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前世今生”

导  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对泥炭沼泽研究的专著和文献进行分析,对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历史沿革及泥炭沼泽湿地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

文/鞠佩君、陈槐

来源: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公号(2020年11月18日)

泥炭沼泽

沼泽一直被视为一种自然综合体,直到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和194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苏卡切夫提出“生物地理群落”(Boigeocoenosis)的概念,沼泽才被视为一种生态系统或生物地理群落被学术界所逐渐认同。泥炭沼泽由于有机物大量积累使其成为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得到了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地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水文学家、泥炭学家及生态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研究态势的改变伴随着研究范式的改变,范式的改变势必带来研究范畴的变化和研究态势的重新梳理。

图. 四川省若尔盖泥炭沼泽湿地(朱单,摄影)

研究简史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对泥炭沼泽研究的专著和文献进行分析,对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历史沿革及泥炭沼泽湿地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

研究发现,从泥炭沼泽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态势来看,泥炭沼泽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1 第一个时期到18世纪

自然资源学导向研究为主的时期

大多数研究着眼于泥炭利用与泥炭地开发

2  19世纪到20世纪

地学导向为主的时期

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泥炭沼泽地学方面的研究,沼泽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世纪受到广泛关注

3 21世纪开始

生态学导向为主的时期

泥炭沼泽研究已经走上了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主的道路,主要侧重于环境及气候变化条件下泥炭地的反馈,泥炭地保护及大自然贡献提升等方面

图. 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简史

界定标准

事实上泥炭地作为一个从泥炭资源禀赋出发和界定的地学和自然资源学概念,其具体界定标准在国际上千差万别。其中,对于泥炭层最小厚度值的界定在国际上就存在一些差异,根据排水状况及开采目的等条件,大体范围在0~70cm;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对于泥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的国家也往往采用不同的标准,有机质最低含量介于20~60%。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基于泥炭资源调查和土壤分类的需要,对泥炭有机质含量和泥炭层厚度进行了精确的划分与界定,但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出发,该研究比较赞同柴岫等老一辈学者的认识,可能不宜对有机质含量和泥炭层厚度做更多的界定。

雨养泥炭VS矿养泥炭

研究还对雨养泥炭地和矿养泥炭地进行了区分,认为雨养泥炭沼泽和矿养泥炭沼泽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图3)。雨养泥炭沼泽,降雨补给,营养贫乏,偏酸性;矿养泥炭沼泽,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补给,营养丰富,偏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亦可相互转化。另外,由于全球沼泽发育的不一致性,作者认为由矿养泥炭沼泽向雨养泥炭沼泽演替模式的传统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全球尺度重新界定泥炭沼泽生态系统的演替模式,气候顶级的演替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描述非地带性的泥炭沼泽生态系统。

图.雨养泥炭沼泽和矿养泥炭沼泽特征示意图

中国泥炭沼泽土壤分类

研究通过将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与国际其他分类系统相比发现,中国泥炭沼泽土壤分类及其相关系统仍有待完善,需要参考国际通用的有机土分类标准,细分出更多的土类和亚类。由于泥炭沼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多归为有机土,在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矿质土壤有着显著的差异,其分析测试的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大量关于泥炭土壤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采用了矿质土壤的分析方法,在相关规律的解析上可能存在较大误导。例如很多研究将植物残体剔除,从而可能低估了泥炭沼泽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泥炭沼泽土壤的研究应该严格按照泥炭沼泽土壤(有机土)的分析方法来开展相关的研究,从而客观地解析泥炭沼泽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泥炭地面积

目前,基于统计数据和遥感的方法,得出的全球湿地面积介于200~1270×104 km2,其中的变异性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标准、方法以及湿地面积的时间动态。不同研究对泥炭地的限定及对泥炭厚度和有机质的限定直接导致了全球泥炭面积估算的不同结果,如最新对于欧洲泥炭面积估算结果为59×104 km2,而若加上小于30 cm深度的浅层泥炭,其面积将达到100×104 km2,可见, 泥炭地面积的估算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不同泥炭类型, 确定统一的界定标准及估算方法,以便于对全球范围泥炭沼泽面积进行重新估算。

该项研究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 2019QZKK0304)和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项目(编号: XDA2005010404)资助。

研究成果近期以“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为题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

原文链接

https://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Te/doi/10.1360/SSTe-2020-0073?slug=fulltext.

(0)

相关推荐

  • 泥炭藓:神奇的净水机

    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是一类形态特殊.广泛分布的藓类植物.一般生长于湿润.阴凉的酸性草地.沼泽.森林或是常年流水的石头上.全世界有300余种,中国有47种.有泥炭藓生长的地方,表面如绿色地毯 ...

  • 沼泽趣闻之三:沼泽(Bog)还是湿地(Marsh)?

    沼泽在这里有很多别称,也许是因为在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清凉湿润的岛屿上湿地(Wetland)遍布的缘故.这里雨雪充沛,且蒸发缓慢--所以土壤湿润. 苔藓(Mosses)生长在潮湿的泥土上,堆积千百年来形成 ...

  • 湿地是全球性碳汇

    湿地是全球性碳汇 发布人:WI  发布时间:2009/6/26 光合作用的过程使无机碳(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为植物形式的有机碳.在许多生态系统中,植物被降解,碳则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湿地 ...

  • 气候变暖 北极冰封的细菌解冻将会如何影响地球?

    一条横穿瑞典斯托达伦沼泽的木板路,已经被融水覆盖 在沼泽短暂的植物生长季节,每隔三小时,玻璃箱的盖子就会合上,使其内部充满了从下方土壤中渗出的甲烷.这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15分钟后,甲烷气体将通过迷 ...

  • 泥炭湿地的概念

    发布人:WI  发布时间:2009/6/26 泥炭地.沼泽.泥炭沼泽.薄层泥炭沼泽-它们是什么,如何区别它们?由于术语的多样化以及它们定义之间的矛盾性使得对泥炭地的研究变得相当复杂. 为了明确形式和反 ...

  • 基于期刊论文的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研究03 ——以湿地景观变化为例

    高中地理教科书是这样描述湿地的: 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 ...

  • 2021ASCO乳腺癌之声 | PALOMA-3研究的前世今生

    激素受体(HR) /HER2-是最常见的转移性乳腺癌亚型,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对于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延长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是晚期乳腺癌治 ...

  • 浅谈全球脑计划研究之前世今生:未知领域的无限可能

    脑科学技术研究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理解脑的工作机制,进而揭示人类智能的形成和运作原理,解决脑重大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困扰,对人脑认知功能开发.模拟和保护,决定未来人口素质,抢占国际竞争的技术制 ...

  • 典籍翻译研究 ‖ 《论语》在西方的前世今生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李伟荣(1973-),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会 ...

  • 五粮液的前世今生1——《五粮液——施洛斯008的研究》

    序 源于喝酒--<五粮液--施洛斯008的研究> <五粮液--施洛斯008的研究> 序 源于喝酒 第一章 五粮液的前世今生 第二章 五粮液上市变迁 第三章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老 ...

  • 五粮液的前世今生2——《五粮液——施洛斯008的研究》

    任何一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烙印,五粮液也不例外,作为消费品更是如此. 五粮液第二代玻璃瓶在民国那个时代绝对是引领潮流的时尚,因为第一代陶罐不适合运输,密封不好容易漏酒,于是五粮液从日本进口了玻璃瓶包装,这 ...

  •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一),这些学者和大师都曾致力于甲骨学研究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已有成熟体系的文字系统,并被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自从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开始,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并逐渐形成了甲骨学这一专业学科.甲骨学的发展也已历经了百年,那甲骨学的现 ...

  • 研究综述| 人工湿地是碳汇还是碳源?

    人工湿地因兼具水质净化和景观效果而成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典型代表工艺,尤其对于用地宽松且污水排放不够集中的地区,例如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已进行了推广应用:另外,人工湿地也常用于集中式污水厂尾水排放缓冲,起 ...

  • 深蓝研究|FPGA的前世今生(一)

    阅前提示 本文目的是以一个非正式的开端讨论及介绍FPGA,希望为了解相关领域的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描绘这个经常接触的东西,也为没有接触过FPGA的读者提供一个初步了解的材料.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 01 ...

  • 深蓝研究|FPGA的前世今生(二)

    FPGA的前世今生(二)从投石器计划到FCCM大会1引  言 从一个比喻说起 如果将世界未来的发展比作一个巨大矿井,那么集成电路毫无疑问是所有企业及研究机构前去掘金不可或缺的工具.CPU是一把通用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