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高铁新城战略策划研究、统筹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公示

为更好地承接“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核心区之发展重任,在高铁因素的驱动下,协同高铁新城各组团的发展、凸显“一区引领、四区联动”的宏观发展愿景,嵊州市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嵊州市高铁新城战略策划研究、统筹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现已形成专家评审稿件。为进一步拓宽社会公众了解参与高铁新城相关规划的渠道,现将该规划向社会公示,热忱希望所有关注嵊州市高铁新城建设的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公示时间:2021年9月30日至2021年10月9日(共10天)。

意见反馈:公示期间若有意见或建议请以书面方式邮寄至嵊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意见中请注明联系人姓名、电话、联系地址。

公示方式:《今日嵊州》报、嵊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嵊州市人民政府网站(www.szzj.gov.cn)政务公开栏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板块。

来信请寄:嵊州市三江街道杨港路716号,邮编:312400。

联系人:吴女士 联系电话:0575-89308200

◎项目概况:

高铁战略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高铁新城作为嵊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引擎”,承载着重大使命,也将带来巨大变革。

规划区位以高铁站前片区为核心,涵盖三江工业功能区A区、B区、丽湖片区、城西C街区、越剧小镇以及腹地背景山体等共计约28.8平方公里。在嵊新站落成之后,这里将成为嵊州、新昌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片区。

◎定位目标:

创新高地·活力之源——数字生态新城

功能定位之一:四港联动枢纽。构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嵊州公铁联运枢纽。

功能定位之二:双城创新中心。聚集数字+5G,构建智慧场景,打造智慧新城。发展数字经济,补足产业链前端研发,构建城市创智核。

功能定位之三:浙东康旅门户。发挥高铁文旅集散枢纽功能,打造文旅融合标志 IP和文创产业高地。依托历史人文、自然山水和乡土风情,打造生态康养胜地。形成“康养、文化、旅游、农业”全方面融合的浙东门户城市。

功能定位之四:现代服务高地。培育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现代嵊州形象展示“重要窗口”。

◎核心构思:

以“一区引领、四区联动”为出发点,通过六大联动,分别对产业、生态、交通、空间、开发、服务等多个系统进行梳理,提出具有前瞻性、同时兼顾落地性的战术举措。

IOD 产业联动为魂——上接天线、下达阵地

嵊州市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重要枢纽节点城市,且处于“ 金十字”的有利地理区位,客观上已成为“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把握宏观区域背景导向、顺应产业发展背景指引摸排区域及基地产业基础、兼顾上位规划、与周边协同发展,形成以文旅康养产业为引领、数字经济的创新集聚为主体、高品质社会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EOD 生态联动为脉——一心两脉、强边活心

在梳理生态网络本底的基础上,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之城。植入红绿功能业态、形成一心两脉联动结构,在挖掘本土优势产业的基础下,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创新产业,根据不同人群需求打造创新产业走廊。在尊重栖水而居的生态本底的基础下,发掘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建设功能设施及配套产业,以乡野旅游、休闲康体实现文旅价值的转化。摸底现状山体背景、打造休闲都市绿肺。

TOD 交通联动为骨——合纵连横、快慢兼顾

借力甬金高速改造的良好契机,兼顾加强越剧小镇交通联系的必要性,同时对环南路愿景衔接104国道形成城市环线的需求,在比对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利弊之后,本规划提出西移高速口的相关论证,以此破解了区域交通格局东强西弱的问题,同时以高铁为驱动,增加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系统,为远景城市空间的拓展与缝合提供良好的支撑。

LOD 空间联动为体——以点带面、预留未来

以双江山水自然资源为基本生态基底骨架,打造以绍南门户极核及高铁新城产业智创极核为核心的双核发展理念,结合片区主要公共空间廊道,链接城市五大功能片区,链接城市自然割裂,延续城市文化生长路径。

一底:生态优越的山、水、林田本底。

双核:绍南门户极核和产业智创极核。

两廊:西边依托越剧文化小镇延伸的文化旅游长廊,东边依托智创高端产业延展的创新产业走廊。

五片:分别为商业商贸片、生活教育片、数字科创片、高铁新城片、越剧文化片。

DOD 开发联动为行——两两联动、刚弹结合

五大片区联动开发,保障区域整体发展。

站前区域:数字科创区、站前商贸区联动。站前区域公建轴线与一江之隔的未来科创组团应紧密联系,统筹考量两侧开发的一体化设计,在建立密切人行、景观联系的同时,加强建筑界面与标志塔楼的互动关系。

江口区域:综合服务区、教育文化区联动。由于三江口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该区域承载了本地对未来的想象,因此需着重考虑该区域的两岸互动,在过往城市建设的经验中树立新的目标。在茶坊路北延的联动开发过程中,强化该区域的公共价值,以人行系统的密切串联为线索,以建筑塔楼的北高南低体现一体化设计,打造属于嵊州自己的未来名片。

文旅区域:村落提升、山体盘活联动。拓宽串接越剧小镇的交通主流线,加强与站前交通的进一步衔接,在村庄微改造的前提下,联动开发配套设施、串接现有登山步道等,在一体化运营的思路中,让越剧小镇不再是一处孤立的标地,而形成线索强烈、标识清晰、主题鲜明的文旅长廊。

SOD 服务联动为谋——人群匹配、智慧共享

填补数字产业端头,构筑区域科创大脑 

尽管目前周边园区已有一部分产业研发功能,但内部集聚度、外部主动性都较为薄弱。结合站前M0用地的科创智慧组团,打造服务于周边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大脑,最大化发挥高铁新城的引领作用。

填补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嵊新未来品质 

在嵊新一体化大势所趋的前提下,将两地未来亟待扩充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中布局在高铁新城,尤其土地资源开阔、景观资源优渥的丽湖片区,更是承载着文化、商贸、总部、娱乐等多样复合的城市综合功能。

引领旅游服务配套,打造三级集散中心

规划三级集散中心,疏解与导流三个层次的游客综合服务。

文旅综合体:以高铁新城为引领,在站前形成集中疏散区域客流的文旅综合体,形成区域十字旅游走廊的核心枢纽。

旅游集散中心:以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镇区为单元,分设次一级综合服务中心,承接高铁新城的主客流,衔接下一级景点的游客接驳。

景点服务中心:在各镇区的核心景点设置景区服务中心,为景区的客流疏解和交通换乘提供综合服务。

在“一区引领、四区联动”的宏观发展要求中,高铁新城的建设将会在本规划的构思路径中实现六大联动,形成以科产城一体、文商旅融合的“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核心区。

编辑:凌慧佳
责编:王珊珊
审核:张 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