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人活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她离开人世前的感慨,太经典

她虽出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都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她是一代才女,出身名门,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也能甘做灶下婢,洗衣炒菜做家务,样样手到擒来。

她一生波澜起伏,经历无数风雨坎坷,外辱内乱、颠沛流离、亲人离散,却依然温厚平和,明媚从容,淡定优雅。

有许多人钟情于她,但她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一辈子都站在爱人身后,拥有最幸福美满的婚姻、最可爱懂事的女儿,活成了所有人都羡慕的样子。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我没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大字报。”

她就是杨绛先生,她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被人们忘记,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创作、学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杨绛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杨绛,是中国最后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

随着爱人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相继离世,在杨绛先生96岁高龄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生价值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人的修身养性到底有什么用?人死了说是“解脱了”,解脱的是谁呢?活着的人祝愿死者“走好”,怎么走好?走哪里去?

在自己疾病缠身的境遇下,杨绛先生用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完成的一次自问自答。

人活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杨绛去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长让人深思

为了信仰而活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说,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能留下些名声,或留下一生的贡献,那就太不公平了。没有名气的人呢?欺世盗名的大师,声名倒大得很呢!假如是残疾人,或疾病缠身的人,能有什么贡献?他们都没价值了?

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借此维护统治的力量。其实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为真爱而活

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堪称一代才女。

她是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精通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一版,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在舞台上活跃了60多年,经久不息。

杨绛先生温和典雅,知书达礼,这样的女子本该是盛世娇花,在阳光雨露中舒展自己的荣华,只可惜这却是一厢情愿罢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乱世之中杨绛先生也只能够随波逐流,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历经坎坷。

人最美好的一点便是心向光明,所以在雨打风吹中杨绛先生仍然乐观地活着,还有一番风雨过后的淡泊宁静。

人的一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离这个目标不远,就像杨绛先生所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杨绛先生成功的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心在天堂,不染凡事尘埃。

仍记得1932年的那年春天,空气里弥漫着芳草的清香,阳光看起来也是那么的甜蜜,就在这诗情画意间,杨绛先生和钱钟书邂逅了彼此,一眼万年,情深几许。

佛说:所有的遇见都是天意,所有的邂逅都是注定,没有早一步和晚一步,不偏不倚,遇见的,就是你。

频遭变故,一家三口只剩自己

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开了自己,转眼已经近二十年了。杨绛独自留在世间,却坚强而执着,一心一意地为实现亲人的遗愿而努力着,也为好学的读书人留下一个又一个文化瑰宝。

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的回忆录《我们仨》出版问世。

怀着对丈夫与女儿深切绵长地爱写出了这部感动无数国人的《我们仨》。

读杨绛的《我们仨》,你会看到一个乖巧听话,体贴孝顺父母的阿瑗;你也会看到温柔细腻、一身才华的钱钟书;你还会看到善良温柔、贤惠宽容的杨绛;你更会看到一个温暖有爱、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

杨绛笔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笔触,记录下了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家人其乐融融,相守相助,演绎着世间最为普通的烟火生活。

《我们仨》是一本好书,她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她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对失去。

有些事,要早点做;有些书,要尽早读;否则只会徒增你人生中的遗憾罢了。

这样一套书,记载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爱,教给我们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给我们生活虽不易,主要是乐得自在。就是这样一套书仅售51元,两顿饭钱都不到,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