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之八
捉蚂蚱
王秀英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根在那里。每逢佳节倍思亲,闲坐的时候,常常想起少年时的点点滴滴,想起在母亲身边的幸福时光。那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有浓浓的亲情、浓浓的爱包围着我,虽苦犹甜。还记得在深秋的季节里,周末,吃过早饭,和一群小伙伴去河滩上捉蚂蚱,每人拿一个自制的拍子,是用一根粗柳条棍儿钉上一块旧胶皮鞋底儿做成的,再提着两个用布片缝的小口袋儿。我们个个像冲出笼子的小鸟,有说有笑地奔向河滩。捉蚂蚱要趁阴天或太阳没升高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正午时分,蚂蚱飞得高,不好捉。河滩上枯黄的野草随风舞动着,像波浪一样起起伏伏。伏在其间的体型细长像一条小扁担的绿色蚂蚱,名叫"大担担勾",有的在草杆儿上悠然自得地荡秋千,有的在产卵,把坚硬的尾巴和下半身插到泥土里,上半身左右摇晃着,很容易捉到,你只须像拔小葱一样“拔”下来就可以了。如果攥住它的两条小细腿儿,它会有节奏地颤动,你可以开心地唱童谣:"大担担勾,挑水嘞,你娘忘在河北嘞……"土黄色的“飞蚂蚱”非常狡猾,被我们的脚步声惊起,张开翅膀、带着哨音箭一样逃出去十多米远。我瞄准它落地的位置,悄悄走过去,慢慢蹲下身,踮起脚尖儿,伸长胳膊,一拍子下去,它乖乖地束手就擒,统统被我收入囊中。蚂蚱不论大小,深秋季节里都是很肥的,满肚子的仔儿,那可是高蛋白啊!接近晌午,我们每人拎着装满小布袋的蚂蚱,哼着歌儿快乐而归。回到家,我和母亲把蚂蚱掐去翅膀和小腿儿,放在一个小瓦罐儿里用盐水腌一晚,第二天,用温火把锅烧热,锅底稍微抹一点儿油,倒入腌好的蚂蚱炸一下,炸到黄中带红,吃起来又香又脆。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那真是美味佳肴啊!比起现在饭店里价格不菲的油炸蚂蚱不知要好吃多少倍。有一次,先生从饭店带回一盘蚂蚱,我夹了一个放到嘴里嚼了嚼,怎么也尝不出小时候吃蚂蚱的味道来,都喂了小狗。是饭店做的不好吃,还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让泪水溢出,我想说,小时候吃的蚂蚱,是母亲亲手为我炸的,那里面有浓浓的母爱的味道……
王秀英:笔名含英咀华,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退休前任教于黄骅二中。黄骅作协会员,湖州作协会员。《望月文学》特约作家,获2018年度十佳作家称号。现为骅东老年大学书法班、国画班学员。喜欢散文、诗词,偶见诸报刊。人生信条: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