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还是生活,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困扰着我们——《成为简·奥斯汀》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已经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简·奥斯汀是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女作家之一,尤其还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大多数人们反对妇女独立,有自主的思维(包括百分之九九的女性自身)。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我其实在小时候读过,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有点些忘了。

而在讲电影之前,我直接先下一个定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简·奥斯汀,包括绝大多数男人。

这个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简··奥斯汀在写出《傲慢与偏见》之前的爱情故事。她和一个求学中的穷迫法官相恋,但因为缺乏物质上的支持,并且年轻的法官汤姆·勒弗罗伊还承担了自己兄弟姐妹的生活费,简·奥斯汀最终为了大局着想,放弃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终生未嫁,而法官汤姆·勒弗罗伊后来将自己大女儿取名为“简”。

故事改编自真实历史,不过对于这个年轻法官到底是不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原型,实际上还有很大的争论。但简奥斯汀为了这个法官一生并没有结婚应该是真的。

先绕开电影说说别的吧,这个电影里简奥斯汀所面对的其实挪到现代社会也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不夸张的说,人类很多时候想改变一个观念,经常需要耗费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

女性的社会地位,这是一个老难题,古时候是农耕社会,属于卖力气的社会,男人力气天生比女人大,这是上帝赐予的优势,就算人类想进化,也没有那么快能改变,那既然是比拼力气的时代,那自然男人会占主导地位,这样一代传承到一代,来到今天这个不再那么比拼力气的社会,女性自然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当然实际上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不过想要做到完全平等,还需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说到男尊女卑就不得不提起中国人喜欢生男孩这一点,其实这个观念非常的不好改,我接触过不少女性,如果父母辈就这样,这个观念其实不光会传承给男人,还特别会传承给女人,甚至女性会更严重一些。

这老太太就是身为女性,也是歧视女性的先锋军。

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当中,妈宝男这个现象太多了,我去年在协和医院的急诊打了5天吊针,一个老太太她自己生病了,她坐在椅子上焦虑的望着4周,但她并不是为自己的病情而焦虑,而是为陪自己一块来医院的50来岁的儿子而焦虑,为啥?因为他儿子没有椅子可坐,最后老太太甚至要求儿子来坐自己的这个座位,生病的自己要站起来……(其实就在这一刻,我才知道这个老太太在寻摸啥焦虑啥,当然我不是说这个50来岁的儿子是妈宝男,而是这个老太太的做法,特别容易形成妈宝男)

这样夸张的情形其实在中国来说并不少见,毕竟儿子既和母亲是异性,也是母亲的完美结晶(只存在于母亲眼中的完美),有一些夸张的表现也算正常,但对于孩子的成长就非常不利,并且在既有男孩也有女儿的情况下,对女儿价值观的塑造就更不利了。

母亲跟儿子更亲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非绝对),所以很多时候,想真正的改变一些东西,实际上是要从自己做起,再慢慢传承,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说回电影,简·奥斯汀终身未嫁,虽然她最终放弃了和法官汤姆·勒弗罗伊结合这件事,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放弃这份爱,她为了对方的生活而妥协,她为了对方的前途而妥协,试问这个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简奥斯汀这般独立、忠诚、感性却又理智。可以说简奥斯汀的这番决定,包含了这世间品质中每一个美丽的方面,牺牲了自己,成全了自己爱的人的一生。

简奥斯汀或许太极端了,我们普通人毕竟不能每个人都像她一样,这样忠贞,这样洒脱,在生活与情感的抉择上,90%人都会选择生活,毕竟大家会说没有生活怎么谈感情?

并且如果简奥斯汀后来并没有成就的话,大家只会说她是一个脑残的疯女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当然简奥斯汀换成一个男人,大家也会这么说的。

但简奥斯汀与普世众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成全爱情的同时,成功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并且让自己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她用自己的经历和勇气鼓舞着后世的人们,获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时候人们就不会再说她傻,说她疯,而是会表彰她的非凡和与众不同。

傲慢与偏见,这个电影也不错。

其实大家没发现吗?我在文章里用到了极端这个词语,是的,简奥斯汀这样的作为在现代社会来说,也依旧看起来不够理智,不够利己主义。简奥斯汀这样极端的例子虽然不会是我们每个人,但正是这样的少数人,用他们的努力在慢慢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走向,影响着周围的每个人。

如果坚持下去,就是极端,我也挺极端的。

最后再来说说生活与感情。

其实女生和男生在吸引异性方面的差异,这代表了女性和男性其实很难在同一时间段里遇到非常合适的人。

男生通常来说要先打拼生活之后再来谈感情,20到30岁之间,除非大帅哥或者家里有家底的,基本属于最不受欢迎的阶段。

只要提起男性最不受欢迎的阶段,就会想起无面男。

女生则不同,女生的花样年华主要集中在20~30之间,之后吸引异性的资本会慢慢下降,虽然很多女生可能不服气,但这也是真实情况(这里男女的问题都有,不解释,不想引起大战)。

而这恰恰会造成一种情况,就是男生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非常渴望情感,付出大量、甚至是不理智的情感而得不到回应。但等到男人30岁左右的时候,情况就会又出现改变,男人的事业走上一定程度的正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10年左右情感与生活上的磨练,又让男人的思维变得理性起来,也开始更注重实际与生活。

中国人喜欢曲解古话,而立之年,似乎并不是指的普遍挣个几百万的岁数。

而任何东西得到的多,自然就不会那么渴望,女性在20到30之间,显然要比大多数男人理性多了,有一个原因也在于男性的感性大量涌入自己的生活导致的(每天要被不同的男人追,女人自然不需要男人好不容易熬出一个女朋友一样激动,没有冲动,自然就是理性占据高地)。

所以男女相互都会觉得对方很现实,很功利,最大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大家理想中最匹配的结婚对象,都处于自己最功利、最理性的年纪。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成长教育》,就懂为啥男人都喜欢那么小的了,并不光因为肉体......

所以整体来说,以生活为目的结合到一起的两个人才是这个社会当中的大多数(其实和古代区别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当然这不是批判,而是一种现实。

那么优秀,激烈、完美的爱情呢?正因为少见,所以我们才那么喜欢看这类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嘛。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的新书小说《熔炉》,其中也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并非单纯肉体上的灾难。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群魔乱舞的情景,病毒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因为病毒而惊恐,导致去歧视,去作恶,而去变成另外一个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