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应对复杂世界的方法
9分钟搞懂系统思维
你好。我是翁炫读书会的成员李正阳。这次,我给你介绍的书是《系统之美》。
这本书讲的是,系统思维,是应对复杂性世界唯一有效的方法。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主旨,我给你举个例子。
小张新入职一家公司,工作兢兢业业。没几天,订单量猛涨,导致工作量翻倍,小张为了保持业绩,主动加班,前两天超额完成任务。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小张加班也越来越多。加了一周班后,小张身体垮了,白天无精打采效率低下,连正常的工作量都完不成了。
小张以为多工作就能多完成任务,这是线性思维,他只看到事物之间单向的、直线的关系,他的策略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如果小张继续加班,身体越来越差,未完成的工作会越做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小张该如何跳出这个困境呢,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客户增长”、“工作量”、“加班”、“效率”等多个因素,使用线性思维简单的变换其中某个因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与线性思维相对应的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从更多维度、更长远的视角看问题。从整体看局部问题,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长远看现在问题,透过现象看到趋势。
使用系统思维看小张的问题,小张可以暂停目前工作,花时间提升工作技能,体能提升工作效率自然上来了,工作完成后剩余的时间可以继续提升能力,工作能力提升又会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正向循环让小张的能力越来越强。
这就是系统思考的魅力。《系统之美》这本书说的就是系统思维这件事。
这本书作者德内拉·梅多斯,是系统思考领域的大师,她从事系统思考研究、应用和教学30多年时间。她的老师是系统动力学创始人,她的学生是《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
《系统之美》是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思考领域30年的经验积累。虽然在系统思考理论研究中会涉及到数学公式、建模、计算机,但是在这本书中不会涉及到这些抽象的知识。作者选取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做案例,深入浅出,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不管你对系统思考是否了解,学习了这本书的内容,你将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认识世界。
提起系统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了机器、电脑、精密的设备,这些沉闷而无聊的东西。是不是以为,不从事相关的工作就接触不到系统。其实,系统随处可见,在我们身体里,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先看看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系统由三种要件构成: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 要素: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乐队中歌手是要素,乐队的名气也是要素。
- 连接:要素之间的联关系。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因为鸭子和水之间有连接。
- 功能或目标: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完成的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把课堂看成系统,它的由老师、学生、知识等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又通过课堂制度、友情、课桌相连接;课堂的目标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要想系统的认识系统,除了要知道系统是什么,还需要理解系统的两个特性:整体性和动态性。
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是由多个要素互相连接成的整体。系统中单个要素是为整体服务的,没有连接的零散要素组不成系统,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
在系统中,单个“要素”最容易被注意到,“连接”和“目标”容易被忽视。所以人们讨论足球比赛时最容易关注单个球员,忽视教练指导、球员之间的交流。虽然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很重要,但过分关注要素容会让人目光狭隘、丢失目标,正如人们所说的“见树不见林”。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要用整体的视角去看要素。
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过一个故事: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请问第几个石匠适合做领导呢?很多人选第二个石匠,因为他对工作精益求精有“工匠精神”。德鲁克认为只有第三个石匠才能胜任领导,因为第三个石匠用整体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定的目标也是对组织最有利的。而第二个石匠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局部最优不一定是整体最优。
所以,在要想理解局部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去思考。我们工作时除了关注岗位本身的工作,还应该关注整个团队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学习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2、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春天花朵开放,夏天知了鸣叫,秋天麦子成熟,冬天大雁南飞,这是一年四季生态系统的变化。时间在流转,系统中的要素、连接也在动态变化。
在动态系统中有个基础的要素叫“存量”。
“存量”是某种元素的累计量。它可以物质的,比如花园中的花朵、学校中的学生、库存;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明星的人气,购物网站上的差评、你在朋友圈中的口碑。
系统中存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手机电量是个存量,手机运行时间长了存量会减少,充上电存量会增加。存量中减少的量叫流出量,增加的量叫流入量。
因为存量的存在,流出量和流入量可以相互分开,并且可以暂时地失衡。但是为了保持存量长时间平衡,系统需要反馈来调节流出量和流入量。还是拿手机来举例,手机在有电的情况下,可以不充电运行,这时只有流出量没有流入量。手机电量毕竟是有限的,快没电时手机会提示电量不足,我们看见这个提示会给手机充电,充满电时手机也会有提示,我们会把充电器拔掉。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发出的提示就是反馈。
反馈是存量变化后发出的信号,我们可以根据反馈制定策略,通过调整流出量、流入量使存量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举个形象的例子,在和面时面的软硬就是反馈,软了我们加面,硬了我们加水。一会软点一会硬点…最后活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随着时间流逝,系统中的存量、流入量和流出量会产生各种行为变化(面一会软一会硬),这就是行为的动态性。
3、反馈回路
学习了动态性,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存量、流量和反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张每天上班前会检查冰箱中还有多少食物,如果不多了下班后会去超市采购食物。冰箱中食物是存量,检查冰箱是反馈,采购是流入量,已经吃完的食物是流出量。把小张的行为画成图是这样的。
小张行为模式图
发现了吗,小张的行为像一个因果循环。食物存量的减少引发小张采购的行动,采购又增加了食物的存量。这种因存量变化影响到行动,行动又改变存量的机制叫反馈回路。反馈回路是系统动态行为背后的控制机制,反馈回路有两种类型,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
1) 调节回路
调节回路的作用是调节、修正存量,让存量保持在稳定范围内。调节回路的行为特征是,让一个存量逐渐上升,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到达预期状态;或者让一个存量逐渐下降,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到达预期状态。
刚才小张的行为也是一个调节回路,他的回路让冰箱里长期有菜吃(真是个好男人)。
再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人体是个很强大的调节回路,身体能长时间将体温保持在36℃左右,天热了身体通过出汗来降低体表温度,天冷了身体通过“打寒战”来产生热量。
2) 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的作用是不断放大、增强原有的状态。简单的说,增强回路让存量越来越怎么样,比如越来越多、越来越少,你只需要记住【越来越】这三个字就行。
还是拿小张来打个比方,小张是个居家好男人,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越多传播的速度就越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了。小张名气传播就是一个增强回路。
再举一个例子,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有一个蚁穴本来很小,但蚂蚁增长非常快,蚁穴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堤坝崩溃。蚁穴增加方式也是一个增强回路。
需要注意的是,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是没有感情的,做事不分对错。调节回路负责让存量保持在一个范围内,这个存量可以是“好习惯”也可以是“坏习惯”。增强回路让存量越来越多或者越来越少,这个存量可以是银行卡余额也可以是品牌的口碑。
4、时间延迟
不管是在调节回路中还是在增强回路中,存量的变化是有延迟的,也就是说反馈的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时间延迟。
植物从播种到发芽中间需要时间,我们看书到吸收需要时间,小张出门买菜到买回来也需要时间。
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传递的消息有多及时。猜不透的时间延迟经常会让我们作出错误的行动,从而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最常见的后果有两个,振荡和崩溃。
先解释振荡。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来到一家陌生的酒店, 刚打开热水器时特别凉,你把阀门向左转动,突然又特别热,你又把阀门向又旋转,就这样来来回回几个回合才能调到适宜的温度。水温忽冷忽热就是振荡,导致振荡最主要原因是水温(存量)变化存在延迟,而对水温(存量)的调节又太快了。
和振荡相反,崩溃是因为存量变化存在延迟,对存量的调节太慢了。在安全管理中有一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系统中小事故对系统的影响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如果不去解决,小事故聚少成多必然导致系统崩溃。
可见,时间延迟让系统更复杂,理解时间延迟会就会多一个在时间尺度上的视角。
5、总结
要素相互连接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组成了整个系统,用整体的视角看系统才能理解系统的每个部分的作用。
系统中用存量来储存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得力于后面两个推手,一个是调节回路,让系统某个成果保持稳定;一个是增强回路,不断的增强某个成果。成果的变化是缓慢的,因为系统中存在时间延迟。可见系统为了做出点业绩并不容易,它的成果是动态变化的、是表现得不及时的,用动态的视角看系统才能看清系统的工作方式。
好。关于什么是系统,我们已经讲完了。这也是系统思维的第1讲。咱们下一讲会讲系统的三大特征。
猛戳,请看第2讲:“应对复杂世界需要系统思维”:系统思维的3大特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