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用土豆皮还是硫酸镁?答案是......
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药物外渗?
案例再现
2021-05-24,某外科病区收住了一位从外院转入的老年男性患者。责任护士在入院评估时发现患者左手背肿胀、疼痛明显,患肢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经了解,患者4天前左手背曾经打过留置针,刚开始有点痛,后来慢慢肿了起来。护士将留置针拔除后又在前臂部位重新打了留置针。
考虑到手背肿胀可能与药物外渗有关,责任护士汇报了护士长。
那么,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处理肿胀的手背呢?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建议用土豆皮外敷,有的建议用硫酸镁湿敷,有的建议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有点建议白天用土豆皮、晚上再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
最后,护士长电话联系笔者,想听听笔者建议。
笔者建议采用水胶体透明贴+红外线照射+抬高患肢的方法进行处理。
该患者当天行手术治疗,术后转ICU监护。
2021-05-25,笔者去ICU评估,发现患者左手背肿胀较之前略有减退。见下图。
2021-05-26,患者从ICU转回外科病区,责任护士予重新更换一次水胶体透明贴。
2021-05-27,患者左手背肿胀已明显消退,但较右手背略显肿胀。患者自我感觉局部已无疼痛,手指活动自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视频,听听患者的感受:
提醒:药物外渗后肢体会出现肿胀、疼痛。如果外渗部位在手背、关节处,活动时疼痛会加剧,故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活动患肢。如不注意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可能会出现患肢活动功能障碍,出现手不能握拳或持拿物品、关节僵硬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适当做好外渗部位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知识链接:水胶体的作用机制
水胶体敷料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主要成分为为羟甲基纤维素,该凝胶可牢固地粘贴于创口边缘皮肤,当吸收渗液后可膨胀数倍。
水胶体敷料可形成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
水胶体在药物外渗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1.水胶体敷料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其吸收水分后膨胀,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异样感,舒适度较高。
2.将水胶体敷料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处时,其可吸收部分渗出液,有利于创面愈合,减轻其局部肿胀和皮肤发红程度。
3.水胶体敷料具有很强的自溶清创能力,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舒适感。
研究指出,水胶体敷料在治疗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中和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水胶体敷料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预防静脉炎。因此,水胶体敷料在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上不妨一试。
药物外渗:原因知多少?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引起该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因素。
文献报道,引起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医护人员相关因素以及静脉输液方式等。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留置针打在手背,输注的药物中包括氯化钾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兰索拉唑注射液、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
可见,造成患者药物外渗的因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患者输注的药物中,说明书上都有提醒在输注时谨防药物外渗和静脉炎:
1.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
2.蔗糖铁注射液:谨防静脉外渗漏。如果遇到静脉外渗漏,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若针头仍然插着,用少量 0.9% 的生理盐水清洗。
3. 兰索拉唑注射液:本品静滴使用时应配有 1.2 μg 的过滤器,以便去除输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有可能引起小血管栓塞而产生严重后果。
4.奥曲肽注射液:皮下注射可引起皮下注射部位疼痛、刺痛或烧灼感,伴有红肿,极少持续15分钟以上。
文献报道,引起外渗的常见药物包括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高渗性药物、抗生素、强酸强碱性药物等。
主要是这些药物的细胞毒性、渗透压、浓度、pH值等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血管内膜组织损伤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情况,使药物出现各种状态的外渗。
一旦发生外渗,可引起局部发红、疼痛、肿胀、发热或发凉等现象,严重者引发局部皮肤水疱、皮肤破溃及组织坏死等症状。
因此,使用上述种类药物时,应尽量选择中心静脉行静脉输液,必须使用外周静脉时应加强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和交接班。
药物外渗:紧急处理六步骤
药物外渗重在预防。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则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药物外渗对组织造成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
当发现药物外渗时,可以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处理:
第一步,停止输液并回抽残液:
第二步,快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
第三步,皮下注射解毒剂:
第四步,局部环形封闭注射:
第五步,减轻外渗肢体肿胀:
第六步,做好记录与随访:
参考文献
1. 徐洪莲.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上海护理,2021,21(3).
2. 王军霞,杨瑾,等.水胶体敷料用于预防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人人健康,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