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模仿《咏鹅》作了首《咏鸡》,全诗18个字,获得国家级文学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
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五首》
说起唐朝,人们脑海里立刻会出现吏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唐朝文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又要数诗歌最为耀眼且发展迅猛,因此唐朝也被称为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中骆宾王、王勃、杨炯和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成为那个黄金时代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诗作辞采华胆且格律谨严,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广为流传。
七岁神童做经典,仕途坎坷留著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篇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唐诗便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所作,寥寥数字描绘了一幅白鹅戏水图,展现其声响、形态、线条之美,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七岁孩童之手,也因为此诗的缘故,骆宾王从小被冠以“神童”的称号。
但骆宾王之后的人生却不像童年这样光彩照人,在仕途上他接连担任过侍御史和临海县丞,期间还遭遇过入狱和贬谪,怏怏不得意。在武则天当朝时,参与了扬州叛乱,后来兵败不知所踪。纵观骆宾王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但一生著作颇丰给后代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七旬老农诗情重,作首《咏鸡》敬经典
也正是由于这些诗词的广为流传,在民间也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一位七旬湘北老农痴迷于诗歌创作。这位老农名叫危勇,茶余饭后创作一两句古诗已经成为他生活的调味剂。这首《咏鹅》也是他最爱的诗作之一,每每诵读,都不禁感叹骆宾王的才情,年仅七岁的他竟能创作出如此脍炙人口的故事,实为天赋异禀。
危勇深知优秀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创作,便如闭门造车,难出精品。骆宾王之所以能创作出《咏鹅》也少不了他对鹅形态的细致观察。因而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便成了危勇的习惯和乐趣所在。他还常常将自己的观察用古诗记载下来。工作之余的危勇养了几只鸡,这些鸡的“生活起居”都由他负责。何时喂食,何时打鸣,他都了然于胸。闲来无事的时候盯着鸡看,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也成为危勇的一大乐趣。
久而久之,诗雏形便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他模仿《咏鹅》做了首《咏鸡》,其诗内容为:“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寥寥数字一幅金鸡报晓图跃然纸上。全诗18个字,获得国家级文学奖,还拿到了1万块钱的奖金。一鸣惊人的背后,还有更多人看不见的积累和沉淀。
一诗成名引关注,质疑声声争议来
正如骆宾王一样,危勇一诗成名。《咏鸡》被发到网上后,立刻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媒体的争相报道。危勇一跃成为了村里的“成功人士”,所作的诗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人做寿,家逢喜事,都要请他来即兴赋诗一首。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鲜花掌声的背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些网友认为《咏鸡》有些过誉了,有些人甚至觉得《咏鸡》仅仅是模仿山寨《咏鹅》,不配得国家级文学奖。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接受一份殊荣的同时也需要承受它带给你的重量。面对大众的质疑,辩驳和愤怒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作品说话,剩下的交给时间。
一首小诗获大奖,文化传承新气象
尽管此事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更多的网友还是坚持认为积极影响是大于消极影响的,一直以来,诗词被认为是文人墨客的专属。一旦将诗词推向神坛,那么它在普通大众之间的传承就变得举步维艰。而作为农民的危勇敢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这给诗词的文化传承开了一个好头。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危勇看到自己诗作获了奖而且还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他的创作热情更高涨。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诗词的创作中。而这位湘北老农的事迹的传播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创作热潮。给予了普通民众诗词创作的勇气,一时间还流出像《咏猪》,《咏猹》,《咏狗》等效仿之作,戏谑也好,认真也罢,不可否认的是,这对于诗词的传承确确实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让诗词创作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里。
危勇用亲身事迹启示人们,诗词创作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用诗词来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而只有将诗词拉下神坛,文化传承才不只是说说而已。比较两首诗确实会发现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咏鹅》的“鹅,鹅,鹅”和开篇的“鸡,鸡,鸡”结构和韵律极为相似,而颈联“尖嘴对天啼”和《咏鹅》中“曲项向天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连营造的意境也颇为相似,但如果仅仅是生搬硬套之作,也难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一呼一唤中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金鸡报晓图,同时“皓月”和“晨曦”乃是化用朱元璋诗作《金鸡报晓》中“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与描绘鹅形态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不同,《咏鸡》描写的是鸡的习性,同时“呼皓月”,“唤晨曦”的意境又给人一种身处黑暗却仍呼唤光明的向上力量。由此可见,《咏鸡》并不是简单地照猫画虎,而是汲取了诗词营养,并且融入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好作品。
结语
因为危勇农民身份而质疑其诗词含金量的那些人,应该是忘记了什么才是一个好的作品。只要意境高妙且能扣人心弦的诗,就是好诗。骆宾王七岁作诗,诗作现今仍被广为流传,可见作诗者是不分长幼尊卑的,再者说艺术是纯粹的,一首诗词的好坏,怎可由它作者的身份来下定论呢?
危老面庞黑红,身材高大,爱着一身列宁装。田间的劳作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印记。朴实的外表和他农民的身份相呼应,但他又有一股精气神儿让他和其他农民区分开来。那就是他心中的那片白月光——对诗词的热爱,这份热爱也暂时让他忘记了劳作的苦闷,没有被生活的苟且吞噬。这应该就是热爱的力量,在大家都看到便士的时候,他看到了月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