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妇孺老人,仅用9个月时间,修建好959公里的国家生命线

01

 引言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先后进军华北、华中、华东等地。上海、南京入敌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来到重庆后的国民政府,虽然在国际上争取到了不少物资援助,但中国的几个重要海港早已全部落入日军之手,物资根本运输不到重庆,更别提运输到前线了。

国民政府当时唯一的运输路线,就只有云贵地区的山路,可供运输了。可是云贵山路的开发工程量,不是一般的高,国民政府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通的这段生命线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云贵老百姓修筑滇缅公路的故事。

02

步步紧逼

1938年,继南京沦陷后,合肥、徐州、安庆,相继被日军攻陷,眼看着武汉朝不保夕,国民政府慌了。武汉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武汉沦陷,广州也将不保。到时候国民党只能坐守重庆,很难再有翻身之地。同时也意味着,国民政府丧失了全国80%的工业基础。届时日军围而不攻,耗死国民政府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2月18日,情况进一步恶化,日军为了加快战争的步伐,派出数百架轰炸机飞往重庆,制造了重庆大爆炸。坐守重庆的国民政府坐不住了,计划着将内陆的工厂、学校、医院,全部转移至西南后方。

工厂、学校、医院转移后,遇见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南后方没有资源可以供其使用,国民政府的储备物资也即将消耗殆尽。这时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了1千公里长的滇缅山路。

03

修路奇迹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滇缅山路全长900多公里,其路段多数都是未开发的山林。巨石滚木充斥其中。想要修建一条可供汽车行驶的公路,至少要十万民工和一年时间,才能修建完。为了尽快修建公路,国民政府在云贵川地区开始召集民夫。

国民政府在当地征集民夫时才发现,云贵川地区的壮年男子早就被军队征集走了,据史料记载“川滇黔,三省出兵抗日的人数达到了百万之多,光贵州一省就有70万人出黔抗战。”

缺少壮劳力,让滇缅公路的修建变得雪上加霜。此时再不修建滇缅公路,中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危急时刻,云贵川三省的妇孺老人站了出来,前往滇缅山路修建公路。据史料记载“当时云贵川地区,共计出动了20多万妇孺老人作为民夫,前去修路。”

这20万民夫可是来之不易,他们中有好多人都是少数民族,在当时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土司制度”,少数民族的人们要出族生活,必须经过土司同意。国民政府本来是不想打扰他们的,可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却自己主动前来修路,滇缅公路的修建无疑又多了一份力量。

滇缅公路修建的异常艰辛,工人们不仅要面对多变的天气、丛林里的毒蛇猛兽,还要时刻防备着日军的空袭。山路上到处都是石头,工人们就把石头敲碎,用石子筑路。在当时“女人们三个五个为一组,用夯土器,夯路,老人们用锤子敲打石头,小孩子们有的在捡拾碎石子,有的穿梭在大人们中间,给大人们送衣食。”

日军的轰炸机刚刚飞过,修路的工人们就立马上前去捡被炸弹炸碎的巨石。饿了就吃豆饼,渴了就喝山泉水,这群风餐露宿的20万民夫,昼夜兼程,修筑这唯一的生命线。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滇缅公路就通了车。

04

血肉铸成的生命线

滇缅公路历时9个月修建完成,在缺少机械帮助的情况下,云贵川地区的老百姓利用锤子、斧子等原始工具,开路959公里,修桥243座,涵洞1780个。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超过3000多人付出了生命,近万数人在修路时患上了疾病。

他们的付出是非常有价值的,滇缅公路在修建后的三年内,为中国内陆运送了40多万吨国际援助物资,间接支援了抗战。其战略价值远远超过运输价值。

滇缅公路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还帮助了西南后方的工厂、医院复工复产。为民族工业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路的开通使得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有了报国的希望。在东南亚华侨中,最出名的要数陈嘉庚了,他组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滇缅公里开通后的三年内,不仅向祖国捐助了数十万美金的援助,还自发组成了3000人的公路维修团,除了日常的维护公路外,他们还自费从仰光购买铺路机器,准备将滇缅公路铺成了柏油路。(后因日军断路,没能开展。)

如今,滇缅公路的血汗史,成为了汉族同胞、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华侨,共赴国难的历史凭证。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作者

启兴,文史哲学爱好者,喜欢研究中国史、世界史。愿与你翱翔在历史的天空,游荡于历史的长河。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