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凡/细雨中的思念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李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清明时节,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应该最能表达我对去世10年爷爷的思念之情了。
——作者题记
爷爷是一个有点驼背、又瘦又矮的老人。虽然瘦小,可是爷爷的眼睛却很大,手脚也不小,性格更是风风火火。即使是85岁去世的那年春天,爷爷走起路来依然是无需搀扶,干起农活来依然能自给自足。
爷爷是个急性子,也是一个耿直的人。爷爷从来不会做拖拉的事,不会说磨叽的话,更是从来不会做表里不一的人!
所以,小时候,爷爷常常教育我和弟弟,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像他那样干脆利索,顶天立地的人。
那个时候,作为第一代留守儿童的我和弟弟,作为两个从七八岁开始便和爷爷、奶奶留守在家的我们,也确实是以爷爷为榜样。
只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还记得刚刚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候,我吃起饭来总是习惯性地翘起右手的小指。为此,爷爷真是没少用筷子打我,而且是边打手指边骂道:吃饭的时候,不准指天指地!小女孩,就应该有个小女孩的样!
那时候,为了这个坏毛病,我是真没少挨打,也是真的有点害怕吃饭。不过,打着打着,这个毛病也确实被爷爷打掉了。
而今,时隔多年后再回想起这件事,除了疼痛,我更多的是对爷爷的感激和感谢:的确,女孩子,确实应该有个女孩样!
因此,虽然7岁开始便作为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可是我和弟弟却没有被养坏!15岁那年,我便以全乡师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固始师范,而弟弟21岁那年,则成为了广铁集团一名年轻的火车司机。
当然,这样的现状,除了离不开爷爷的教育以外,更离不开他和奶奶对我们生活上的悉心照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可真是苦,然而爷爷奶奶却尽一切可能的,把我和弟弟的生活照料的满足有余。
那个时候,甭说是好吃好喝了,连吃油都不是那么宽裕。而我们家,却由于爷爷的勤劳开垦荒地,每年收的油菜籽,都会比附近的邻居们多了好些。那时候,除了留一点来年需种的菜籽种外,所有的油菜籽都会被榨成菜籽油,为了就是给挑食的我和弟弟做蛋炒饭用。
那个年代,对于我们那些农村娃来说,能够经常吃上油冒冒的蛋炒饭,不能不算是奢侈了!
不仅如此,别人家连果树都没有栽的那时候,我们家却由于爷爷的能干,屋前屋后都栽上了长果的桃树、杏树、梨树,李子树……也是那个时候,我们家总会是春有杏子夏有梨,秋天还有桃子吃。
尤为难忘的是一到夏天,爷爷就会在我们家池塘四周栽满了丝瓜秧,也总会在池塘上方攀满了长长的稻草绳,让丝瓜秧的藤蔓顺着草绳爬呀爬,攀呀攀。于是,不出多久,不太大的池塘便变成了丝瓜的疯长地儿。如此一来,我们家不仅可以天天喝到美味的丝瓜汤,我和弟弟更是多了项驾船下水塘摘丝瓜的娱乐。
那时候,我们是真快乐,真开心,真幸福!
可是,光阴总是一去不复返。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和弟弟竟然长大了,大到要远离爷爷的港湾去外县、外市上学,上班了。
至那以后,我们与爷爷相处的时间便是少之又少。直到工作后的某一天,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的时候,爷爷竟一听到我离去,便开始大声地哭,而且是去一次哭一次。
那时,奶奶总会在一旁不停地跟我说:“你爷怕是不行了,这是在哭路呢。”
说实在的,每每听到这,我是不愿相信,也不想相信。可是不相信又有什么用呢?
2012年的暑假起,爷爷便开始少食,而后更是越来越难以进食了。直到那年的八月初,病入膏肓的爷爷几乎是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按老家风俗,叔叔们只得把他抬下铺,放到了外屋水泥地上铺着的稻草堆上。
当时,闻讯从广州赶回河南老家的弟弟,一看见稻草铺上奄奄一息的爷爷,便立即跟叔叔们哭吼,“为什么要把爷爷抬下铺?爷爷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把爷爷抬下铺?我不同意!”
一声咆哮,满屋子随即响起了哭声。其实,屋子里的亲人,谁又何尝愿意让爷爷睡在那样的稻草铺上等死呢?
可……不愿意又有何用!
爷爷是快速地一天比一天衰竭,到了最后竟是连气息都难以捕捉到。见此情景,邻居家的奶奶总是劝我们,不要再喂爷爷一滴水,好让油灯枯尽的爷爷解脱地去。
可是,谁能忍心!
于是,用棉球签蘸一滴水撑几天,再用棉球签蘸一滴水再撑几天,直到2012年八月十二日那天的两点十二分,爷爷竟破天荒的在我和大姑两人的一抱一喂下吃起了香蕉。
那一时刻,大家都以为爷爷这是有所好转了,哪里想到一个不大的香蕉才喂了不到一半,爷爷竟在大姑的怀中,在我的眼前生生没了气。
八月十二啊,我的爷爷竟然没有挨到举家团聚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撕裂心肺恸哭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一直闪烁着小时候和爷爷一起过中秋、吃月饼的情形。也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以后的中秋我是再也没有机会送月饼给爷爷吃了。以后的日子,我是再也不可能和爷爷一起去采摘他亲手种下的桃李瓜果。甚至以后的以后,我是再也不可能听到爷爷的声音,看到爷爷的模样了。
怎么能?怎么能接受?又怎么能放下?
时至今日,再忆起爷爷,我亦是无法自拔的泪如泉涌——我的爷爷,那个小小瘦瘦的爷爷,那个勤劳能干的爷爷,那个给了我和弟弟温暖和港湾的爷爷呀!
我是再也遇不着,摸不到,瞧不见了……
我那亲爱的,最爱的爷爷早已在2012年的那年秋天消失在了人间中,落入了尘埃里。
是的,尘埃里!
想到那方黄土之中的坟冢,我的泪更凶了:原来所谓的尘埃落定,便是落进尘埃才算定!
……
天堂虽然遥远,但隔不断我对爷爷的思念。每当翻开相册,看到爷爷仅有的几张照片,看着爷爷那张平凡而又严肃的脸,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每当回忆起那一串串与爷爷在一起的往事,双眼就不由泪眼朦胧;每当回乡看到老房,仿佛爷爷就在我的身旁……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爷爷,在淅淅沥沥的四月小雨中,我又来到您的坟前祭奠。愿孙女的思念能够到达天堂,愿天堂里的您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李凡,1983年出生,河南信阳人,信阳市作协会员。作品见各类媒体,长篇小说《永远不会远》《芙蓉花开之——只羡鸳鸯不仙》在网络连载。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1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本刊订户稿件同等质量优先发表。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