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心系病证:心悸,胸痹,真心痛,不寐(多寐,健忘)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概念: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重者为怔忡。
病因:感受外邪,药食不当,七情所伤,体虚劳倦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心神不宁。病位在心,涉及脾、肾、肺、肝。
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心悸的辨证应结合辨病。
预后转归: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脉象变化。
预后较差者,或出现喘促,水肿,胸痹心痛,厥证,脱证等变证,坏病。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镇惊安志,养心安神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可用炙甘草汤;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可用生脉散。
3.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火热不显,可单服天王补心丹;肾阴亏,虚火妄动,遗精腰冷,合用知柏地黄丸。
4.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大汗出者,用独参汤。
5.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7.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第二节 胸痹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老体虚
病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辨证要点:首辨病情轻重,次辨标本虚实。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
标实当泻,尤重活血通脉治法;本虚宜补,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1.心脉痹阻证: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辨证可用失笑散、用丹栀逍遥散、用当归龙荟丸)
3.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痰浊合瘀血往往同时并见,常并用两法)
4.寒滞心脉证:瓜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汤 —宣痹通阳,散寒止痛 (舌下含化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
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辨证可用酸枣仁汤)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辨证可用真武汤、用四逆加人参汤)
第三节 真心痛
概念: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其他内容与胸痹相参
1.气虚血瘀证: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汤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2.寒凝心脉证:当归四逆汤 —温补心阳,散寒通脉
3.正虚阳脱证:四逆加人参汤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阴竭阳脱亡,合生脉散)
第四节 不寐
概念:不寐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位在心,涉及肝、肾、脾、胃。
辨证要点:首分虚实,次辨病位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 —疏肝泄热,镇心安神 (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
3.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无虚烦者,亦可用归脾汤。
4.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