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朗:古稀变法
“萧朗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以雪涛高徒名世,已经是人生幸事了。五十年代以后,美术界以创新为标准,要求新时代绘画要有新思路、新题材、新发展,这使萧朗先生不得不想到与雪涛先生在艺术上拉开差距的问题。1963年萧朗调入高等美术学院教授花鸟画,使他变易、发展、超越雪涛画风的决心日趋坚定。他多次对友人说:'早年老师教的东西运用了许多年,现在还那样画不行了。要画自己的东西,感受是自己的,情趣是自己的,笔墨也要自己的。总之,画自己之画,抒自己之情,走自己之路。’(《萍香阁论画》)由于艺术理念的飞跃,使萧朗先生清醒认识到自己不是雪涛先生,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画路,应该以最大的努力从王雪涛艺术中走出来。”(摘自王振德《两度嬗变 一代宗师》)
这种强烈的意识使萧朗先生在古稀之年前后经过艰苦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绘画艺术生涯中的首次变法。
“萧朗先生长期抓住了精研古法这一法宝,在学习雪涛的同时学习古代名家真迹。在教学创作中,他也将学古临古作为日课内容,其手不离经典画册,常说:'不看几遍先贤画册,提不起画兴来’。他是在具备雪涛大师艺术功力的基础上,学习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历代名家经典之作的,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闪亮攀登,自然可以摘星揽月,自然能取自己之所需,成自家之所美,与那些泛泛好古仿古之辈大相径庭。”(摘自王振德《两度嬗变 一代宗师》)
《仿八大山人法》作于1978年,尺幅不大,看上去是件平时戏笔之作,但无论是章法、笔墨还是造型,尤其是在意境上都画出了自己的神韵。
创作《清香》时,萧朗先生已经从广西回到天津美术学院。教学和创作的闲暇时间,萧朗先生不是研习书法就是赏析古画精典,并且常常将心得融会贯通于创作之中,《清香》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给此画题款时,萧朗先生特意标明是“擬清湘老人法”,以此来表达研习石涛的心得。他在谈艺录中曾说:“所谓博采众长,不是东拼西凑,有些人的画可以把什么人的东西都凑到一块,唯独没有自己的东西,这些人对博采众长的理解是浅薄的。真正的博采众长,是把别人的好东西吸收进来吃透,融化到自己血液中再以自己方式表现出来。学习别人的东西是完善自己,不是重复别人。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学了别人的东西,还被别人看不出是从那里学来的。”
“萧朗先生独具慧眼,为了抒发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致,他以雪涛大师艺术为根底,追溯到雪涛恩师齐白石、王梦白花鸟画的情趣表达方式上,努力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奋力打造自己的艺术王国,极力排除画商、经纪人的时尚干扰,在表达真性情、真趣味上下苦功夫、花大气力,使自己作品真气弥漫、情趣盈纸、性灵剔透。不用说,发于真性情的作品多为有个性的感人之作。”(摘自王振德《两度嬗变 一代宗师》)我们从这个时期间创作的《春江水暖》《蕉雨》《探果》《清塘》《天窥》《雨后》等作品中不难看出,萧朗先生已经从雪涛艺术层面中走出来,几乎没有雪涛艺术的影子,形成了具有自己风貌的艺术风格。“他以巨大勇气构建自已的艺术世界,在题材、技法和立意诸方面均有新鲜创造,将雪涛先生花鸟的帅、巧、俏等艺术特点发展到厚重、严整和练达的艺术高度,进入了超越雪涛艺术层次的萧朗层次,成为王雪涛艺术最优秀的继承者和最权威的推进者,从而被人们合称“王萧花鸟艺术”或“王萧画派”,取得了惊世骇俗的艺术成就。”(摘自王振德《两度嬗变 一代宗师》)
在与雪涛艺术风格拉开距离的同时,萧朗先生还从先师陈半丁先生绘画艺术中汲取精华,不断将书卷气注入自己的作品中。《天香》《牡丹》《雀喳喳》等作品,在绘画上特别强调骨法用笔的同时,以长题的形式将整首或多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与作品的主题、主要表现内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而且还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格调与品位,是其“古稀变法”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此文来源于 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