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十牛图丨你能看懂几幅?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由于无始以来,众生耽于迷执,忘失本性,终致不认得“自己”。因此,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无量功德,也自然会开显。这也就是禅宗所常标榜的“见性成佛”。

▲一、寻牛----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二、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三、见牛----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四、得牛----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五、牧牛----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禅宗则假借牛为心性的意象,牧牛如牧心,以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南岳怀让曾以磨砖作镜来点拨他的弟子马祖道一,成佛不止于形体打坐。譬如牛拖车,车不行,打心之牛,而非身之车。坛经:“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又说:“行住坐卧,常行直心”便是一行三昧(禅定)。身为车,为客体;心为牛,为主体。禅定要在心地上用功夫,而不仅仅是身体形骸的枯坐,所谓“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坐观成败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遗教经云:“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心如同尚未驯顺的野牛,四处奔窜,践踏水草良苗。如何调伏这头水牯牛,宋代廓庵禅师以十牛图颂将心性修成分为十个历程:

寻牛: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见牛: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得牛∶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入廛垂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