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一方多用的半夏泻心汤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曾经谈到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 失眠案。

最近有几例不同的疾病均用到了半夏泻心汤,虽然病症不一样,但机理基本相同。

案一 口腔溃疡

L某,男,61岁。

反复发作口疮,经常发作部位舌尖 咽后壁,灼热疼痛,脉滑,舌淡苔薄白,舌体齿痕。

辨证要点:口疮 舌淡 舌体齿痕

方选:半夏泻心汤 封髓丹

党参10g  甘草15 g砂仁5g 黄柏10g

大枣15 g干姜5g 半夏15g 黄连5g

7付,水煎服

药后口疮无,后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胃反流等。

案二 Z某,女,66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数年,食欲不振,泛酸烧心,口苦 心烦燥热,脉软弦,舌红苔黄腻

辨证要点:食欲不振 泛酸 舌红苔黄腻

方药 半夏泻心汤

黄连5 g大枣10 g干姜5 g甘草10g

栀子15g 黄芩15g 党参10 g梅花13g

半夏15g

7付,水煎服

复诊 药后食欲 胃反流改善,基本不用奥美拉唑,有时心悸,脉数涩,舌红苔黄偏厚

上方去梅花加丹参20巩固

案三 Z某,女,32岁

耳鸣一月余,夜间加重,右侧耳鸣重如蝉,便秘,口干口臭,胃胀,脉沉弦右软,舌稍暗苔薄黄

辨证要点:耳鸣 口臭 胃胀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

黄芩15 g黄连5 g大枣20 g菊花8g

蝉蜕8 g甘草10 g党参g15干姜5g

半夏15g

7付,水煎服

复诊 药后耳鸣基本消失,后以八珍汤治疗其贫血,耳鸣复发,用该方后耳鸣减退。

案四 舌体灼热案

C某,女,73岁

舌体灼热半年余,偶有泛酸,便溏,无胃胀疼痛,脉略数,舌红苔黄偏厚

辨证要点:舌体灼热 便溏 舌像

方药:半夏泻心汤

黄连10g 甘草15g 沙参20g 半夏15g

大枣15 g黄芩15g 牡蛎30g 干姜5g

7付,水煎服

复诊 :服药一付后舌体灼热明显减退,后又轻度反复,仍以上方加重剂量巩固,收效可。

半夏泻心汤,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所致。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脾气主升,肝气主降,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