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鲍德里亚,世界上最懂摄影的哲学家

选自:IG映界影像艺术馆

“摄影是一种反射写作,世界自明性的自动写作。”
 
“您以为是因为您有乐趣才会去拍摄某个场景——事实上,是场景本身想要被拍摄。您只是在它成为场景的过程中,扮演一个临时演员的脚色。”

——让·鲍德里亚

让 · 鲍德里亚(1929-2007)

他是最会拍照片的哲学家。屡次在国际最高艺术展览殿堂举办影展,却说:“我对摄影不感兴趣,是摄影对我有兴趣。”

他是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理论工作外,始终坚持以“爱好者”的身份拍摄。

作为理论家、哲学家,其理论著作《拟仿物与拟像》《消费社会》及《象征交换与符号》等广为世人熟知,影响深远;影像方面,他曾撰写《消失的技法》《消失点》等摄影文论。

作为摄影家,他从1980年代起就在法、英、意、德、澳及中国等地的重要机构举办摄影展,并出版摄影作品集。

鲍德里亚老爷子2000年的自拍。

友情提醒:解读鲍德里亚对摄影的哲学阐释,需要不小的耐心。

对鲍德里亚来说,摄影由事物的主动“诱惑”而开始。

“我发现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对象与我(主体)实际上是处在一种双向的、相互诱惑的关系中。在这个时候,主体与客体都不存在了。我是为这两个方面成为一体的整体性所吸引而对摄影产生兴趣的。”

他的拍摄对象大都为静物或风景,偶尔一两张才会出现人。他说:“我不拍人是因为人带有太多的意义,我通过摄影无法把这些意义去除。”

这些照片多半是在旅行途中顺手拍摄的,题目往往只是一个地名,标示着拍摄行为发生的场所:

一张书桌和书桌上的台灯、笔记本,是巴黎;一辆沉于水中的废旧汽车,是圣·克莱芒……

这是鲍德里亚的摄影观:

“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

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迁,加速。

用照片的秘密性,抵制交流和信息的放纵。

用意义的沉默,抵抗意义和信息的专制。

在所有这一切之上,是抵制图像的自动泛滥,抵制它们永不止息的繁衍。”

哲学家鲍德里亚对此这样阐释:

“对摄影师来说,摄影意味着必须放弃一切主观投射、放弃题材、放弃世界观、放弃风格,从而把意义和语境——重量、凹凸、气味、深度、时间、连续性、以及,它的意义,从对象的周围全部剥离干净,最终表现客体想要表达的面貌。”

他理想主义地认为:“摄影就是丧失(摄影师)主体身份的一种行为,是一种‘主体消失’的技术。”

鲍德里亚最爱一边漫游一边摄影。

在某个清晨,某个城市,或在沙漠中,面对赤裸诱惑着自己的客观世界,人就会进入摄影——“陷入一种催眠状态,不需要像在写东西时那样自我控制。这里有一种把自己委身于幸福的偶然性。”

细节,也是哲学家执迷摄影的重要原因。

鲍德里亚认为摄影就是一种生产世界细节的技术操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