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古代农具发展史

我国是传统的农耕国家,集权政府始终坚持重农抑商的策略,因此农业在我国古代是绝对的经济支柱。我国古代的社会活动是紧紧的围绕农业活动而展开的,农业生产成果的充足程度是衡量一个朝代兴盛和衰亡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社会的发展也不断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生产力的提升为基础的,在我国古代生产力的提升则是以农具的变革为基础的。

我国古代的农具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简单的石制农具发展到金属农具,从单一的工具发展成为系统化,体系化的农业装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随着考古学和史学的发展,将农业工具的发展依据其自身的历程分段,探究农具的发展对时代的影响。通常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将我国农具的发展划分为7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前农业生产时期的农具。前农业生产时期时间上讲就是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在这一阶段的农具是此后发展出来的所有农具的鼻祖。这一阶段农器的特征是简单笨重,从材质上讲主要是石器和木器和小部分的骨器;从外部的形态讲有尖形器,方形器和园形器;从其发挥的功能讲主要是刺,切割和盛放物品。此外这一阶段也可以将用于捕猎的火和弓箭归属为农具。这一阶段的农具发挥的生产效益较小,其存在的主要价值是方便人们的生活。

农具的第二个阶段是原始农业发展阶段。从时间上可以归为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是农业工具发展最为缓慢的一个阶段。现阶段的研究已经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开始于中石器时代。

这一时代的农业发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刀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的主要生产活动为砍伐树木,进行烧荒,然后在荒地上播种收获。这这一阶段使用的农具主要是斧,火和原始的镰刀。第二个阶段是耜耕,在这一阶段生产工具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且根据用途的不同出现了分类。整地的过程之中采用石斧,石铲,石犁等工具。收割的过程之中有了石刀,陶刀等,加工农作物的工具有磨盘,石磨棒等。

第三个阶段的农具已经发展到青铜器阶段。从时间上看,归属于商和西周阶段。尽管在这一时期青铜类工具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应用的范围非常的有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境内制作青铜器的原料不是特别的充足;二是青铜器农具的制作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该制作技术比较传播范围较窄;三是奴隶主把有限的青铜资源应用到制作各种类型的祭祀用品上,忽视了在农业上的投入。尽管青铜农具的应用范围比较小,但这也是我国古代农具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农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就是铁质农具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农具发展最灿烂辉煌的阶段。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最早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出现,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基本上替代了此前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农具。铁制农具的发展不仅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其还推动了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铁制的农具通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之中。秦始皇在兼并六国之后大力兴办冶铁业,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向个体的转变。到西汉时期个体农户在农业生产之中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农具基本已经得到满足。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提升,铁制农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一个阶段基本上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类型样式的农具都已经全部出现。

第五个阶段是农具由北向南的发展过程。在三国时代之前,我国适宜种植的土地主要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秦汉期间铁质农具的快速发展使劳动人民能够在南方坚硬的土地上进行耕种作业,农业种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农具开始根据南北不同的耕种条件出现了分类。北方的旱地耕种工具在发展的过程改进的更具有效率,南方则以北方的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开发出了一整套的符合水田种植需要的农具。此外南方丰富的水利资源促使劳动者开发出了各种专业的农业灌溉设施,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六个阶段是我国古代第二次的大变革时期。我国农具发展的第一个变革时期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这一个阶段的变革体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之中的动力来源,农具种类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之中使用农具种类的增加,农业的发展区域范围。这一阶段从时间上讲归属于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改变是动力机和工作机的分离,与此相对应的工具是牛套。在该工具出现之前牛同犁连接为一个整体。

该工具的出现使犁和牛实现了分离,这种分离使人们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畜力且在耕作的过程之中实现对耕作方向的准确控制。在这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发明就是挂钩的发明,该工具搭配牛套使的畜力可以同多种工具实现连接,这极大的拓宽了人们使用畜力的范围,使过去许多靠人力才能完成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借助畜力的力量去完成。农具的改进极大的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整个社会之中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七个阶段是多元化和小型化的一个过程。农具在宋元时期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针对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农具已经完全定型。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能够使用的动力源有人力,畜力以及水力,与这些动力源相配套的工具发展的非常成熟。

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的出现了大型农具,例如代耕架和大型风车,这些工具的出现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小个体户的逐渐增多,大部分的农具还是趋向小型化的负责。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能够实现深耕的深耕犁和深耕设备,这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明清时代我国农具的发展状况,实质上已经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这些农业工具直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一定的价值和作用。

(0)

相关推荐

  • 1940年农民使用的这些老农具,你认识多少?

    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 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农业生产就已成为我们祖先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农业的发展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直到今天.可以 ...

  • 详解:CAE发展史及软件家族

    CAE是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英文缩写,它是利用计算机程序,使用各种物理模型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各种力学.电磁学等问题的模拟.其中,大家常见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就有ABAQUS.Solidworks Simulat ...

  • 图文详解 | 古代匠人是如何修建苏州园林的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更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苏州园林>朱梅邨 精 ...

  • 古玉学堂:详解古代玉牛的制作工艺!

    牛是古代玉器中的传统题材,因为在古代,牛是重要的耕种工具,所以在玉器题材上也出现了大量以牛为主的古代玉器. (商代玉牛首片饰) 今日讲解课题材料① 这是一件比较典型的商代玉牛首片饰,在商代玉器中,以片 ...

  • 带你走进阿塔罗斯柱廊,图文详解古代市集博物馆经典藏品

    从市集山向东望,那座宏大的建筑就是阿塔罗斯柱廊.它最初为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二世(Attalus II,220 BC-138 BC)于公元前150年出资兴建,作为赠送给雅典的礼物,因为他年轻时曾在这里接 ...

  • 详解古代中国六个草原帝国的由来及武力等级

    中国北方草原自秦朝以来,出现了很多的草原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类似,都是逐水草而居,其中有六个民族先后统一了整个草原,分别是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和建州女真.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六个少数民族 ...

  • 不懂进来看看:详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奇趣发展史!

    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 ...

  • 古代第一贵族集团-关陇集团的八柱国、十二将军详解

    纵横中国近八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这一集团,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阶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关 ...

  •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五个国家详解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历来 ...

  • 古代在甘肃建都的二十五个国家详解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呈狭长状,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自东向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