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准确理解和田玉的肉质细度?看完这篇,玉友顿时豁然开朗了!
和田玉的品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和玉大叔曾经多次向各位玉友“安利”的概念——细度,只要是聊起玉石的收藏,细度是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不过有许多新玉友对细度的理解大相径庭,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该如何理解“细度”。
和田玉是一种非均质的矿物集合体(注意非均质这个概念),矿物成分的排列用比较专业的称呼是“纤维交织结构”或“毛毡交织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在电镜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和田玉的透闪石排列就像毛毡的纤维,无序交叉赋予了和田玉致密的稳定性,天然透闪石的纤维长短不一,当纤维恰好比较平均的时候,此时属于质地和视觉效果的最佳状态,肉眼看到的料子肉质就不会有明显的质感分层(即肉质颗粒感),干净程度比较好,这种效果在视觉上的描述,就是“料子细”。
可惜的是,透闪石的真实结构实际上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我们能看到的所谓“晶块”或者是“肉质结构”,其本质都是透闪石晶体的团簇罢了,有一些比较讲究的同行,把和田玉的玉质细分为致密度、纯净度、糯性、光感等等细分指标,根本上来讲核心就是晶体发育的是否比较均匀。
不同产地的料子,打光观察“结构”是有区别的,比如说青海料就常带有一些水线,透明感比较强,普遍“显得干净”,这是青海料独有的特殊成分硅灰石在帮忙,硅灰石细小,可以填充到透闪石缝隙间,让青海料透光率增加,看起来“更透明”;而俄料在拥有一定凝重感的基础上,白玉还能观察到一些“细砂糖”感——就像我们在杯子里倒入砂糖,然后再倒入凉水却不经过仔细搅动,砂糖刚开始融化时的那种质感。
细度不好的料子,肉眼颗粒感比较强烈,明显能观察到暗色的晶团块,往往颜色还略微发暗;可细度好的料子也不是无敌,要么就是颜色明显偏青(含有阳起石,阳起石本身颜色偏青),要么就是偏黄(铁含量高,带有微糖色)。
选购籽料和手镯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玉商提及“一细”、“二细”、“过灯”等“行话”,所谓的“一细”就是指料子有均匀且细腻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定向纹路,肉质颜色一致;而“二细”描述的比较好听,是指肉眼能看到明显的纤维感,带有无序的明显纹路,不过没有其他的杂质成分的普通品质玉件,“过灯”不是指没结构,而是通过灯光下观察,大部分区域结构看不清或带少量类似“一细”的均匀结构,且没有其他的杂质颗粒。一般情况下,只有俄料碧玉、青海黑青、米达料和罗甸玉有部分的好料可以做到“肉眼无结构”(即透闪石颗粒均匀到显微镜下才能分辨,肉眼看不清),其他产区的料子多少都是带些结构的。
准确的掌握和田玉的细度,对我们品鉴玉石尤其是判断后市的收藏价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白度特别好的料子往往疏松,经常出现肉质团块感较强,细度不高的现象,买料不要光看着白,细度才是更为重要的指标,就像大叔经常收到玉友的提问:“大叔,买料子是买白还是买细呢?”这个问题比较标准的答案应该是——在你预算比较许可的范围内,购买细度最好且白度能接受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