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大师级剪辑,带你重刷这些经典影片

法国电影符号学宗师麦茨认为“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本质相似”,正如学习语言一样,电影也有一套独特的语法体系。
剪辑师通过运用使用各种剪辑语法,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电影作品。
今天,就和小印一起用放大镜去寻找那些电影中的语法规则吧!
1
 悬疑烧脑最爱的手法?
关键词:交叉剪辑
特点:非线性叙事、引起悬念
代表电影:《盗梦空间》《敦刻尔克》
电影叙事结构一向复杂、擅长非线性叙事手法的大导演诺兰,便酷爱使用交叉剪辑,从《星际穿越》、《黑暗崛起》再到《盗梦空间》、《敦刻尔克》,都可以看到交叉剪辑的身影。
在电影制作中,交叉剪辑是一种常用的剪辑技巧,即在同一时间将选取在不同地点的人或事上的镜头进行分头交叉组接。
2019年,斩获了无数奖项、票房高达15亿的青春片《少年的你》中,学霸陈念陷入了被校园霸凌的阴影,她遇到了生来就在黑暗之中的小混混小北,并受到了他的保护,惺惺相惜的两人度过了一段甜蜜的相处时光。
陈念和小北的相处过程被交叉剪辑到一起,这样不仅完成了影片时空上的省略,加快了叙事节奏。
获得2018年奥斯卡最佳剪辑奖的《敦刻尔克》也凭借交叉剪辑的使用,将海、陆、空三条故事线清晰地呈现,使得这场只有一小时的电影,厚度饱满地完成了港口一周、海上一天和空中一小时的故事。
同时,交叉剪辑的镜头下,极易引起悬念,加强戏剧冲突。
2
电影时空切换,靠的是它?
关键词:匹配剪辑
特点:镜头匹配、无缝衔接
代表电影:《泰坦尼克号》《撞车》
匹配剪辑体现了剪辑的基本功,是一种利用镜头中的逻辑、类别、景别、角度、动作、运动方向的匹配进行场景转换的剪辑方法。
提起《毕业生》,可能大多数人更为熟悉的是它的两首歌曲《寂静之声》和《斯卡布罗集市》,该片还获得了第25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
其实这部电影更为深刻地展示了那个年代的毕业生成长的过程:初入社会时迷茫、胆怯拘谨、不知所措,最后本为了心爱的女孩子义无反顾、笃定坚决地奔向远方。
本从水中扑到气垫床上的动作,和在床上扑到罗宾逊太太身上的动作,有着相同的动势,巧妙运用匹配剪辑,使得空间转换更加流畅自然。
不仅在空间上,使用匹配剪辑,时间上的转换也更加连贯顺畅。
《泰坦尼克号》中,随着露丝的回忆,现实中深沉水中的破败船只无缝转换成数十年前的豪华游轮和繁荣景象,给观众带来了时空穿梭的沉浸式体验感。
此外,击败《断背山》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撞车》也使用了系列匹配剪辑,有动作匹配、运动方向、相似颜色、声音的匹配等。
3
它操纵着电影的声画艺术?
关键词:L-cut/J-cut
特点:声音先入、画面先入
代表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
J-cut和L-cut是两种和声音相关的剪辑手法。
它们的名字来源也很形象有趣,来源于它们在剪辑软件上的视觉形状。顾名思义,J-cut在剪辑软件上呈现出J的形状,L-cut则是L的形状。
将J-cut和L-cut形象化翻译成中文分别是“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和“先见其景,后闻其声”,两种手法是相互对应的,而大多数电影都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它们。
通过J-cut和L-cut,可以切分对话,使应答节奏更加自然流畅,而不仅仅只是两个对话场景的简单切换。
大多数电影在开头会使用J-cut,即画面还未出现,声音会先入,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电影的结尾,使用L-cut,声音一直延续下去,使观众继续沉浸在电影的情绪中,回味无穷。
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记录了一天疯狂、有趣的逃课生活,逃课后的青年作了一次特殊的城市观光旅游,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也鼓励了无数青年停下匆匆行走的脚步。
因此,L-cut的使用也特别应景,老师点名,却一直无人应答,老师的点名声一直持续到下一个场景。
4
如何构造超燃动作片?
关键词:动作顺接
特点:转场、动作片
代表电影:《终结者》《碟中谍4》
超燃超爆的动作大片我们通常都无法抗拒,看了就让人血脉喷张、亢奋不已。
如施瓦辛格导演的《终结者》系列电影,“《终结者2》的每一场动作打戏,都像是一出交响乐层层叠进”,这部电影也对以后的动作片和科幻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动作与动作也是通过剪辑手法巧妙衔接的,使用动作顺接,使得人物动作交集展开更加自然。

剪辑点可以是动作展开的拳脚之际,可以是动作施展的方向,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转身。
《碟中谍4》中,攀爬迪拜塔的惊险一幕是由汤姆·克鲁斯亲自上阵完成的,并没有使用替身。攀爬的过程中,有一个镜头的转换便是在右手的突然下滑中完成的,其惊险刺激的程度令观众都忍不住为阿汤哥捏了把冷汗。
5
内心os,专用手法?
关键词:离切剪辑
特点:插入镜头、表情达意
代表电影:《七宗罪》
相对于其他剪辑手法,离切剪辑较为简单、容易被“看穿”。一般都是画面先切入插入镜头,再切回来。而这个插入镜头,含义变丰富十足了。
一般插入镜头都是主观镜头,可以表现出当时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想,有助于建立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容易走进角色、了解角色。
经典悬疑片《七宗罪》提名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剪辑奖,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城市里的一起连环杀人案。
影片中的城市阴暗,混乱,肮脏,间连不断的命案更使这座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充斥着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以及淫欲等罪恶,而凶手便以上帝之名,惩罚这些有罪之人。
这是一部绝望至极的片子,从头至尾都在展示世界的罪恶和冷漠,大卫与妻子Tracy的爱情展示了这部影片为数不多的光亮一面。即使这样,善良纯真美好的Tracy也被凶手砍了头。
影片最后,大卫在失去妻子的痛不欲生中,射杀了凶手。他一边听凶手讲述自己的暴行,脑海中闪现出妻子绝望的死状,一边愤怒地扣下了扳机。
离切剪辑的使用,将大卫的痛苦纠结展现地淋漓尽致。
6
电影镜头的节奏感,原来是它?
关键词:跳切剪辑
特点:跳跃式剪辑、反差对比
代表电影:《筋疲力尽》《列日灼心》
跳切是剪辑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通过跳跃剪辑,将前后镜头反差极大的画面表现出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以增强镜头的节奏感。
不同于传统好莱坞的电影叙事手法,跳切剪辑会使画面的连接显得突兀。
这种反差较大的前后镜头,可以是从噩梦中突然惊醒,可以是从激烈的打斗到比较悠闲安静的场景。
在1958年上映的《筋疲力尽》算是跳切使用的鼻祖。
在《筋疲力尽》中,米歇尔枪杀警察,先是米歇尔头部的特写,接着是一个米歇尔的手臂的短镜头,然后是手枪的局部特写,接着枪声一响,警察就死了,跳跃的画面剪辑,使得情节快速发展、人物形象更鲜明立体。
之后,随着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发展,跳切被更多电影人广泛使用。
我国导演曹保平便继承了戈达尔的这种跳切手法,在他执导的《光荣的愤怒》、《烈日灼心》和《狗十三》等电影中,均出现了同机位同景别的跳切剪辑手法。
7
蒙太奇大师,都在用?
关键词:叠化
特点:镜头重叠、时间流逝、情感表达
代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摩登时代》
叠化是很古老的电影剪辑语法,基本上从电影的诞生之初便在使用它了。
将一个镜头加到另一个镜头上,这种手法很有蒙太奇意味。
影片中表现时间流逝的片段通常会使用叠化。
如《霸王别姬》中,小豆子、小石头等少时在梨园练功的画面和在湖边念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力拔山兮”时的青年模样就是用两个镜头叠化完成转换的。
年仅9岁的小豆子,被母亲斩断手指送到戏班学戏,当他唱出“我本不是女娇娥”时,他就成为了那个一生人戏不分、执着于“霸王”的程蝶衣,“虞姬是真虞姬,霸王确是假霸王”。
叠化被大量运用于电影之中,还在于其烘托气氛、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的作用。
28年前,《辛德勒的名单》以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严肃的思想力一举摘得了奥斯卡的六项大奖。
影片结尾,德国战败宣布投降,在辛德勒工厂的1100名犹太人成功逃过了这场生死劫难。
辛德勒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犹太幸存者的面孔缓缓退出,镜头长时间重叠,让观众唏嘘感慨,我们仿佛能看到辛德勒的内心世界,这些人活下来了,我是不是可以再多救一个人......
8
电影追求的高难度美学原则?
关键词:隐藏剪辑点
特点:伪一镜到底、技术流
代表电影:《1917》《夺魂锁》
自巴赞提出长镜头的美学原则后,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追求“一镜到底”的摄影手法。
不少电影也以这个为噱头,吸引观众,然而受技术限制,真正的“一镜到底”的电影很少,大多数是“伪一镜到底”。
2019年,电影《1917》凭借“一镜到底”的高超摄制技术声名大噪。
前有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后有《鸟人》,《1917》“一镜到底的长长长镜头鬼斧神工地将战场的残酷和忧愁渲染出来,整部电影充满了沉浸与享受”。
在两位主角边走边闲聊时,碰上了一队运送物资的士兵,顺势便利用前景士兵完成了遮挡剪辑。
利用黑屏隐藏剪辑点也是常见的手法,两位士兵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离开地道,斯科菲尔德的背包在往上走的起伏间遮盖住了洞外的光线,形成一瞬间的黑屏,实现了镜头的切换。
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1917》也少不了爆炸的场景。
在电影的28分时,老鼠踩线引发了地道的爆炸,然后伴随着浓烟,镜头形成了短暂的模糊,人物向一旁摔倒,营造出被爆炸冲击摔倒的视觉效果,其实这里的镜头已经顺利完成了切换。
可见,要达到“一镜到底”的美学效果,除了拍摄时要进行镜头、走位的特殊设计,后期剪辑时也需要隐藏剪辑点,看不见的剪辑点,确是看得见的精彩。
· 每日好物 ·
 “白天不懂·夜的黑 
日常通勤运动艺术
灵感来源:梵高《星月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