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铁云烟—一泓轩的砚铭艺术

·铁笔赋丹青·砚台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新石器时代的最初萌芽一直到近现代的跌宕回归,几乎伴随了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从具体的留存实物看,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赋予了砚台人文的情怀和艺术表现。唐宋时,随着人们居坐方式的改变,对砚的实际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具体变化。同时,人们对砚台的品质和样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砚上作文起源较早,除品级、规制、商号的特殊限定之外,个人的趣味或多或少也渗透到砚台中,使砚在实用功能之外,逐步具有了与文人相合的气息。同时把自己对砚台的至深情怀撰文铭于砚上,并与其日夕相伴。到了宋时,由于文化的高度发达,在砚上作铭蔚为文士时尚,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到明清时,随着砚台的品类、质地、砚式的丰富发展,文人更是把砚台视为最亲近的“石友”。同时集砚作铭、传拓著录,在砚史上留下了丰富的著作而泽被后世。其时的砚具有实用和鉴赏的双重作用。虽然在近代由于墨液的出现,砚台的功能更多地趋向于鉴赏的功能,这些曾经文人的尤物也一度遭到冷落。但砚台始终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繫,其自身具有的文化魅力和特有的鉴赏、实用功能又慢慢被引起重视,尤其是传统艺术中书画的创作,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寸铁云烟—一泓轩铭砚集》开篇用研磨器刻製的“砚癖”印,我想这也代表了作者对砚的态度。书中铭砚所取砚台以明清古砚为主,间或有现当代新製砚样,材质丰富,样式各一而又各有趣味。通观全书,作者对于每方砚都配有极考究的砚匣,这种待物的态度,已能看出对艺术品位的追求。

《双蝠捧寿之砚》“丹果存露,隃糜轻旋”

《耕耘砚》“居乡野,勤著书。俟日硕子来相呼”砚铭内容的雕刻,通常理解为是砚雕的一部分,属书法和雕刻的工艺性质。内容上也是亦诗亦文,形式多样,有言志寄情,有纪事抒怀;书法也是诸体兼用,有仿古代碑帖石刻,有名人名家手笔等,需要作者有极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首先是作者对砚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真正懂得古砚台的相关知识才可能做出合适的铭文。其次是章法格式、铭刻位置、文辞长短等具体要求。而铭文的具体内容,既要遵循古铭体的相关要求,又要能体现砚和现代环境相结合的得体铭文。这更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学知识。当我们读到书中《双蝠捧寿之砚》“丹果存露,隃糜轻旋”的铭文时,就会想象砚台就像刚采摘时还有露水的蟠桃,而这露水就可以研磨了。《耕耘砚》中的“居乡野,勤著书。俟日硕子来相呼”,点出了文人用功读书时与砚的亲密关係。

《梅影砚》

《冬心像砚》书铭小友的专业是书、画、印的创作与研究,对于铭文的刻法有多元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须知砚台本身的艺术形式相对独立,具有自身体系和审美,对砚的再创作就有了一定的限制,寻找妥帖的表现方式就成了重点。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很好,铭砚集中展现的双刀法,以刀代笔工稳健劲,如《紫霞砚》侧的小楷书,《耕耘砚》的隶书铭,《一泓轩写经砚》的礼佛图等;也有单刀直下者,酣畅而能不失法度,如《胜春朝砚》 《长乐未央瓦砚》等,字体变化多样, 诸体兼备, 丰富多彩, 难得的是作者也有以画入砚,且手法得于前人,而又有新意。单复刀法混合使用,如《学圃砚》的山石和枝叶,《藕花庄砚》砚背的绿荫部分,这些手法使文人气和金石气兼得。再有《梅影砚》枝干的留刀痕迹,《冬心像砚》中人物线条的飞白处理,等等。真是精彩,使读者观后也会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极佳的文人意趣。体会到艺术带来的愉悦,展示了收藏和鉴赏的价值。书中还附录了每一方铭砚的拓片,均出自作者之手,以特有的传拓技法诠释砚台的美感,这些拓片假以时日,墨色沉纸,将会是一片盎然古气。作者还会对这些拓片进行题跋、出版、展览,铭砚砚拓也将编号製作《一泓轩铭砚谱》四十部,这将对砚文化的传承发展、宣传推广有着很大意义,不觉心生欢喜,撰此短文引以为序!张淑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选自本书序一。)

·我生无田食破砚·砚,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一,最为文人所锺爱。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载:“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也就是说,笔不能耐久,所谓老不中书,纸置久则酥脆,难于使用,墨陈失去胶性,而易于散碎,均难久蓄。唯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故砚之为留千古而永存者。笔、墨、纸皆为消耗品,随用随减,唯独砚多为石质,儘管研磨过程中也有些许损耗,但文人一生所用,并不能磨穿一块砚石。因而说,砚台是四宝中唯一可以“终身与俱者”。

东坡先生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一) 》 中有句 “我生无田食破砚” , 道出古代文人生活之所依。文人不耕田, 但耕砚,每以文笔生活。因此,砚台就是历来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犹如农夫之田。然而,农耕时代结束,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书写方式及其书写工具在二十世纪渐渐被淘汰,代之以钢笔、铅笔、圆珠笔等。而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连钢笔、铅笔也渐渐退去,砚台更是成了“古董”摆设。儘管还有部分书画家在支撑传统文脉,却改变不了传统意义上笔墨纸砚的不断乖离。

古董,是和平年代的宠物。总有众多的怀古者,面对以往的文明与辉煌,花尽一生心血去收集、整理,在自我赏玩之余,往往也展示出来,期冀将历史的精粹告知来者。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的古玩藏家,其中不乏文房四宝的爱好者。其中于砚一项,藏家颇多。其一,砚石种类繁多,或端,或歙,或洮河,或红丝,或澄泥,还有松花石、箕山石、田横石、徐公石、尼山石、紫石、淄石、易水石、燕子石、浮莱山石、蒲石以及各类化石等。其二,同一种类砚石,也有坑口、石质不同,即使端砚,就有宋坑、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梅花坑、绿端、古塔岩、朝天岩、白线岩、宣德岩等,石质更是各有特点,洗砚把玩皆能引人入胜。其三,历代文人墨客好在砚石上做文章,题诗赋词,为文製铭者纷纷,流传于后世者,更因人而贵。《西清砚谱》云:“古今佳砚,因质美工良,而鉴赏品题,因人增贵。”于是,历代砚台赏鉴家、藏家大有人在。除清宫有《西清砚谱》传世而外,文士者流如高凤翰的《砚史》,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砚谱》,阮元的《龙门十品砚谱》,万承纪的《百汉碑砚斋砚谱》,广仓学宭刊行的《广仓砚录》,沈石友的《沈氏砚林》,周庆云的《梦坡室藏砚谱》 , 等等。当代最著名者是王镛先生的 《寸耕堂铭砚集》 ,将其所藏历代砚台一百品,为之命名、撰铭、刻铭,一人包揽,于文学、书法、镌刻、工艺乃至历史,无不合古出新,堪称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书铭道兄, 是王镛先生高足, 好古之士, 于砚台收集既多且精,亦受其师影响,撰铭、镌刻其上,颇得古意。书铭兄擅绘画,部分砚台以及砚盖、砚盒镌成山水、人物、花卉,也合于古,丰富了砚台的艺术感。砚台藏家中, 通晓砚史且善作砚铭者, 少之又少。书铭兄不愧为“王家弟子”,承继了王镛先生铭刻之技。古时砚台限于开采难,佳砚少而难求,今日文人多不用砚,家有佳砚也频频散出,部分进入古董文玩交易,使得好之者能通过拍卖等诸多机会获得。书铭兄传来佳砚照片三十有余,想其所藏之砚,亦托了当今文房雅玩方便交易之福,时代之幸也。

福禄砚观书铭兄铭刻,一如其书画,正所谓“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篆、隶、行、楷皆备,山水人物花鸟诸类,各得其宜,诗文铭文,尤显文人心迹。所刻刀法凌厉,文字以双刀为主,大字施以V形槽,小字单刀如刻篆刻边款,得传统碑刻、铭刻神韵;绘画单刀双刀并用, 使刀如笔, 勾线造型, 写意而精工, 写意处有缶翁大略,精细处似芥子园画稿,古意盎然,又不乏时代气息。书铭兄不专美于私室,将这批藏砚、铭刻共享同好,实乃我等爱砚之人之幸缘,读者们也将一饱眼福。邹涛于名古屋(书法篆刻家。选自本书序二。)·其他砚式·

·内页版式·实物摄影

·更多图片·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书特点·本书从语言描述到图像呈现,全面展示砚台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独特审美和鉴赏体系。结合艺术家个人视角,从实物摄影到拓片传拓,多元展示砚文化的当代状态。在正常序列的作品介绍时,为展现砚台的质感和美感,将作品整体图、正面、背面图按作品原大印刷,使读者有直观的感受。书中黑白图像和少量场景图的穿插,也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了节奏。装帧朴实亲和,软精装形式可以使书能平展阅读。本次分为两种封面,内容一致,红色是特装编号本。

·销售方式·

本次分为两种封面,内容一致:一、红色特装编号本1、总印300本。红色特殊封面。2、带首发编号纪念卡。3、每册赠送一张砚台宣纸原拓作品。(拓片有六种,买六册者可六种不同拓片发货。买一册者拓片随机发货。拓本是原物传拓,宣纸难免有凹凸和小破洞,不是瑕疵。)4、随机赠送作者自制今年台历,因台历仅100套,先下单赠送几率大,不是每个单都有,送完即止。《寸铁云烟  一泓轩铭砚集》作者   符书铭河北教育出版社16开软精装    264页定价:568元折扣价:568元(大陆非偏远地区包邮)发货日期:5月25日后陆续发货赠      品

拓本是原物传拓,宣纸难免有凹凸和小破洞,不是瑕疵。

随机赠送作者自制今年台历,因台历仅100套,先下单赠送几率大,不是每个单都有,送完即止。

二、灰色通行本总印700册。对外发行350册。随机赠送作者自制今年台历,因台历仅100套,先下单赠送几率大,不是每个单都有,送完即止。《寸铁云烟  一泓轩铭砚集》作者   符书铭河北教育出版社16开软精装    264页定价:568元首发价:426元(大陆非偏远地区包邮)发货日期:5月25日后陆续发货赠     品

随机赠送作者自制今年台历,因台历仅100套,先下单赠送几率大,不是每个单都有,送完即止。

关注我们

艺度 你的艺术导航6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艺度你的艺术导航

(0)

相关推荐

  • 展讯 | 会心不远,春秋亭的砚里乾坤

    © 一函团队优质原创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版权为"一函"所有 欢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晚霞 窦唯 - 山河水 展览同名书籍现已上市 <春秋亭藏砚集> 俞星伟 著 南书 ...

  • 金石癖 / 会心不远·春秋亭藏砚集

    会心不远·春秋亭藏砚展 指导单位:中国民协砚委会 主办单位:嘉兴市文联 承办单位: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嘉兴市收藏行业协会 时间:2020年11月22日至12月30日 地址:嘉兴博物馆三楼 砚,作为古 ...

  • 寸铁云烟 |《一泓轩铭砚集》首发

    · 铁 笔 赋 丹 青 · 砚台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新石器时代的最初萌芽一直到近现代的跌宕回归,几乎伴随了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从具体的留存实物看,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赋予了砚台人 ...

  • 与古为徒 ▏寸铁云烟:一泓轩铭砚集

    寸铁起云烟 驱寸铁是操作,起云烟是境象.二者一实一虚,连绵生发. 延展到文艺品评看是虚实相生,是雄浑与纤秾,也是文人对器物的审美追求.司空图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谈或不谈,两重境 ...

  • 『雕塑头条』展讯 | 寸铁凝心——侯中民钢铁雕塑艺术展

    ▲ 当坚硬废旧的钢铁 被艺术家的巧思巧手所改造, 那么呈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艺术发展史上的 一个崭新的门类-- 钢铁雕塑艺术. 寸铁凝心--侯中民钢铁雕塑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8年7月6日 - 9月 ...

  • 谁拈寸铁刓云根 ,秦汉旧制纷纭起:悲庵篆刻

    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 ...

  • 蒋蓝:寸铁

    多年之前,读到鲁迅先生的四则随想录式的轶文,因为最初发表于1919年8月12日北京<国民公报>"寸铁"栏,文章原无标题,后来学者们用报纸栏目名字命之为"鲁迅寸 ...

  • 【广东】周泓轩《云朵和日出观察日记》指导教师:陈黎

    云朵和日出观察日记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国际部(PYP) 四年级 周泓轩 9月11日  星期四   天气阴 早上起来,我发现天空中漂浮着几朵乌云,我想:今天可能会下雨,不会有太阳了吧!唉!在我刚出门没多久 ...

  • 俗语:“男儿没性,寸铁无钢;女儿没性,烂如麻糖”,啥意思?

    古人常说一句俗话,叫"男儿没性,寸铁无钢女儿没性,烂如麻糖."这句俗语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要有个人的个性.对于男人来说,若是缺乏个性,优柔寡断,那就像是一块不刚硬的铁 ...

  • “猴寿王”一一王佰轩老师的艺术人生

    王佰轩,笔名耕耘楼,陕西省西安市人,出生于五十年代初,西安观赏石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王佰轩自幼喜欢书法,曾习王.米等古贤书法,经多年的临习与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以书写猴寿见长,有"猴寿王"美 ...

  • 八雅轩丨【艺术经典】近现代名家 金城 画集欣赏

    金城(1878-1926),中国近现代画家.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北京,1926年9月6日卒于上海. 金城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性喜爱绘画,山水花鸟皆能,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