,师造化还是师心的问题,宋以前和元明以后似乎是不同的。宋以前的画家和理论家更加认为应该师造化及心,而元明尤其是清代以后强调师古人及与心合。

北上学习收获颇丰,国画作品多次入选中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并有获奖。也得到了很多名家的指教,也结识了很多书画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很幸运的是在一次全国大展中,见到了几位书坛大家,我拿出家父的书法照片请大名家们赐教,时任中国书协主席的沈鹏先生看了书法作品照严肃地说:“这个人能成大家!其书法改变了何绍基的纤弱!”肖文飞先生说:“你应该给你父亲办个展览。”

在诸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于2014年8月份我在皖西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父子书画展,展出的国画作品全部被浙江台州的陈立中先生收藏。这个展览书画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电视台,报社都做了采访和报道 ,所有的一切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家父去世六周年的一个纪念。

我喜爱传统山水画,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临习四遍均被企业家收藏。本人尤其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以书入画,书画同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一辈子去研究!绘画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的价值不只是愉悦,更应该是慰藉心灵!

我主攻山水,国画作品有幸在《美术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六安周报》等报刊发表。在六安电视台做客“读书访谈”三次(每次20分钟),个人专访多次。2019年9月在中美协主办的“大美观音山”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中获入会资格奖。也很荣幸入编六安市金安区文化志。2015年7月份被《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为封面人物……感谢各大媒体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

我将通过手中的画笔,画好自己的画,慰籍自己的心灵,找到一条内心与外界通达的途径。于自然中,或寻幽探谷,或登高揽胜,引颈长啸,使胸有万千丘壑。常逸情发于笔端,大岭高山,小桥流水尽收画中。丹青正盛,古意存也!日积月累,所画作品,求教于方家。余生绵长,艺途尚远。借用吴昌硕的一句诗“借问恩怨在何许?一语不答重行行。”做一名行行复行行的跋涉者,一直在路上,不为世俗唱赞歌,只为苍生说实话。心愈静,其道愈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吾必有所得。

《佛光生辉大爱无疆》

《老屋清韵》

《寒流古寺》

《江山雪霁图》

《徽州古民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